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AMA:抗凝治疗时长对“隐形杀手”静脉血栓患者复发和出血事件的影响

2022-01-15 MedSci原创 MedSci原创

比起常见的动脉血栓,静脉血栓更像一个“隐形的杀手”。

比起常见的动脉血栓,静脉血栓更像一个“隐形的杀手”。这类疾病没有明显的临床表现,尤其在合并其他疾病的患者中,常常被忽视。令人担忧的是,一旦发生大面积的肺栓塞,很可能会严重危及患者的生命安全。

在21岁以下的患者中,静脉血栓栓塞症的最佳抗凝治疗时间尚不清楚。为了明确该人群患者6周抗凝治疗时间不劣于传统的3个月治疗,来自美国约翰霍普金斯儿童医院的专家开展了相关研究,结果发表在JAMA杂志上。

这项随机临床试验共纳入417名年龄小于21岁的急性诱发静脉血栓栓塞症患者,分别分为抗凝6周(n = 207)vs 3个月(n = 210)。主要疗效和安全终点是症状性复发性静脉血栓栓塞症和1年内的临床相关出血事件。非劣效性边界包含了双变量的权衡,包括症状性复发性静脉血栓栓塞症的绝对值增加0%,临床相关出血事件的绝对风险降低4%。

在417名随机患者中,297人(中位年龄8.3[范围,0.04-20.9]岁;49%为女性)符合主要按方案人群分析的标准。主要疗效结果的1年累积发生率的Kaplan-Meier估计值在6周抗凝治疗组为0.66%(95%CI,0%-1.95%),在3个月抗凝治疗组为0.70%(95%CI,0%-2.07%);对于主要安全结果,两组发生率分别为0.65%(95%CI,0%-1.91%)和0.70%(95%CI,0%-2.06%)。

根据组间复发性静脉血栓栓塞症和临床相关出血事件的绝对风险差异,证明了非劣效性。6周抗凝剂治疗组有26%的患者发生不良事件,3个月抗凝剂治疗组有32%的患者发生不良事件;最常见的不良事件是发烧(分别为1.9%和3.4%)。

综上,在21岁以下的诱发性静脉血栓栓塞症患者中,根据复发性静脉血栓栓塞症风险和出血风险之间的权衡,6周抗凝治疗与3个月抗凝治疗相比疗效相当。

 

参考文献:

Effect of Anticoagulant Therapy for 6 Weeks vs 3 Months on Recurrence and Bleeding Events in Patients Younger Than 21 Years of Age With Provoked Venous Thromboembolism: The Kids-DOTT Randomized Clinical Trial. JAMA. 2022;327(2):129–137. doi:10.1001/jama.2021.23182



版权声明:
本网站所有注明“来源:梅斯医学”或“来源:MedSci原创”的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于梅斯医学所有。非经授权,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不得转载,授权转载时须注明“来源:梅斯医学”。其它来源的文章系转载文章,本网所有转载文章系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转载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不希望被转载的媒体或个人可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进行删除处理。
在此留言
评论区 (4)
#插入话题
  1. 2022-11-26 fusion
  2. 2022-01-18 十五与月光

    棒棒哒🎉

    0

  3. 2022-01-16 ms6000000656440728

    不错的研究

    0

相关资讯

IBD:轻微便血可以减少炎症性肠病患者静脉血栓栓塞的发生

有研究已经证实,住院的炎症性肠病(IBD)患者的静脉血栓栓塞(VTE)风险要高3倍,而当IBD患者因活动性疾病住院时,该风险增加到6倍。

Ann Rheum Dis:膝关节、髋关节和手部骨关节炎的静脉血栓风险

膝关节或髋关节骨关节炎与VTE风险升高相关,而不是手部骨关节炎。

Clin Gastroenterology H:肝硬化和急性失代偿患者门静脉血栓形成的患病率

门静脉血栓形成(PVT)是指在门静脉主干和肝内门分支内出现的血栓,肝硬化患者的非恶性门静脉血栓形成比非肝硬化患者更为频繁。

IBD: 炎症性肠病患者出院后静脉血栓栓塞的风险

住院期间,炎症性肠病(IBD)与静脉血栓栓塞(VTE)的高风险有关。目前尚不清楚这种关联在出院后是否仍然存在。我们旨在评估IBD患者出院后VTE的发生率,并确定IBD是否与增加的VTE风险相关。

J Vasc Surg Venous Lymphat Disord:资讯速递|急性静脉血栓栓塞临床研究——导管定向溶栓治疗深静脉血栓患者颅内出血的预测因子分析

搜集从2005年1月至2013年12月,美国国家住院样本数据库识别的所有下肢近端或腔内深静脉血栓形成(DVT)的患者。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确定单纯抗凝治疗和CDT+抗凝治疗的DVT患者

JAMA:21岁以下的诱发性静脉血栓栓塞患者抗凝治疗可缩短至6周

在21岁以下的诱发性静脉血栓栓塞患者中,6周抗凝治疗在降低血栓复发风险和出血安全性方面与传统的3个月方案相当,达到非劣效性标准。

拓展阅读

BMJ子刊:脑静脉血栓形成血管内介入治疗的临床结果:一项全国性回顾性研究

血管内治疗对 CVT 患者没有显着益处,表明治疗指南需要完善。

BMJ子刊:肌萎缩侧索硬化症的静脉血栓栓塞风险:医院记录关联研究

ALS 患者发生 VTE 的风险较高,但其程度与其他与不动相关的慢性神经系统疾病(例如多发性硬化症)相似,这些疾病通常不接受 VTE 预防。

Thromb J:分级加压袜联合间歇气动加压比单独使用分级加压袜更能预防妇科手术后患者深静脉血栓形成

与单独使用GCS进行预防性治疗相比,GCS+IPS对妇科手术后患者的DVT具有更高的预防效果

左下肢急性深静脉血栓,尿激酶原连续6天静脉滴注后血栓化解

79 岁女性左下肢深静脉血栓复发,有多种基础病。入院治疗采用溶栓、抗凝等方案,症状好转出院,医嘱包括饮食、运动和用药,后期回访恢复良好。

左下肢突发深静脉血栓,尿激酶原连续5天应用化解血栓

患者女性,77岁,主诉:突发左下肢疼痛伴肿胀约7小时。

BMC Musculoskelet Disord:血友病患者行双侧全膝关节置换术的深静脉血栓发生率——回顾性队列研究

重症A型血友病患者双侧同时TKA后发生DVT的风险相对较低,可能不需要常规药物预防血栓形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