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at Commun:阐明基因编辑蛋白的分子机制

2015-06-05 佚名 生物谷

在全基因组中寻找一段特殊序列就好比从十亿个拼图中寻找到一块特殊的拼图,近日一篇刊登在国际杂志Nature Communications上的研究论文中,来自伊利诺伊大学的科学家们通过利用先进的成像技术揭示了一套基因编辑蛋白如何寻找到自己的特殊靶点,从而帮助设计治疗人类疾病的特殊基因疗法。 TALE蛋白,或称为转录激活因子样效应蛋白,其可以按照程序来识别并且结合到DNA的特殊序列上,研究者非常

在全基因组中寻找一段特殊序列就好比从十亿个拼图中寻找到一块特殊的拼图,近日一篇刊登在国际杂志Nature Communications上的研究论文中,来自伊利诺伊大学的科学家们通过利用先进的成像技术揭示了一套基因编辑蛋白如何寻找到自己的特殊靶点,从而帮助设计治疗人类疾病的特殊基因疗法。

TALE蛋白,或称为转录激活因子样效应蛋白,其可以按照程序来识别并且结合到DNA的特殊序列上,研究者非常感兴趣利用TALE蛋白来进行合成生物学研究,比如对植物或细菌进行基因编辑,或用于基因疗法研究等,研究者Zhao就利用TALE蛋白来治疗镰状细胞性贫血,该病是由DNA链的一个突变所引发。

研究者指出,很多人都会利用TALE蛋白这种新型技术,但很少有人知晓其作用机制,本文中研究者利用成像技术就可以在显微镜下观察到单一的TALE蛋白如何同一串DNA进行相互作用,研究者发现TALE蛋白会利用滑动和跳跃的模式相结合来寻找靶点,TALE蛋白结合到DNA上并且会沿着螺旋线滑动,在DNA分子“高速”路上移动,同时这种蛋白还会在DNA分子上进行频繁地跳跃,以使其可以更加快速地移动。

这种滑动和跳跃相结合的模式就可以帮助TALE蛋白作为DNA双螺旋的开关,从而更加快速地寻找到自己的作用靶点,研究者Schroeder博士指出,我们的主要目标就是工程化改善蛋白质使其脱靶率降低,下一步我们将观察TALE蛋白如何在活细胞中发挥作用,来观察当该蛋白浸入在细胞活动中后其行为的改变。

本文研究或可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基因编辑的机制,该机制对于后期进行蛋白质的设计,从而用于人类疾病的治疗将非常关键和重要。

原始出处:

Luke Cuculis, Zhanar Abil, Huimin Zhao, Charles M. Schroeder.Direct observation of TALE protein dynamics reveals a two-state search mechanism.Nature Communications, June 1, 2015.doi:10.1038/ncomms8277

作者:佚名



版权声明:
本网站所有注明“来源:梅斯医学”或“来源:MedSci原创”的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于梅斯医学所有。非经授权,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不得转载,授权转载时须注明“来源:梅斯医学”。其它来源的文章系转载文章,本网所有转载文章系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转载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不希望被转载的媒体或个人可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进行删除处理。
在此留言
评论区 (2)
#插入话题

相关资讯

知名期刊齐发文:到底该不该对人类胚胎进行基因编辑?

  3月5日,MIT科技评论发表了一篇名为《设计完美婴儿》的文章,文章中不仅提到了哈佛大学医学院著名遗传学家、基因编辑牛人George Church,还提到了来自中国北京大学,曾被福布斯杂志评为“2014年度科学及医疗领域30位30岁以下俊杰”、现任哈佛大学博士后的杨璐菡。也正是这篇文章,使得国际顶尖学术期刊《自然》和《科学》杂志皆发表评论性文章,呼吁科学家们暂时停止对人类胚胎DN

聚焦Science & Nature:“人造人”违反社会伦理

艾斯罗马(Asilomar),这个词可能在一般人脑海中浮现的是美国加州美丽的海滩。而在生物学家脑中恐怕就是另一幅景象了。 1975年,在艾斯罗马会议中心召开了异常别开生面的会议,与会者包括分子生物学家,物理学家以及律师。这项会议是围绕当时发明的DNA重组技术展开生物伦理方面的辩论。时过境迁,而如今科学家们又要迎来另外一个"艾斯罗马"-关于人造生命的伦理问题。   在艾斯罗马会议召开

Science:越来越野蛮的基因编辑技术

2014年12月28日,来自美国UCSD的Valentino Gantz以及Ethan Bier教授查对了他们实验室里刚刚孵化的果蝇。该实验的果蝇母本其中一条X染色体上的控制体色的基因发生了突变。按常规的孟德尔遗传定律,子代出现带有体色变化的隐性纯合子果蝇的概率为1/4,而他们的实验中后代果蝇几乎都是突变的表型!(浅黄色体色)。作为Valentino Gantz的导师,Bier教授感觉就像是太阳从

Cell:胚胎基因编辑选择性消除线粒体突变

线粒体疾病是一种母系遗传病,其可造成一系列令人衰弱的疾病,当前没有治愈方法。在发表于4月23日Cell杂志上的一项研究中,Salk研究所的研究人员报告称首次成功尝试使用基因编辑技术阻止了与多种人类线粒体疾病相关的突变线粒体DNA从小鼠母亲处传递给后代。领导这一研究的是Salk生物研究所资深教授Juan Carlos Izpisua Belmonte。Belmonte教授主要从事干细胞和再生

Cell:基因编辑选择性消除线粒体突变 为人类疾病带来希望

线粒体疾病是一种母系遗传病,其可造成一系列令人衰弱的疾病,当前没有治愈方法。在发表于4月23日《细胞》(Cell)杂志上的一项研究中,Salk研究所的研究人员报告称首次成功尝试使用基因编辑技术阻止了与多种人类线粒体疾病相关的突变线粒体DNA从小鼠母亲处传递给后代。 领导这一研究的是Salk生物研究所资深教授Juan Carlos Izpisua Belmonte。Belmonte教授主要从事干

CRISPR、RNAi、TALEN一张图教你做出正确选择

研究基因功能最常见的方法是,减少或者阻断基因表达,然后进行表型分析。十多年来,RNAi一直是这一领域的王者,然而新兴技术的涌现(尤其是CRISPR技术)正在逐渐瓦解RNAi的统治地位。日新月异的技术发展为生物学研究提供了越来越大的助力,也给研究者们带来了一个有些纠结的问题,“到底应该选择那一种技术呢”。  1998年Andrew Fire 和Craig Mello两位科学家首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