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lood:特发性多中心Castleman病的mTOR激活增强

2020-04-01 MedSci原创 MedSci原创

在特发性多中心Castleman病(iMCD)中,mTOR通路被过度激活,并被作为候选新型治疗靶点。 mTOR在iMCD中的激活程度与mTOR驱动的自身免疫性淋巴组织增生综合征的相似。

特发性多中心Castleman病(iMCD)是一种罕见且难以理解的血液病,其特征为淋巴结病、全身性炎症、血细胞减少和威及生命的多器官功能障碍。白介素6(IL-6)抑制可有效治疗约1/3的患者。由于病因、失调细胞类型和信号传导通路尚不明确,导致对IL-6无反应者的选择有限。

Arenas等人曾报道过三例mTOR活化增强的抗IL-6的无反应者,他们对西罗莫司抑制mTOR有应答。在本研究中,Arenas等人对来自iMCD患者和对照的组织和血清蛋白质组中的mTOR信号进行研究。

通过免疫组化(IHC)检测了iMCD患者(26例)和健康对照的淋巴结中的pS6、p4EBP1和p70S6K(众所周知的mTORC1激活的效应分子和指标),结果显示与健康对照相比,iMCD患者淋巴结的小泡间间隙中mTOR激活增加。此外,IHC检测pS6还显示,iMCD的mTOR激活程度还高于霍奇金淋巴瘤、系统性红斑狼疮和反应性淋巴结的,提示iMCD中的mTOR激活不仅是淋巴增生/炎性淋巴结病的产物。

此外,iMCD中mTOR的激活程度可与自身免疫性淋巴组织增生综合症的相媲美,后者是由mTOR过度活化所引起的对西罗莫司治疗有反应的一种疾病。

对iMCD患者(88例)和对照(42例)的血清蛋白质组数据的基因集富集分析显示,mTORC1信号明显富集。最后,功能性研究显示,与健康对照相比,iMCD缓解期患者的样本中外周单核细胞和T细胞的基线mTOR通路活化增加。

IL-6刺激可增强iMCD患者的mTOR激活,JAK1/2抑制可抵消这一效应。

综上所述,本研究表明mTOR激活可作为iMCD患者的新治疗靶点(现已通过西罗莫司的试验进行研究)。

原始出处:

Daniel J Arenas, et al. Increased mTOR activation in idiopathic multicentric Castleman disease. Blood. March 23, 2020.

 



版权声明:
本网站所有注明“来源:梅斯医学”或“来源:MedSci原创”的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于梅斯医学所有。非经授权,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不得转载,授权转载时须注明“来源:梅斯医学”。其它来源的文章系转载文章,本网所有转载文章系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转载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不希望被转载的媒体或个人可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进行删除处理。
在此留言
评论区 (6)
#插入话题

相关资讯

Blood:mTOR通过减少STAT5对IRF8的抑制调节骨髓单核细胞发育

单核细胞和巨噬细胞在防御病原体、清楚死亡细胞或细胞碎片以及伤口愈合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mTOR抑制剂,雷帕霉素(RPM)是一种在临床广泛应于治疗器官移植或肿瘤的患者。目前mTOR在单核/巨噬细胞发育中的作用尚不是十分清楚。近日有研究人员通过SCID小鼠、mTOR缺陷小鼠、混合嵌合体小鼠和体外菌落形成以及单核/巨噬细胞诱导试验发现,抑制mTOR可导致CD11b+F4/80+细胞的数量和比例降低,以此

Cell丨张宏组揭示mTOR调控相变以及自噬性降解的机制——李丕龙解读

张宏老师课题组以秀丽线虫作为模式动物,鉴定了一系列多细胞生物特异的自噬新基因并阐明其作用机制,同时建立了线虫发育过程中自噬活性调控机制的模型。他们发现在线虫胚胎发育的过程中,有许多蛋白聚合体是被自噬作用选择性地降解,包括了特异存在于生殖细胞中的P颗粒(P granules)。举几个例子,他们克隆了SEPA-1,一个介导P颗粒被自噬系统选择性降解的关键受体因子(Cell,2009);他们与清华大学俞

Blood:UCH-L1绕过mTOR促进蛋白质合成和MYC诱导型淋巴瘤的发生

中心点:UCH-L1通过与翻译起始复合物结合和促进其组装来刺激蛋白质翻译。UCH-L1及其催化活性,对MYC诱导的小鼠淋巴瘤至关重要。摘要:mTOR是细胞增殖代谢的中心调控因子。mTOR依赖其结合伴侣,是两种复合物的核心——促进蛋白质合成(mTOR复合物1;mTORC1)和促进存活/增殖信号(mTORC2)。mTORC1下游的蛋白质合成在MYC驱动的肿瘤发生中发挥重要作用,翻译抑制剂越来越受到人们

Exp Eye Res:MicroRNA-218-5p通过PI3K / Akt / mTOR信号通路靶向EGFR抑制翼状胬肉上皮细胞的迁移和增殖

天津市眼科医院的Han S等人近日在Exp Eye Res杂志上发表了一项重要工作。翼状胬肉是一种常见的眼表疾病,可引起各种眼表症状。微RNA在各种眼部疾病的发展中起重要作用。然而,对于microRNA在翼状胬肉中的发病机制中的作用很少研究。他们的研究旨在分析人的翼状胬肉组织和培养的人翼状胬肉上皮细胞(hPECs)中miR-218-5p与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GFR)之间的关系。另外,他们还首次发现

CLIN CANCER RES:靶向TFE3/IRS-1/PI3K/mTOR轴治疗易位肾细胞癌

易位肾细胞癌(tRCC)是一种罕见的肾癌亚型,与TFE3,TFEB或MITF基因融合有关,对RCC的标准治疗无反应。因此,需要寻找新的治疗靶标。CLIN CANCER RES近期发表了一篇文章研究这一问题。

Blood:急性髓系白血病的新靶点——新型CDK9复合物!

中心点:CDK9与mTOR复合物胞内原件的不同部位结合,形成CDK9-mTOR样复合物(CTORC1和CTORC2)。CTORC1控制对白血病发生重要的基因的转录,而CTORC2调控mRNA的翻译。摘要:在急性髓系白血病(AML)中,mTOR信号的异常激活可导致存活优势,从而促进恶性表型。为了提高我们对mTOR信号激活因子的认识,鉴别新的治疗靶点,Elspeth M. Beauchamp等人通过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