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ancet Respir Med:角质细胞生长因子不能改善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

2017-05-17 zhangfan MedSci原创

角质细胞生长因子不能改善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患者生理或临床结果反而对患者健康有害

从体外、动物实验数据和人类的肺损伤模型研究表明,角质细胞生长因子(KGF)对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有益。近日研究人员就KGF对于ARDS患者的临床效果进行了评价。

在这项II期研究中,患者随机(1:1)接受重组的人类角质细胞生长因子帕利夫明(60μg/kg) 或安慰剂,持续6天。研究的主要终点是第7天的氧合指数(OI)分析。

研究共招募60名合格患者,其中29人接受帕利夫明,31人接受安慰剂,所有患者都参与了最终数据分析。结果发现第7天的OI两组无显著差异(KGF组平均OI 62.3,安慰剂组43.1,平均差异19.2,95% CI -5.6-44.0,p=0.13)。事后分析发现帕利夫明对患者无益处,KGF组患者无需机械通气天数更少(1天vs 20天),90天内的呼吸机使用天数更长(16天vs11天),28天死亡率升高(31% vs 10%)。KGF组不良事件率较高(让步比 4.9,95% CI 1.3-20.3,p=0.008)。

研究表明角质细胞生长因子不能改善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患者生理或临床结果反而对患者健康有害。

原始出处:


本文系梅斯医学(MedSci)原创编译整理,转载需授权!

作者:zhangfan



版权声明:
本网站所有注明“来源:梅斯医学”或“来源:MedSci原创”的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于梅斯医学所有。非经授权,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不得转载,授权转载时须注明“来源:梅斯医学”。其它来源的文章系转载文章,本网所有转载文章系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转载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不希望被转载的媒体或个人可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进行删除处理。
在此留言

相关资讯

JAMA: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的流行病学、护理模式和死亡率的国际研究(LUNG SAFE研究)

目的:探讨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在ICU(重症监护病房)的发病率和预后评估;在柏林定义的ARDS患者的日常临床实践中,评价临床医生的认可、呼吸管理、辅助通气(例如俯卧位通气)。

2016小儿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诊疗技术规范发布

本文介绍一家三级儿童医院重症医学科的小儿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的技术诊疗规范,包括其病因判断、诊断标准、诊断时注意事项、诊断流程图、辅助检查及治疗等。在治疗中强调了病因治疗、保守补液、肺保护性通气策略、俯卧位通气及镇痛镇静肌松等全文获取:下载地址:指南下载(需要扣积分2分, 梅斯医学APP免积分下载) 

Ann Surg:线粒体产物诱导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

我们的目的是,利用注入线粒体损伤相关分子产物,建立一个可重复的肺损伤模型。我们的目标是,损伤相关分子模式介导的器官损伤的病理生理反应特征。我们对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的理解仍然有显着的差距,部分原因是由于缺乏这种疾病相关的临床适用的动物模型。通过非感染的动物模型,需要明白组织损伤致肺损伤的信号,以及对这种损伤的反应。10头猪(35-45公斤)静脉注射破坏线粒体的产品,然后长达6小时的一般麻醉。将这些动

Thorax:阿司匹林可降低LPS诱导的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人体模型的肺部炎症

这是第一个前瞻性人体研究,其数据表明无论是低剂量还是高剂量阿司匹林都能够抑制肺中性粒细胞性炎症。进一步的临床研究可以评估阿司匹林在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的预防和治疗中的作用。

超声在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合并急性肺源性心脏病诊断和治疗中的应用

作者:袁婷 姚尚龙 尚游 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协和医院ICU 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的常见并发症除感染、休克、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MODS)外,还包括急性肺源性心脏病(ACP)和右心功能衰竭(右心衰竭)。Phua等在系统性回顾研究中指出,近年来ARDS的病死率并无明显降低。Legras等的研究表明,ARDS患者28 d病死率达23%,合并

Crit Care Med:中重度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患者进行低温治疗是否可行?

有研究表明,低温可能对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有益,但低温可能会引起发抖从而增加新陈代谢。近期,一项发表在杂志Crit Care Med上的研究旨在评估接受神经肌肉阻滞治疗(患者无法颤抖)的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患者中进行低体温的可行性。此项研究为回顾性、前瞻性开放标签的可行性研究。根据柏林标准对58例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患者进行回顾,PaO2 / FIO2小于150的患者接受神经肌肉阻滞治疗。八名PaO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