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MJ:危重患者颅内压增高诊断方法研究

2019-07-27 MedSci MedSci原创

研究发现,常规项检查对颅内压增高诊断敏感性较低,CT及视神经鞘直径超声可以提高较准确的诊断

近日研究人员考察了常规项检查、CT、视神经鞘直径超声(ONSD)、经颅多普勒搏动指数(TCDPI)对危重患者颅内压增高(ICP)的诊断价值。

本次研究为系统回顾和荟萃分析,收集截至2018年9月1日的相关研究资料,涉及危重病患者体检、影像学或无创检查准确性的研究。参考标准为20mmHg或更高的ICP,采用有创ICP监测,或在手术中诊断升高的ICP。

40项研究(n=5123)。常规体格检查体征中,瞳孔扩张综合敏感度和特异性分别为28.2%和85.9%,姿势综合敏感度和特异性分别为54.3%和63.6%,格拉斯哥昏迷评分为8分或以下为75.8%和39.9%。CT结果中,基底池压迫的敏感性和特异性分别为85.9%和61.0%,中线移位的敏感性和特异性分别为80.9%和42.7%,中线移位至少10毫米的敏感性和特异性分别为20.7%和89.2%。ONSD超声的ROC(AUROC)曲线下的集合面积为0.94。使用TCD-PI进行ICP升高的表现不佳(AUROC范围从0.55到0.72)。

研究发现,常规项检查对颅内压增高诊断敏感性较低,CT及视神经鞘直径超声可以提高较准确的诊断。

原始出处:


本文系梅斯医学(MedSci)原创编译整理,转载需授权!

作者:MedSci



版权声明:
本网站所有注明“来源:梅斯医学”或“来源:MedSci原创”的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于梅斯医学所有。非经授权,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不得转载,授权转载时须注明“来源:梅斯医学”。其它来源的文章系转载文章,本网所有转载文章系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转载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不希望被转载的媒体或个人可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进行删除处理。
在此留言
评论区 (7)
#插入话题
  1. 2020-03-22 gaoxiaoe
  2. 2019-08-26 JBY

    常规项检查对颅内压增高诊断敏感性较低,CT及视神经鞘直径超声可以提高较准确的诊断。

    0

相关资讯

亚低温疗法如何用于脑外伤患者

  亚低温是轻度低温(32~35℃)和中度低温(28~32℃)的通称,亚低温治疗就是把体温安全降到32~35℃。低温脑保护真正科学系统地应用于临床始于20世纪初,在心、肺、脑手术中用于脑保护治疗。但低温治疗不当,可产生严重并发症,因而限制了其在临床上的应用。20世纪90年代以来,在欧美发达国家,相继开展了现代化亚低温治疗急性重型颅脑创伤(sTBI)和急性脑梗死等脑血管病的临床研究,均获得了良好的效

CSE 2014:巴建明:低钙血症的诊治

在8月28日下午的第十三次全国内分泌学学术会议(CSE2014)“会见教授:血钙异常的诊治”专场上,解放军总医院海南分院的巴建明教授介绍了“低钙血症的诊治”。 低钙血症是指血清蛋白浓度正常时,血清钙低于2.13 mmol/L(8.5 mg/dl);由于40%~45%为蛋白结合钙,而主要与钙结合的是血白蛋白,因此,注意血白蛋白对血钙的影响。矫正公式为:校正血钙值=钙测定值mmol/L-0.

NEJM:MRI技术揭开脑型疟疾患儿致死关键原因---脑水肿!

一直以来,非洲地区患有脑型疟疾的儿童的病死率一直居高不下,始终都保持在15%-25%的范围内。而导致死亡的关键原因和致病因素至今尚不明确,但结合临床的病理检查,我们发现患儿脑部严重的水肿导致其颅内压增高可能是致其死亡的主要因素。 2009年,我们在非洲成功地利用磁共振成像(MRI)技术来研究脑水肿在非洲儿童致命的脑型疟疾疾病发病机制中的作用。 研究方法: 我们对那些已经确诊为脑疟

甘露醇治疗颅内压增高共识

甘露醇是治疗颅内压(ICP)增高最常使用的一线药物,临床应用广泛。但由于对ICP增高的病理生理机制、甘露醇的药理作用机制的认识不同,临床上甘露醇不规范使用的现象普遍存在,比如无指征的使用、不注意使用的剂量与间隔时间、忽略使用过程中的监测等,导致甘露醇在临床上不合理应用带来相关并发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