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at Med:心房颤动患者的血栓栓塞事件和血管性痴呆风险

2024-06-07 MedSci原创 MedSci原创

尽管缺乏传统的卒中危险因素,但房颤患者的死亡和血栓栓塞结局(包括血管性痴呆)显著增加。

房颤是最常见的心律失常,预计到2050年全球将有超过6000万例房颤。由于心血管疾病的生存率提高、人口老龄化和筛查技术的改进,患病率继续上升,每几十年翻一番。这是一个重大的公共卫生问题,因为房颤导致患者生活质量差,发病率和死亡率过高,并给全球卫生系统带来巨大的财政负担。已知房颤会显著增加血栓栓塞的风险,四分之一的卒中患者伴有房颤,房颤继发的卒中会导致更严重的神经损伤。

房颤患者口服抗凝可降低血栓栓塞的发生率和死亡率;然而,血栓栓塞的风险是不均匀的,抗凝剂的使用必须与大出血的风险相平衡。许多临床工具可用于估计房颤卒中风险,但这些只有适度的预测能力。在8项研究的荟萃分析中,CHA2DS2-VASc评分(包括充血性心力衰竭高血压、年龄、糖尿病、既往中风或血栓栓塞、血管疾病和女性性别)的受试者操作曲线下的中位面积仅为0.600。风险评分通常基于历史观察性研究,并不反映当前风险因素的负担或其管理,也不考虑其他血栓栓塞相关的结果,如血管性痴呆。英国国家健康与护理卓越研究所(NICE)、欧洲心脏病学会(ESC)和其他机构的指南建议,抗凝剂仅用于卒中风险评分较高的患者。这可能为时已晚,无法防止认知能力下降,在低风险人群中进行的随机试验需要时间才能完成。

近日,顶级医学期刊Nature Medicine上发表了一篇研究文章,这项以人群为基础的队列研究使用了5199994名初级保健患者的电子医疗记录(英国;2005 - 2020)。该研究共有290525人(5.6%)诊断为房颤,年龄在40-75岁之间,其中36340人无卒中病史,基于临床危险因素的卒中感知风险较低,无口服抗凝处方。研究人员将年龄、性别和地区与117298名无房颤的对照组进行匹配。

在5年的中位随访期间(831005人次每年),房颤发生率为3.8%,对照组为1.5%(校正风险比(HR)为2.06, 95%可信区间(CI)为1.91-2.21;P<0.001),动脉血栓栓塞0.3% vs. 0.1% (HR为2.39, 95%CI为1.83-3.11;P<0.001),全因死亡率8.9% vs. 5.0% (HR为1.44, 95%CI为1.38-1.50;P<0.001)。房颤与全因痴呆相关(HR为1.17, 95%CI为1.04-1.32;P=0.010),由血管性痴呆驱动(HR为1.68, 95%CI为1.33-2.12;P<0.001)而不是阿尔茨海默病(HR为0.85, 95%CI为0.70-1.03;P=0.09)。

由此可见,尽管缺乏传统的卒中危险因素,但房颤患者的死亡和血栓栓塞结局(包括血管性痴呆)显著增加。

原始出处:

Alastair R. Mobley,et al.Thromboembolic events and vascular dementia in patients with atrial fibrillation and low apparent stroke risk.Nature Medicine.2024.https://www.nature.com/articles/s41591-024-03049-9



版权声明:
本网站所有注明“来源:梅斯医学”或“来源:MedSci原创”的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于梅斯医学所有。非经授权,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不得转载,授权转载时须注明“来源:梅斯医学”。其它来源的文章系转载文章,本网所有转载文章系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转载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不希望被转载的媒体或个人可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进行删除处理。
在此留言
评论区 (1)
#插入话题

相关资讯

心房颤动分为哪四类?指南推荐:超过这个年龄,要注意筛查!

房颤最常见的症状为心悸、活动耐力下降和胸部不适,部分患者也可有头晕、焦虑及尿量增加(心房利钠肽分泌增多所致)等症状。

【论著】心房颤动相关心源性脑梗死再灌注治疗临床结局的影响因素分析

本研究对心房颤动相关心源性脑梗死再灌注治疗(包括静脉溶栓、机械取栓及桥接治疗)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研究,探讨心房颤动相关心源性脑梗死再灌注治疗临床结局的影响因素。

Stroke:值得重视——频发房早隐源性卒中后心房颤动的检出率有关

在隐源性卒中患者中,PAC的频率与房颤的检出率呈剂量依赖关系。

JACC Heart Fail:HFA-PEFF 和 H2FPEF 评分在有症状心房颤动患者中的实用性和有效性

HFA-PEFF和H2FPEF两种评分工具对房颤患者中HFpEF的诊断准确性相似,但仍需谨慎使用。

【综述】心房颤动相关缺血性卒中血管内治疗研究进展

该综述概述心房颤动相关缺血性卒中血管内治疗的研究进展,探讨心房颤动类型、栓塞部位及取栓方式的差异与取栓结果及患者整体预后的关系以进一步完善临床治疗策略。

Circulation:哈尔滨医科大学潘振伟/杨宝峰/张志仁/李悦发现心房颤动的潜在治疗新靶点

该研究证明,Spexin通过作用于丙氨酸受体2减少心房颤动易感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