Gastroenterology:益生菌对非酒精性脂肪肝患者肝脏脂肪含量的影响

2020-02-04 MedSci MedSci原创

研究认为,非酒精性脂肪肝患者接受益生菌治疗可优化粪便微生物组成,但对于减少肝脂肪含量和改变纤维化标志物无显著影响

肠道微生物群失调与非酒精性脂肪肝(NAFLD)有关。近日研究人员考察了益生菌和益生菌合剂对NAFLD患者肝脏脂肪含量、肝纤维化生物标志物和粪便微生物群组成的影响。

104名NAFLD患者参与本次II期临床研究,患者平均年龄50.8岁,男性占65%,37%存在糖尿病。患者随机接受益生菌剂(低聚果糖,每日2次,4g、双歧杆菌、乳糖BB-12;n=55)或安慰剂(n=49),持续10-14个月。

平均基线和研究结束磁共振肝脏脂肪百分比分别为:益生菌组32.3%和28.5%;对照组31.3%和25.2%。组间肝脂肪含量差异不显著。多因素调整后,体重降低是肝脂肪含量减少的唯一影响因素。接受益生菌治疗患者粪便中,双歧杆菌和粪杆菌所占比例较高,颤杆菌克另枝菌属所占比例较低。粪便微生物组成的变化与肝脏脂肪或纤维化标志物无关。

研究认为,非酒精性脂肪肝患者接受益生菌治疗可优化粪便微生物组成,但对于减少肝脂肪含量和改变纤维化标志物无显著影响。

原始出处:


本文系梅斯医学(MedSci)原创编译整理,转载需授权!

作者:MedSci



版权声明:
本网站所有注明“来源:梅斯医学”或“来源:MedSci原创”的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于梅斯医学所有。非经授权,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不得转载,授权转载时须注明“来源:梅斯医学”。其它来源的文章系转载文章,本网所有转载文章系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转载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不希望被转载的媒体或个人可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进行删除处理。
在此留言
评论区 (8)
#插入话题

相关资讯

Therap Adv Gastroenterol:益生菌治疗脂肪肝,值得探索——系统评价和荟萃分析

在最近几十年中,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NAFLD)变得很普遍,尤其是在发达国家,但其预防和治疗的方法尚不明确。我国重庆医科大学Tang Y等近日发表的一项系统评价和荟萃分析发现:益生菌可以减轻体重和体重指数(BMI)、改善肝功能、降低血脂和血糖水平、减轻炎症并恢复肝脂肪浸润,益生菌治疗或补充是较具前景的NAFLD治疗方法。

JCEM:血清SHBG与非酒精性脂肪肝的发生和消退有关

由此可见,血清SHBG浓度与NAFLD的发生和消退有关;此外,它可能是预测NAFLD进展的潜在生物标志物,也是NAFLD的新型预防和治疗靶标。

Clinica Chimica Acta:循环外胞浆菌素A是非酒精性脂肪肝的潜在生物标志物?

胞外质体A (EDA)是一种新的可能参与能量代谢的肝细胞因子。本研究旨在1)探讨EDA在C57BL/6小鼠和HepG2细胞肝脂肪变性中的作用;2)评价血清EDA在人非酒精性脂肪肝(NAFLD)中的作用。

Metabolism:低水平总的和高分子量脂联素可能预测成年人非酒精性脂肪肝

由此可见,总的和HMW脂联素水平低可能预示着NAFL发展,而与包括肥胖和胰岛素抵抗在内的病理生理因素无关。这种可预测性在女性中很明显。瘦素是体重增加受试者NAFL的重要预测因子。

Gastroenterology:非侵入性肝纤维化评估用于严重肝病风险预测

研究发现,在一般人群中,现有非侵入性纤维化得分较高人群的肝硬化风险增加,但其预测能力普遍不高

Gastroenterology:肝纤维化程度在非酒精性脂肪肝患者预后中的价值

肝纤维化程度是决定非酒精性脂肪肝患者预后的重要影响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