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troke:静脉溶栓后远隔部位脑实质出血的危险因素研究

2016-07-17 phylis 译 MedSci原创

背景:重组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进行静脉溶栓后远隔部位脑实质出血(rPH)可能与脑淀粉样血管病有关,尽管支持的数据有限。研究者的目的是探讨重组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静脉溶栓后rPH的危险因素。方法:这是一项对采用重组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静脉溶栓治疗的缺血性卒中患者的观察研究,并纳入一项多中心前瞻性登记记录。rPH被定义为随访CT检测存在缺血外出血。研究者收集了人口统计学、临床、实验室、影像学和预后变量

背景:重组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进行静脉溶栓后远隔部位脑实质出血(rPH)可能与脑淀粉样血管病有关,尽管支持的数据有限。研究者的目的是探讨重组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静脉溶栓后rPH的危险因素。

方法:这是一项对采用重组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静脉溶栓治疗的缺血性卒中患者的观察研究,并纳入一项多中心前瞻性登记记录。rPH被定义为随访CT检测存在缺血外出血。研究者收集了人口统计学、临床、实验室、影像学和预后变量。在行磁共振成像检查的患者中,研究者评估其脑微出血,皮质表面铁沉积,脑白质疏松症,和导致初始症状的缺血性病变无关解剖区域的无症状缺血的分布和负担。研究者比较rPH和那些无rPH或脑实质出血患者。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获得rPH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

结果:研究者评估了992例患者(平均年龄为74±12.6岁,52.9%为男性),其中408例(41%)进行了磁共振成像检查。26例患者(2.6%)有rPH,8例(0.8%)有rPH和pH,58(5.8%)有PH和900例(90.7%)无出血并发症。脑叶微出血(OR,8;95%CI,2.3-27.2)和最近无症状缺血(比值比,4.8;95%置信区间,1.6-14.1 RPH)增加rPH的风险。

结论:缺血性脑卒中患者重组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静脉溶栓后rPH与脑叶微出血和多发缺血灶相关。

原始出处:

Prats-Sánchez L, Camps-Renom P, et al. Remote Intracerebral Hemorrhage After Intravenous Thrombolysis: Results From a Multicenter Study. Stroke. 2016 Jul 12.


作者:phylis 译



版权声明:
本网站所有注明“来源:梅斯医学”或“来源:MedSci原创”的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于梅斯医学所有。非经授权,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不得转载,授权转载时须注明“来源:梅斯医学”。其它来源的文章系转载文章,本网所有转载文章系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转载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不希望被转载的媒体或个人可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进行删除处理。
在此留言
评论区 (3)
#插入话题
  1. 2017-02-15 fusion
  2. 2016-10-11 ylzr123

    好文,值得推荐。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