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LoS Genet:丁梅等神经特异性连接机制研究获进展

2013-08-05 遗传与发育生物学研究所 遗传与发育生物学研究所

电突触介导的信号传递是神经细胞相互交流的一种基本方式,是脑感知、学习和记忆的基础,是神经网络构成的重要环节。然而,神经细胞是如何识别其正确目标神经并形成电突触的分子机理并不清楚。 中国科学院遗传与发育生物学研究所丁梅实验室以秀丽隐杆线虫为模式,发现BDU中间神经元和PLM机械感受神经元特异性地接触在一起,电镜及化学标记实验表明这二者通过电突触连接。遗传学筛选发现PAS-bHLH转录因子家族的两个

电突触介导的信号传递是神经细胞相互交流的一种基本方式,是脑感知、学习和记忆的基础,是神经网络构成的重要环节。然而,神经细胞是如何识别其正确目标神经并形成电突触的分子机理并不清楚。【原文下载

中国科学院遗传与发育生物学研究所丁梅实验室以秀丽隐杆线虫为模式,发现BDU中间神经元和PLM机械感受神经元特异性地接触在一起,电镜及化学标记实验表明这二者通过电突触连接。遗传学筛选发现PAS-bHLH转录因子家族的两个成员,AHA-1和AHR-1,对于BDU-PLM连接的形成至关重要。系统的细胞自主性拯救实验结果证明:AHA-1和AHR-1,同时在BDU和PLM神经元中发挥功能,从而促进神经元的连接。AHA-1可结合cam-1的启动子区域,增强 cam-1的转录,通过拮抗Wnt信号调控BDU神经元和PLM神经元特异连接的形成。该研究揭示了局部Wnt信号通路微调影响互为靶细胞的电突触形成细胞的目标识别过程,丰富了人们对Wnt信号通路调控机理的认识,并为活体研究电突触提供了新的切入点。

此研究结果在线发表于6月27日的PLoS Genetics杂志上,丁梅课题组博士生张景彦为该论文的第一作者,黄勋和丁梅研究员是本文章的共同通讯作者。

该研究得到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科技部和中科院的资助。

【原文下载】Zhang J, Li X, Jevince AR, Guan L, Wang J, Hall DH, Huang X, Ding M.Neuronal target identification requires AHA-1-mediated fine-tuning of Wnt signaling in C. elegans.PLoS Genet. 2013 Jun;9(6):e1003618. doi: 10.1371/journal.pgen.1003618. Epub 2013 Jun 27.

作者:遗传与发育生物学研究所



版权声明:
本网站所有注明“来源:梅斯医学”或“来源:MedSci原创”的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于梅斯医学所有。非经授权,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不得转载,授权转载时须注明“来源:梅斯医学”。其它来源的文章系转载文章,本网所有转载文章系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转载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不希望被转载的媒体或个人可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进行删除处理。
在此留言
评论区 (6)
#插入话题

相关资讯

PNAS: 利用双色钙成像对单个神经元反应特性来源的研究成果

7月1日,中科院上海生科院神经所郭爱克研究组在PNAS杂志发表一篇文章,该文章的研究工作引入了一种新的双色钙成像方法,并利用这种方法对果蝇中单个蘑菇体神经元对嗅觉刺激的反应特性是如何由前级的投射神经元转换而来进行了探讨。 在绝大多数情况下,单个神经元从许多突触前神经元接收输入,并将这些输入信号整合为单一的输出信号。所以,单个神经元对外界刺激的反应特性在很大程度上是由它所接收的突触前神经元的反应特

Science:前列腺癌只需少许神经

人们已知肿瘤会触发新血管的生长以促进对其氧气和营养物质的供应。但是,根据一项对小鼠的新的研究,这种所谓的肿瘤血管生成并非肿瘤利用其健康组织“微环境”来加速其生长的唯一方法:研究人员说,当某些类型的神经纤维在前列腺肿瘤附近或肿瘤内生长时,前列腺癌会变得更加致命和富有侵略性。ClaireMagnon及其同事研究了前列腺癌的小鼠模型并发现,在肿瘤中及肿瘤周围的高密度的神经生长可帮助前列腺癌的生长及扩散。

Science:前列腺癌中及周围的神经可帮助其生长及扩散

 人们已知肿瘤会触发新血管的生长以促进对其氧气和营养物质的供应。但是,根据一项对小鼠的新的研究,这种所谓的肿瘤血管生成并非肿瘤利用其健康组织“微环境”来加速其生长的唯一方法:研究人员说,当某些类型的神经纤维在前列腺肿瘤附近或肿瘤内生长时,前列腺癌会变得更加致命和富有侵略性。  ClaireMagnon及其同事研究了前列腺癌的小鼠模型并发现,在肿瘤中及肿瘤周围的高密度的神经生长可帮助前列腺癌的生长及

Nat Commun:一种对抗中风的新武器

再生医学的最重要的目标之一是研发出对中风的新的治疗方法。到目前为止,对此病的干细胞研究一直聚焦于研发出治疗性的神经元——它是脑子中电脉冲的主要的推进者——来修复当输送到大脑的氧气由于某血管因血块堵塞或血管破裂而受限所引起的组织损伤。然而,加州大学戴维斯分校的新的研究显示,其它细胞可能更胜任该任务。 今日发表在《自然-通讯》Nature Communications杂志上的这项大型的合作研究发现,

Autophagy:姚永刚等揭示自噬参与毒品成瘾的研究进展

毒品成瘾是困扰人类的重大社会问题之一,它不仅使成瘾者的身心健康受到伤害,且对家庭和社会造成沉重的负担。毒品的成瘾性表现为一种难以控制的渴求和依赖行为,呈慢性复发性依赖病程。目前对于毒品成瘾的治疗缺乏完全有效的方式,强制戒断后复吸率很高。因此,研究成瘾的生物学机制对于成瘾的治疗与干预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线粒体是机体能量工厂,与机体代谢息息相关。线粒体代谢异常与多种退行性神经系统疾病相关。为了阐明

J Neurosci:张永清等脑肿瘤抑制因子调控突触发育研究获进展

神经突触是神经元与其靶细胞之间进行信息交流的特化结构。突触生长过程的精确调控对于神经环路的形成和可塑性至关重要,突触发育和功能的异常导致多种神经精神疾病包括智力低下、自闭症、精神分裂症和神经变性病等。因此,寻找和鉴定突触发育和功能调控基因一直是神经生物学家的重要研究内容之一。 果蝇脑肿瘤基因brat(brain tumor)是一个进化上非常保守的基因,该基因突变后导致果蝇大脑产生肿瘤,造成大脑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