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用药5大误区,9个要点!

2016-10-05 bala 医学界儿科频道

儿童是一个特殊的群体,并非缩小版的成人,其用药种类、剂量与成人有很大区别。据我国第6次人口普查结果显示,我国0-14岁儿童超过2.2亿人,约占人口总数的16.6%,但中国目前的现状是:儿科专用药剂数量只占不到10%。在儿科制剂如此缺乏的情况下,如何才能避免儿童用药中的常见误区?湖南省儿童医院赵昕老师为我们做了详细的解答。抗菌药物的应用  抗菌药物的合理运用一直是备受关注的热点。儿科医生应该针对

儿童是一个特殊的群体,并非缩小版的成人,其用药种类、剂量与成人有很大区别。据我国第6次人口普查结果显示,我国0-14岁儿童超过2.2亿人,约占人口总数的16.6%,但中国目前的现状是:儿科专用药剂数量只占不到10%。


在儿科制剂如此缺乏的情况下,如何才能避免儿童用药中的常见误区?湖南省儿童医院赵昕老师为我们做了详细的解答。


抗菌药物的应用

  

抗菌药物的合理运用一直是备受关注的热点。儿科医生应该针对不同的年龄阶段和不同药物,选用适合的剂量计算方式,总体来说体表面积计算最为科学。但新生儿及小婴儿应用体表面积计算剂量时可能导致剂量差异,应适当调整或运用体重计算,年长儿运用体重计算剂量时应注意不要超过儿科极量及成人用量。


儿科医生应根据病情轻重及药物本身理化性质,选用合适给药途径,可以选择口服给药方式时,应选择口服给药方式,重症感染或全身性感染则应选择静脉给药。


解热镇痛药物的选择

 

发热是小儿疾病最常见的症状之一,所以解热镇痛药的合理应用是儿科医生面临的一个重要的课题。


本类药物按结构可分为四大类:水杨酸类、乙酰苯胺类及吡唑酮类和其他有机酸类。其活性成分可分为两类,一类可以单独应用,另一类仅作为配制复方制剂,不能单独应用。可单独应用的活性成分包括:阿司匹林及其衍生物,对乙酰氨基酚,布洛芬,双氯芬酸(仅限外用),吲哚美辛(仅限外用)。限用于复方不可以单独应用的活性成分包括:咖啡因,氨基比林,非那西丁,异丙氨替比林。


资料显示布洛芬对于儿童用于控制发热时一般不会导致胃肠道反应,是目前临床常用的儿科退热药物。对乙酰氨基酚又称扑热息痛,主要用于解热镇痛,是小儿退热首选药物。


中成药的滥用

 

很多人认为“西药”是药三分毒,中药及中成药相对来说更安全,更适合儿童使用!但事实真的如此吗?


在国内的一项调查研究中显示,国内某学者根据原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2006 年颁布的《中药、天然药物处方药说明书内容书写要求》和《中药、天然药物处方药说明书撰写指导原则》的相关要求,对45份中药注射剂说明书进行分析,仅有6种药物对儿童用药项进行了标注,占13.3%;在45份说明书中有14份未注明辅料,3份无辅料。由于中药注射剂成分的复杂性,导致不良反应高发,因此对溶媒配伍,滴速等问题都均应注明。中药注射剂中常由于质量控制的问题存在蛋白质、鞣酸等杂志,易引起过敏反应。


免疫调节药物的滥用


免疫调节药物的滥用不可逃避的对儿童免疫系统造成了伤害,免疫调节药物主要适用于免疫缺陷、慢性细菌或病毒感染、艾滋病、自身免疫性疾病、肿瘤的辅助治疗和某些皮肤疾病。临床常用的免疫调节药物包括生物来源的药物(干扰素、卡介疫苗、丙种球蛋白等)、菌苗类、多糖类、化学制剂、中药类等。


儿科医生应对患儿家长进行相应健康教育,改变将免疫调节药物当作预防小儿上呼吸道感染等常见病的“保健品”。适应使用免疫调节药物的患儿,则应该正规使用免疫调节药物,特别是针对肿瘤患儿,或者是部分使用免疫抑制剂的患儿,患儿家属的健康教育尤为重要。


辅助用药的滥用


儿童从新生儿至婴幼儿阶段都处于生长发育的高速阶段,对微量元素、维生素等的需要量都非常大,随着社会生活水平的提高,家长们也越来越关注儿童的健康成长。如何正确评估孩子是否需要服用这些“辅助用药”呢?这可以交给专业的儿科医生来进行评估,但合理的膳食才是最好的“辅助用药”,具体资料可参照《维生素矿物质补充剂在疾病防治中的临床应用:专家共识》。


自我药疗的风险


自我药疗是全球都存在的行为,合理的自我药疗可以减缓社会医疗资源的压力,但往往由于医药知识的缺乏,不能正确判断病情及商业利益驱使的错误推销,自我药疗在国内存在着重重的风险。据2012年国内调查显示:超过70%家长愿意对患有轻微疾病的儿童进行过自我药疗或已经进行过,但结果并不乐观,大部分得分为3——6分(满分为10分),在用药剂量和种类中有很多问题。


TO家长:儿童用药9个要点


  • 儿童处于生长发育期,身体各个器官组织发育尚未完全成熟,功能尚不完善,家长应重视合理用药。


  • 家长要注意区分处方药与非处方药。处方药是必须凭执业医师处方才可购买和使用的药品;非处方药是不需要凭医师处方即可自行选择、购买和使用的药品,标有“OTC”专用标识。


  • 儿童选药要尽量选用儿童剂型,如无儿童剂型,不能擅作主张把成人药减量服用,要严格按医嘱服药。


  • 儿童用药前,家长应阅读药品说明书,注意药品有效期。


  • 提倡“能口服不静滴”的原则,不要盲目用药。


  • 是否使用抗菌药物,必须遵医嘱;使用时应在医生指导下足量、足疗程使用;无需使用时,勿擅自使用,避免滥用。


  • 儿童用药后,家长应注意观察有无不良反应,记录儿童用药情况。一旦发生不良反应,要及时咨询医生或就诊,并提供用药情况或携带服用药品。


  • 家中药品要妥善存放,谨防儿童接触,以免发生误服中毒事故。一旦误服或服药过量,需携带药品及包装尽快就医。


  • 使用营养素补充剂时,应视儿童营养缺失情况并科学使用。


作者:bala



版权声明:
本网站所有注明“来源:梅斯医学”或“来源:MedSci原创”的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于梅斯医学所有。非经授权,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不得转载,授权转载时须注明“来源:梅斯医学”。其它来源的文章系转载文章,本网所有转载文章系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转载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不希望被转载的媒体或个人可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进行删除处理。
在此留言
评论区 (4)
#插入话题
  1. 2016-10-05 1e0d99ddm02(暂无匿称)

    儿科医生的抗生素应用很关键!

    0

  2. 2016-10-05 1e0d99ddm02(暂无匿称)

    分享一下!

    0

相关资讯

这些儿童常用剂型,您用对了吗?

当您拿到孩子的药品时,是否注意过包装上的“片”、“咀嚼片”、“干混悬剂”、“口服液”等字样?其实,这些代表了不同剂型。使用儿童药品,需要注意哪些剂型相关问题呢?请听复旦儿科药学的用药小贴士:小小片剂大不同片剂是药物与辅料均匀混合后压制而成的片状制剂,除了普通口服片,还包括含片、咀嚼片、泡腾片、分散片、缓释片、控释片等。普通片用水送服即可。分散片既可像普通片一样服,也能用水化后送服,或直接口含。&n

这32个儿童药国家鼓励研发!

继全国多地医院发出儿科急诊停诊通告后,近日,福建省立医院南院(福建省立金山医院)儿科也发出“儿科急诊停诊通告”。  随后,在6月1日,国家卫计委送出珍贵的“儿童节礼物”,正式公布了《首批鼓励研发申报儿童药品清单》,有32个品种被列入,给儿童药研发的政策支持继续加码。  5月30日,新浪微博用户@皮肤科医生林小清在微博中发布信息,称“儿科荒已经到达福建省立医院了”,并附上儿科停诊通告。大家纷纷发表感

新生儿及儿童用药

新生儿用药相关知识点项目内容     新生儿药动学特点及用药特点吸收(1)主要在胃内吸收的药物吸收较完全,而主要在十二指肠吸收的药物吸收减少。 如口服氨苄西林吸收迅速而完全。(2)非特殊情况一般新生儿不采用皮下或肌内注射。 静脉输液量不能大,输液速度不能过快。(3)皮肤对外部用药吸收快而多,谨慎使用皮炎激素软膏(新生儿大面积使用可引起全身性水肿)

新生儿及儿童用药原则和剂量计算

新生儿用药新生儿用药相关知识点儿童用药药物对儿童造成的影响归类汇总儿童用药一般原则及剂量计算

食药监:四类药物儿童应慎用或禁用,千万警惕药物致聋

2016年安全用药月启动仪式现场你知道那群表演“千手观音”的18位聋哑女孩,都是因为药物致聋的吗?青少年正处于成长发育期,各个器官尚未发育成熟、免疫机制亦不健全,对药物的吸收、代谢、排泄等大都与成人不同,更容易受到药品不良反应的损害。有些损害甚至是终生的。9月1日上午,安徽省食药监局举行2016年安全用药月启动仪式。对此,安徽食药监专家指出,以下四大类药物儿童应慎用或禁用,并将儿童与青少年用药常识

茵栀黄注射液,这些年害了多少宝宝!

8月31日,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在其官网上,发布了修改茵栀黄注射液说明书的公告,在禁忌项下标注“新生儿、婴幼儿禁用”!这已经足够引发各位粑粑麻麻的关注了,因为茵栀黄是最常用的新生儿退黄疸用药。茵栀黄注射液相关案例事实上,数年前网上就有关于茵栀黄注射液的新闻出现:2008年10月19日上午,卫生部召开紧急电视电话会议,通报了陕西省延安市志丹县医院因使用山西太行药业股份有限公司生产的茵栀黄注射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