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ano Letters封面 :北大王世强组揭示控制心脏收缩功能的重要分子机制,为认识和治疗心脏疾病提供了新理论、新思路

2020-09-16 北大生科 Bio生物世界

2020年9月9日,著名的纳米科学期刊 Nano Letters 以封面故事发表了北京大学王世强教授实验室与斯坦福大学崔便晓教授实验室合作的研究论文。为认识和治疗心脏疾病提供了新理论、新思路。

2020年9月9日,著名的纳米科学期刊 Nano Letters 以封面故事发表了北京大学王世强教授实验室与斯坦福大学崔便晓教授实验室合作的研究论文:Nanobar array assay revealed complementary roles of BIN1 splice isoforms in cardiac T-tubule morphogenesis 。报道了他们的新发现:含有和不含磷酸肌醇结合域的两种BIN1剪切体通过功能互补的结构互作形成心肌细胞整齐排列的横管膜结构。

横管形态发生和定位的嵌合BIN1模型

Nano Letters 封面图片展示了横管形态发生和定位的嵌合BIN1(comboBIN1)模型。其中银色结构代表肌原纤维,黄色结构代表肌小节间的Z盘,白色结构代表能成管(但不能定位)的pBIN1,红色结构代表能定位于Z盘uBIN1。图示功能互补的pBIN1与uBIN1相互作用,形成了沿Z盘定位的横管膜系统。该封面图片由最早启动该课题的论文作者、2004级研究生吴昊迪博士绘制。

心肌细胞的横管膜与肌质网膜平行排列,二者之间的钙信号耦联决定着心脏的泵血能力。横管膜形态异常与多数心脏疾病密切相关。然而横管膜形态发生与定位的分子机制一直未能阐明。

BIN1是一类具有香蕉形曲率的蛋白质分子。王世强教授的博士生韩晶、李琳琳、郭前进、梁景辉等同学在心肌细胞首次鉴定出带有磷酸肌醇结合域的BIN1剪切体pBIN1,并发现其表达产物会诱导新生鼠心肌细胞产生大量杂乱无章的管状膜结构。相反,缺少磷酸肌醇结合域的剪切体uBIN1表达于心肌细胞Z盘结构,但不能形成管状结构。

为了弄清不同BIN1剪切体的分子性质,王世强教授实验室与斯坦福大学崔便晓教授实验室合作,在硅芯片上设计了具有不同曲率的条状纳米结构,并在其上培养表达不同BIN1剪切体的细胞。结果表明,pBIN1富集于高曲率的纳米条两端,而uBIN1弥散于细胞质。惊奇的是当两类剪切体共表达时,uBIN1被pBIN1募集到纳米条高曲率的两端,而uBIN也能将pBIN1形成的管状膜结构铆定到心肌细胞的Z盘。

作者们由此提出了横管膜形态发生和定位的comboBIN1理论:pBIN1通过与磷酸肌醇的结合组织细胞膜泡形成横管膜,并通过与uBIN的嵌合由uBIN1的SH3结构域铆定于Z盘,形成与肌质网的结构耦联。

根据这一理论,pBIN1与uBIN1的剪切失衡将导致横管结构和功能异常,这一点在心肌梗塞模型中得到验证。相反,在心肌特异性过表达uBIN1的大鼠中,心肌梗塞对横管的影响较小,心脏收缩功能显着改善。

因此,上述发现不仅揭示了控制心脏收缩功能的重要分子机制,也为认识和治疗心脏疾病提供了新理论、新思路。

原始出处:

Lin-Lin Li, Qian-Jin Guo, Hsin-Ya Lou,et al.Nanobar Array Assay Revealed Complementary Roles of BIN1 Splice Isoforms in Cardiac T-Tubule Morphogenesis.Nano Lett. 2020 Sep 9;20(9):6387-6395. doi: 10.1021/acs.nanolett.0c01957. Epub 2020 Aug 10.

作者:北大生科



版权声明:
本网站所有注明“来源:梅斯医学”或“来源:MedSci原创”的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于梅斯医学所有。非经授权,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不得转载,授权转载时须注明“来源:梅斯医学”。其它来源的文章系转载文章,本网所有转载文章系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转载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不希望被转载的媒体或个人可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进行删除处理。
在此留言
评论区 (9)
#插入话题
  1. 2021-08-13 晓辰
  2. 2020-09-25 咻凡

    控制心脏收缩功能的重要分子机制,为认识和治疗心脏疾病提供了新理论、新思路

    0

相关资讯

Arterioscl Throm Vas:红肉过敏可能增加心脏疾病风险

在线发表于《Arteriosclerosis,Thrombosis,and Vascular Biology》杂志上的一项研究表明,红肉过敏与心脏动脉脂肪斑块的形成相关,可能有增加心脏疾病和卒中的风险。

BMJ:体育活动、心脏代谢疾病与痴呆风险

研究认为,体育活动与全因痴呆或阿尔茨海默病无关

聚焦“心”领域 助力解决心脏疾病难题

据《中国心血管病报告2018》调查研究显示,中国心血管疾病死亡率居首位,高于肿瘤及其他疾病,占居民疾病死亡构成的40%以上,且患病率及死亡率仍处于上升阶段。目前,我国心血管疾病患者约有2.9亿,其中房颤1000万、冠心病1100万、肺源性心脏病500万……心血管疾病作为危害人类健康的“头号杀手”,一直在威胁着人们的生命健康。

Lancet Global Health:清洁烹饪燃料可降低心肺死亡风险

研究认为,烹饪使用固体燃料与较高的死亡风险有关,停止使用固体燃料可迅速大幅度降低死亡率。通风的使用也显著降低了死亡风险

Prostate Cancer P D:前列腺癌患者的心脏标记和接受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激动剂与拮抗剂患者的心血管疾病研究

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GnRH)激动剂与拮抗剂在治疗晚期和转移前列腺癌中能够减少高通水平。雄激素阻断治疗(ADT)与心血管(CV)事件和CV疾病(CVD)风险的增加相关,尤其是在那些先前存在CVD且接受

Stroke:心脏疾病患儿手术后动脉缺血性卒中的危险因素

对于心脏病术后AIS的儿童,诊断时间有所延迟。大多数患者具有血液动力学改变和感染等多种潜在的可改变的危险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