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rotein & Cell:中国科学家揭示寨卡病毒解旋酶晶体结构

2016-06-09 张道正 靳莹 田宏亮 中新社

  记者5月25日从天津大学获悉,该校生命科学学院教授杨海涛带领的科研团队解析了寨卡病毒解旋酶1.8埃高分辨率晶体结构,有望开发出治疗寨卡病毒的特效药物。 寨卡热是由寨卡病毒引起的一种蚊媒传染病,症状与登革热相似,包括发热、红疹、头痛、关节痛、肌肉痛以及非化脓性结膜炎等。有证据表明,寨卡病毒感染还与胎儿和新生儿小头畸形和一些严重的神经系统并发症有关。今年2月,世界卫生

天津大学生命科学学院教授杨海涛带领的科研团队解析了寨卡病毒解旋酶1.8埃高分辨率晶体结构,有望开发出治疗寨卡病毒的特效药物(另一蛋白结构也被解析:寨卡病毒关键蛋白晶体结构发现)。

寨卡热是由寨卡病毒引起的一种蚊媒传染病,症状与登革热相似,包括发热、红疹、头痛、关节痛、肌肉痛以及非化脓性结膜炎等。有证据表明,寨卡病毒感染还与胎儿和新生儿小头畸形和一些严重的神经系统并发症有关。今年2月,世界卫生组织宣布寨卡病毒为“国际关注的公共卫生紧急事件”,已有33个国家报告有寨卡病毒传播。然而,目前尚没有针对该病毒感染的疫苗和有效的治疗手段。

解旋酶是设计抗病毒药物的重要靶点。在病毒增殖过程中,解旋酶几乎是所有病毒复制所必须的蛋白。而寨卡病毒解旋酶能通过水解三磷酸核苷获取能量,解开病毒的核酸链。这是寨卡病毒复制的一个基本步骤。

天津大学研究人员称,把寨卡病毒解旋酶的特定活性位点作为关键靶点,有望阻止病毒复制和预防病毒感染,从而为开发抑制病毒复制和控制寨卡病毒感染的抗病毒抑制剂打下了基础。

据介绍,杨海涛团队解析的寨卡病毒解旋酶晶体结构,分辨率达到1.8埃。这一高分辨率结构揭示了水解三磷酸核苷的关键区域,以及容纳RNA的正电荷通道,为寨卡病毒药物研发提供一个精确的模型。这一研究成果日前在线发表于Protein & Cell(《蛋白质与细胞》)杂志上。


MedSci小编:

如此重量级文献发表在PROTEIN CELL上,注定这个杂志要火,影响因子会与日俱增!未来前途不可限量!同学们,有文章还不快点投?!趁影响因子还不太高时投吧,错过机会就难了!

原始出处:

Tian H, Ji X, Yang X, Xie W, Yang K, Chen C, Wu C, Chi H, Mu Z, Wang Z, Yang H. The crystal structure of Zika virus helicase: basis for antiviral drug design. Protein Cell. 2016 Jun;7(6):450-4.

作者:张道正 靳莹 田宏亮



版权声明:
本网站所有注明“来源:梅斯医学”或“来源:MedSci原创”的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于梅斯医学所有。非经授权,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不得转载,授权转载时须注明“来源:梅斯医学”。其它来源的文章系转载文章,本网所有转载文章系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转载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不希望被转载的媒体或个人可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进行删除处理。
在此留言

相关资讯

Anesthesiology:液体选择对脓毒性休克患者的早期复苏至关重要

当前的指南建议,在患者处于脓毒性休克期间应通过静脉输注晶体进行早期复苏,同时白蛋白可作为晶体的替代物。然而,在实际的临床工作中经常使用的其实是液体混合物,并且这些经静脉输注的特定液体混合物对患者的预后有何影响仍不得而知。近期,来自杜克大学医学中心的研究人员进行了一项回顾性队列研究,旨在探讨在严重脓毒性休克患者的早期复苏期间,特定液体混合物的输注是否与患者院内预后相关。该研究已发表于Anesthes

NEJM:小儿胱氨酸病-案例报道

女性,1岁,伴有生长发育障碍、轻度贫血、低磷血症、维生素D缺乏、糖尿、蛋白尿等到院就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