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OT:骨不连术中细菌培养并不可靠

2014-08-05 佚名 丁香园

骨折不愈合是长骨骨折的一个灾难性并发症,某些特定人群如吸烟、糖尿病、肥胖患者以及开放性骨折容易出现骨折不愈合。内固定治疗可以给骨折提供最佳的稳定,但是也会增加细菌感染的风险。出现细菌感染时,在骨折局部由细菌分泌细胞外多糖聚合体,形成“生物膜”,对细菌具有能屏障和占位性保护作用。细菌培养是传统检测感染性骨不连的唯一方法,但是通过常规的细菌培养技术很难检测和确认生物膜感染,因此,在临床中存在这样一种情

骨折不愈合是长骨骨折的一个灾难性并发症,某些特定人群如吸烟、糖尿病、肥胖患者以及开放性骨折容易出现骨折不愈合。内固定治疗可以给骨折提供最佳的稳定,但是也会增加细菌感染的风险。

出现细菌感染时,在骨折局部由细菌分泌细胞外多糖聚合体,形成“生物膜”,对细菌具有能屏障和占位性保护作用。细菌培养是传统检测感染性骨不连的唯一方法,但是通过常规的细菌培养技术很难检测和确认生物膜感染,因此,在临床中存在这样一种情况,某些细菌培养阴性的骨不连实际上是存在生物膜感染。如果存在生物膜感染则应对骨折端进行清创和相应抗生素治疗。

为了对抗可能出现的生物恐怖武器攻击,美国国防高级研究计划局开发出一种用于可探测识别所有细菌的的新型多重聚合酶链 - 质谱方法。美国费城的 Michael P. Palmer 医生在 34 例骨不连患者中使用基于该技术的以 DNA 分子为基础的 PCR-MS 系统(IBIS 生物传感器系统)进行检测是否存在细菌感染,并与常规术中细菌培养进行比较,发现 DNA 分子诊断在鉴别细菌感染时比细菌培养更为敏感。其研究结果发表在 2014 年 7 月的 Journal of orthopaedic trauma 杂志上。

34 例长骨骨不连患者,男女各 17 例,平均年龄 49 岁,平均体重指数 29.1kg/m2。其中胫骨 19 例(12 例为开放性骨折),股骨 12 例(1 例开放性骨折),肱骨 3 例。从受伤到进入此次研究的平均时间间隔为 10 个月。

34 例骨不连患者中,8 例患者术中常规细菌培养为阳性,阳性率为 23.5%,其中 7 例为单一细菌的感染(87.5%),1 例为多重细菌感染(23.5%)。4 例患者为金黄色葡萄球菌感染,2 例为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感染,1 例为铜绿假单胞菌感染,1 例为金黄色葡萄球菌合并铜绿假单胞菌感染。

而使用 DNA 分子技术(IBIS 生物传感器系统)进行检测时,细菌感染的阳性率则大大增加,34 例患者中有 30 例存在至少 1 种细菌以上的感染(88%),其中 21 例患者存在多重细菌感染(62%)。

细菌培养阳性的患者此次检测仍为阳性存在细菌感染。最常见的细菌感染为金黄色葡萄球菌(14 例,41%),其次是痤疮丙酸杆菌 (9 例,26%),S. 表皮葡萄球菌(6 例,17%),齿垢密螺旋体菌(7 例,21%),链球菌(2 例,6.6%),肠球菌种(4 例,12%),P。铜绿假单胞菌(1 例,3.3%),不动杆菌属(1 例,3.3%),和其他葡萄球菌物种 6 例 (17%)。

使用荧光原位杂交方法(Fluorescence in situ hybridization FISH)对样本进行再次检测,证实了 IBIS 的检测结果。

通过此次研究,作者发现:有 4 例患者通过上述三种方法均未检出细菌感染,细菌培养存在阳性的 8 例患者使用 IBIS 技术检测同样证实存在感染,细菌培养阳性的患者的分子检测仍为阳性;而 IBIS 发现的另外 22 例感染患者的术中细菌培养为阴性。

因此作者认为:常规术中培养无法检测生物膜状态下的细菌,对于骨折不愈合患者使用基于 DNA 分子检测技术的检测方法可以更准确的发现细菌感染。

原始出处:


Palmer MP1, Altman DT, Altman GT, Sewecke JJ, Ehrlich GD, Hu FZ, Nistico L, Melton-Kreft R, Gause TM 3rd, Costerton JW.Can we trust intraoperative culture results in nonunions?J Orthop Trauma. 2014 Jul;28(7):384-90. doi: 10.1097/BOT.0000000000000043.

作者:佚名



版权声明:
本网站所有注明“来源:梅斯医学”或“来源:MedSci原创”的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于梅斯医学所有。非经授权,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不得转载,授权转载时须注明“来源:梅斯医学”。其它来源的文章系转载文章,本网所有转载文章系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转载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不希望被转载的媒体或个人可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进行删除处理。
在此留言
评论区 (2)
#插入话题

相关资讯

ADA 2014:TZD和磺脲类降糖药或增骨折风险

美国糖尿病学会(ADA)2014年会的一项报告表明,与二甲双胍相比,口服降糖药TZD(噻唑烷二酮)和磺脲类降糖药可升高骨折风险,其机制仍有待确认。研究者表示,临床医生在处方降糖药时应考虑这一风险,尤其是对那些已经是骨折高危的患者。此项回顾性研究共纳入99892例新应用降糖药的患者,其中二甲双胍、磺脲类、二肽基肽酶抑制剂-4(DPP-4)、TZD、肠促胰岛素和氯茴苯酸类应用者分别为77.8%、15.

Medscape:磺脲类药物或可增加骨折风险

一项大型数据库分析研究发现,与二甲双胍相比,噻唑烷二酮类(TZDs)和磺脲类降血糖药物都可增加骨折风险。Inovalon公司的研究员,Sandhya Mehta教授在美国糖尿病学会(ADA)2014年科学年会上进行口头报告时称,这项观察性研究证实噻唑烷二酮类药物可增加骨折风险,与之前的研究结果相一致,但是,该研究是第一项在多种降血糖药物中比较骨折风险的研究,并且首次提出磺脲类药物可能增加骨折。Me

JAMA:髋部骨折手术时用局部麻醉与较低的死亡风险没有关系

据6月25日刊《美国医学会杂志》上的一则研究披露,在2004年至2011年间接受髋关节修复术的5万6000多名成年人中,与全身麻醉相比,使用局部麻醉与术后30天时死亡风险的下降没有关系,但与住院时间的适度缩短有关。 每年,美国会发生30多万起的髋骨骨折,它会导致功能性能力丧失和死亡。根据文章的背景资料,在做髋部骨折手术时使用局部麻醉可减少手术后并发症,而手术指南呼吁更广泛地用局部麻醉来进行髋部骨

JAMA Intern Med:疗养院髋部骨折者生存率降低

美国一项研究显示,在疗养院居住的髋部骨折患者中,特别是接受非手术治疗、年龄较长的老年人和有多种并发症及认知障碍的患者的生存率和活动功能均较低。因此,应将结果相关的预后信息加入此群体的护理计划中。研究6月23日在线发表于《美国医学会杂志·内科学》(JAMA Intern Med)。 此项回顾性队列研究纳入了自2005年7月至2009年6月,髋部骨折住院治疗后在疗养院护理的60111例

THUES:克氏针锁定治疗**掌骨基底部骨折手术技巧

拇指基底部骨折约占手部骨折的4%,主要分为关节外骨折和关节内骨折:Bennett骨折、Rolando骨折和粉碎性骨折。其中,拇内收肌和拇长展肌可使远端骨折块发生移位,而虎口区的牵拉作用可使拇指内翻畸形和骨折块向背部移位导致短缩畸形。 大部分第一掌骨基底部骨折都不稳定,常常需要手术治疗。切开复位内固定术可使骨折块获得稳固的内固定,但容易引起肌腱黏连。而经皮克氏针固定(Iselin固定术)虽然可减少

Diabetologia:老年男性糖尿病患者胰岛素治疗可能增加非椎体骨折风险(MrOS研究)

对于女性而言,糖尿病可增加骨折风险,但是,在男性患者中,糖尿病与骨折风险之间的关系尚不明确。为此,来自意大利罗马生物医学大学的Nicola Napoli教授及其团队使用男性骨质疏松性骨折(MrOS)研究的数据进行了一项研究,评估糖尿病与老年男性患者未来非椎体骨折风险之间的关系。该研究结果在线发表在2014年06月09日的Diabetologia杂志上。MrOS研究共招募了5994例年龄≥65岁的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