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ature子刊:蘑菇毒素可增加大脑连接,治疗严重抑郁症

2022-04-12 生物世界 生物世界

虽然这些发现令人鼓舞,但此前评估裸盖菇素治疗抑郁症的试验是在受控的临床条件下进行的,使用的是在实验室中配置的受规管剂量,且在用药前、中、后都由心理健康专家提供大量的心理支持。

一说到蘑菇,相信大部分人会立即想到鲜美的食物。然而,并非所有的蘑菇都是无毒可食用的,每年因误食有毒野生菌菇而入院的人不在少数。不仅如此,有些蘑菇还含有致幻毒素,使人产生缤纷如梦境的幻觉,它们含有的裸盖菇素(psilocybin,也叫赛洛西宾),会在摄入后几个小时内让人产生视听幻觉,是一种具有神经致幻作用的神经毒素。

2022年4月11日,伦敦帝国理工学院的研究人员在国际顶尖医学期刊 Nature Medcine 上发表了题为:Increased global integration in the brain after psilocybin therapy for depression 的研究论文。

该研究表明,裸盖菇素(psilocybin)这种在一些致幻蘑菇中天然存在的致幻剂,能够通过增加大脑功能网络连接,让难治性抑郁症患者产生治疗反应。这种机制在传统抗抑郁药物艾司西酞普兰(escitalopram)中未观察到。这一结果增进了我们对难治性抑郁症背后通路的理解。

图片

抑郁症患者经常表现出“负性认知偏向”,其特征为悲观、认知灵活性差、僵硬的思维方式,以及对“自我”和未来的消极性固着。至少已有六项不同的临床试验报道了经裸盖菇素治疗后抑郁症状有所改善的试验结果,但是,裸盖菇素和相关致幻剂的治疗机制一直没有得到充分解释。

 

在这项研究中,研究团队收集并分析了两项验证裸盖菇素治疗效力的临床试验的59名患者的脑成像数据。第一项试验入组了16名难治性抑郁症患者(中位年龄42.75岁;25%为女性)。难治性抑郁症是指多个抗抑郁药物疗程也无法改善抑郁症状的重性抑郁障碍。第二项试验分析了43名重性抑郁障碍患者的脑成像数据,其中22人(中位年龄44.5岁;36%为女性)使用裸盖菇素,另外21人(中位年龄40.9岁;29%为女性)使用传统抗抑郁药物艾司西酞普兰和低剂量的裸盖菇素。

图片

裸盖菇素

研究团队发现,整体而言,裸盖菇素疗法具有快速、可观、持久的抗抑郁效果,疗效显著超过艾司西酞普兰。抑郁症状的缓解与大脑功能网络的连接增加显著相关。这些大脑模块结构的显著变化提示了裸盖菇素的迅速作用对脑功能具有一种“留存”效应。在使用艾司西酞普兰的患者身上没有观察到这种变化。

图片

这些观察到的现象说明,裸盖菇素(以及可能的其他致幻剂)具有有别于传统抗抑郁药物的新的作用机制。具体而言,裸盖菇素疗法或能通过解放僵化的脑网络并刺激对心理健康有益的协调灵活的脑功能,起到缓解抑郁症状的作用。 

需要特别提醒的是,研究团队附上了对“自我治疗”的警戒说明:

虽然这些发现令人鼓舞,但此前评估裸盖菇素治疗抑郁症的试验是在受控的临床条件下进行的,使用的是在实验室中配置的受规管剂量,且在用药前、中、后都由心理健康专家提供大量的心理支持。抑郁症患者不应试图用裸盖菇素进行自我治疗,因为在没有这些谨慎的保障措施的情况下服用致幻蘑菇或裸盖菇素可能不会带来积极的结果。

论文链接:

Increased global integration in the brain after psilocybin therapy for depression.Nature Medcine.2022.



版权声明:
本网站所有注明“来源:梅斯医学”或“来源:MedSci原创”的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于梅斯医学所有。非经授权,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不得转载,授权转载时须注明“来源:梅斯医学”。其它来源的文章系转载文章,本网所有转载文章系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转载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不希望被转载的媒体或个人可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进行删除处理。
在此留言
评论区 (3)
#插入话题
  1. 2022-11-04 lifestar

    裸盖菇素(psilocybin)显示出与常见抑郁症治疗药物(5 -羟色胺能和谷氨酰胺能药物)的联合活性。此外,裸盖菇素(psilocybin)具有更低的#成瘾#倾向和毒性作用,且通常与长期知觉、认知或神经功能障碍没有关系。 不过#Psilocybin##裸盖菇素#)在人体内被代谢为#psilocin##脱磷酸裸盖菇素#),后者与5-HT2AR结合发挥作用。#重度抑郁症##抑郁#应有效!!

    0

相关资讯

Molecular Psychiatry:不良童年经历与抑郁症有关

不良童年经历始终与抑郁症相关,而炎症与不良童年经历和抑郁症的关联在年轻人中较弱。针对这一人群的炎症的干预措施可能无法提供针对抑郁症的保护。

Lancet子刊:8万人大型队列提示,老年痴呆确诊之前,这20种症状都是危险信号!

识别阿尔茨海默病(AD)的可改变的风险因素对于早期预防和新干预措施的定位至关重要。

超24万人证实:新冠重症患者患抑郁和焦虑的风险升高60%!

抗击新型冠状病毒也许需要一个较长的过程,照顾好自己,才能给他人最好的关怀。

Evid Based Complement Alternat Med:越鞠丸持续的抗抑郁活性——海马CaMKII信号的参与

比较中药复方越鞠丸与常规抗抑郁药氟西汀的长期抗抑郁作用,探索越鞠丸长期抗抑郁作用的潜在机制。

IBD:抑郁症状可以预测炎症性肠病的临床复发

炎症性肠病是一种持续或反复发作的疾病,是起始于胃肠道黏膜的炎症。炎症可出现在消化道的任何部分,从口腔到肛门,例如直肠或小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