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风是“睡”出来的?50万中国人研究:打呼的人,中风风险增加至少50%!

2024-02-04 医学新视点 医学新视点

在中国成年人群体中,通过遗传风险预测的打鼾可增加整体卒中、缺血性卒中和出血性卒中风险,而这一因果效应与体重指数(BMI)无关。

睡觉打鼾(打呼噜)在日常生活中极为普遍。相关数据显示,中国人习惯性打鼾的患病率约为21.2%。对于这一常见现象,常见的治疗方式有减重、口咽运动、下颌前移器等。与此同时,卒中(俗称“中风”)是导致中国人死亡的主要原因,每年新发病例超过200万例,过去30年其死亡率增加了32.3%。2015年一项荟萃分析显示,打鼾与卒中存在正相关关系。但近期发表的前瞻性研究并未在中风和不同卒中亚型(如出血性卒中、缺血性卒中等)之间的关联性上达成一致。

近日,The Lancet Regional Health Western Pacific发表的一项研究表明,在中国成年人群体中,通过遗传风险预测的打鼾可增加整体卒中、缺血性卒中和出血性卒中风险,而这一因果效应与体重指数(BMI)无关。

文章通讯作者为北京大学公共卫生学院的余灿清教授。

图片

图片来源:The Lancet Regional Health -Western Pacific

本次研究数据来源于中国慢性病前瞻性研究(CKB),共涉及82339例受试者(年龄为30~79岁)。研究人员向受试者发放调查问题,并根据受试者自我报告的打鼾情况,将其分为打鼾组(包括经常打鼾、偶尔打鼾的受试者)和不打鼾组(包括不打鼾或不知道自己是否打鼾的受试者),采用孟德尔随机化分析方法了解打鼾与卒中的关系。

研究根据中国慢性病前瞻性研究和英国生物样本库(UKB)中的全基因组关联研究(GWAS)数据构建打鼾遗传风险评分(GRS)(通过GWAS科学界已经发现了数千种与人类复杂疾病易感性密切相关的常见遗传变异,利用GWAS发现的常见遗传变异,可以进一步计算多基因风险评分,用于疾病的遗传因素分析和疾病风险预测)。孟德尔随机化分析的两阶段估计法用于评估遗传风险预测的打鼾与中风亚型的关联。

此外,研究人员还统计了受试者的BMI,对于非肥胖人群(BMI<24 kg/m2)进行孟德尔随机化分析和多变量孟德尔随机化分析(MVMR),以控制BMI的潜在多效应影响。

中位随访10.1年的结果显示,82339例受试者中共有19623例罹患卒中,其中缺血性卒中11483例(58.5%)、出血性卒中5710例(29.1%)。

打鼾与总体卒中、出血性卒中和缺血性卒中之间均存在正相关。基于中国慢性病前瞻性研究的遗传风险评分进行预测,打鼾可能性每提高0.5倍,受试者整体卒中、出血性卒中和缺血性卒中的风险可分别增加56%HR=1.56,95%CI=1.15~2.12)、50%HR=1.50,95%CI=0.84~2.69)和102%HR=2.02,95%CI=1.36~3.01)。

若基于英国生物库遗传风险评分进行预测,则打鼾可能性每提高0.5倍,受试者总体卒中、出血性卒中和缺血性卒中的风险可分别增加78%(HR=1.78,95%CI=1.30~2.43)、94%(HR=1.94,95%CI=1.07~3.52)和74%(HR=1.74,95%CI=1.16~2.61)。

图片

▲打鼾与卒中的关系研究(图片来源:参考文献[1])

考虑到BMI与打鼾的因果关系,以及BMI升高是卒中的高风险因素,在评估打鼾与卒中的因果关系时,需要控制BMI的影响作用。研究结果显示,在非肥胖受试者中,基于中国慢性病前瞻性研究的遗传风险评分进行预测,打鼾可能性与整体卒中(HR=1.86,95%CI=1.15~3.01)、出血性卒中(HR=2.68,95%CI=1.14~6.27)仍显著相关。

研究人员在MVMR分析中调整BMI后,发现打鼾仍然与整体卒中、缺血性卒中呈正相关。文章表示,此前该团队发表的相关研究提示,基线BMI可能增加康复时的习惯性打鼾,而本次研究则表明打鼾与卒中的因果关联与BMI多效性无关,这意味着对于打鼾患者而言,相比于减重,口咽锻炼、下颌前移器等方式治疗打鼾,可能更有利于预防卒中的发生。

文章表示,这是“首个”评估亚洲人群打鼾与整体卒中、缺血性卒中和出血性卒中的因果关系研究。打鼾与卒中之间的因果关系可能存在的生物学机制为

1)打鼾可能导致缺氧,引起氧化应激反应和内皮功能障碍,而这些可能导致动脉粥样硬化,引起卒中。

2)打鼾引起的高频振动可能会传递到颈动脉,触发动脉壁细胞级联效应,导致血管损伤和斑块破裂。

总之,本次研究表明打鼾是导致中国成人总体卒中、出血性卒中和缺血性卒中风险增加的潜在因果关系因素,且这种因果关系比较稳定,不受BMI的影响。相比于BMI管理,口咽锻炼、下颌前移器等方式治疗打鼾,可能更有利于预防中国人群卒中的发生。

参考资料

[1] Yunqing Zhu, Zhenhuang Zhuang, Jun Lv, et al. Causal association between snoring and stroke: a Mendelian randomization study in a Chinese population. The Lancet Regional Health -Western Pacific, DOI: https://doi.org/10.1016/j.lanwpc.2023.101001

作者:医学新视点



版权声明:
本网站所有注明“来源:梅斯医学”或“来源:MedSci原创”的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于梅斯医学所有。非经授权,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不得转载,授权转载时须注明“来源:梅斯医学”。其它来源的文章系转载文章,本网所有转载文章系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转载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不希望被转载的媒体或个人可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进行删除处理。
在此留言
评论区 (1)
#插入话题

相关资讯

Lancet Diabetes Endocrinol:估计维生素D与冠心病、中风和全因死亡率的剂量-反应关系

即使针对维生素D状态低的人,长期低剂量维生素D补充剂也不太可能大幅降低死亡率和心血管发病率。

Lancet Healthy Longev:中风后认知障碍和痴呆症的风险因素

本文结果强调了中风后急性期认知障碍对PSCI和PSD的长期预测的重要性。可治疗的风险因素包括糖尿病、心房颤动和脑小血管疾病的标志物(即白质高强度和缺陷)。

南京医科大研究发现,这类食物促进炎症,中风风险或增加87%

该研究显示,饮食相关的炎症或急剧增加中风风险,饮食炎症指数与中风之间存在非线性正相关关系,与饮食炎症指数最低的人相比,饮食炎症指数最高的人,与中风风险增加87%相关。

北京大学孟德尔随机化研究,打呼噜,大幅增加中风风险

该研究显示,打鼾增加总中风、出血性中风和缺血性中风风险,存在因果关系,且因果效应与BMI无关。在中国成年人中,基因预测的打鼾与总中风、出血性中风和缺血性中风风险分别增加56%、50%、102%相关。

睡得不好影响脑健康!AHA科学声明:2大策略有助于降低中风、痴呆症等风险

近期,美国心脏协会(AHA)在Stroke上发表了一项科学声明,声明中探讨了睡眠障碍和睡眠紊乱与大脑健康问题(如中风、痴呆症等)之间的关系,以及相关的预防和早期治疗策略。

中风治疗的又一策略!JAMA子刊:新细胞疗法治疗可带来哪些机遇和挑战?

研究结果显示,在缺血性卒中发作后18 h~36 h内静脉注射MultiStem是安全的,但并不能改善90天时的短期结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