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PFI:HCV感染可促使颈动脉粥样硬化发生和发展

2015-01-28 MedSci MedSci原创

关于慢性丙型肝炎和颈动脉粥样硬化之间关系的研究产生的结果多种多样。基于之前有限的研究,我们通过进一步的探究,我们得出慢性丙型肝炎和颈动脉粥样硬化之间的关系。 我们在PubMed和Scopus 中检索了所有发表的慢性丙型肝炎的诊断、颈动脉以及相关颈动脉硬化风险估计的研究,对筛选出来的文献进行质量评估,对其中符合条件进行后续叙述性和定量性合成方法。 我们初始确定了190篇文章,通过初步审核缩小到1

关于慢性丙型肝炎和颈动脉粥样硬化之间关系的研究产生的结果多种多样。基于之前有限的研究,通过进一步的探究得出慢性丙型肝炎和颈动脉粥样硬化之间的关系。

我们在PubMed和Scopus 中检索了所有发表的慢性丙型肝炎的诊断、颈动脉以及相关颈动脉硬化风险估计的研究,对筛选出来的文献进行质量评估,对其中符合条件进行后续叙述性和定量性合成方法。

我们初始确定了190篇文章,通过初步审核缩小到16篇相关研究的文章。最后通过质量评估,有7项研究用于叙述性合成方法,有5项研究被用于后续Meta分析。在叙述性合成方中,其中的5项研究中患者通过B超检查显示双侧颈动脉内膜有增厚的风险,在5项研究中通过B超检查的患者被评定有颈动脉斑块形成的风险。在后续Meta分析中感染慢性丙型肝炎患者发展成颈动脉内膜的增厚的风险是未感染丙型肝炎患者的4.03倍。感染慢性丙型肝炎患者患颈动脉斑块形成的风险是未感染丙型肝炎患者的3.94倍。

现有证据表明,丙型肝炎病毒(HCV)或与丙肝病毒感染相关的因素可能促使颈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生和发展。

原始出处

Olubamwo OO1, Onyeka IN, Miettola J, Kauhanen J, Tuomainen TP.Hepatitis C as a risk factor for carotid atherosclerosis - a systematic review.Clin Physiol Funct Imaging. 2015 Jan 26

本文是MedSci原创,欢迎转载,转载请注明出处,非常感谢!

作者:MedSci



版权声明:
本网站所有注明“来源:梅斯医学”或“来源:MedSci原创”的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于梅斯医学所有。非经授权,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不得转载,授权转载时须注明“来源:梅斯医学”。其它来源的文章系转载文章,本网所有转载文章系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转载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不希望被转载的媒体或个人可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进行删除处理。
在此留言

相关资讯

JAMA:持续病毒学应答或增慢性丙肝患者存活率

  据发表在12月26日出版的《美国医学会杂志》上的一项研究披露,在患有慢性丙型肝炎病毒感染及晚期肝纤维化(生长出过多的纤维结缔组织)的患者中,与那些没有持续病毒学应答(SVR)的患者相比,那些患者对以干扰素为基础的治疗作出的持续病毒学应答(SVR)与较低的全因死亡率有关。   根据文章的背景资料:“慢性丙型肝炎病毒(HCV)感染是肝硬化、肝细胞性肝癌(HCC)及终末期肝病的一个主要原因。HCV

IL-17及血浆水平与HCV感染的关系

  为探讨白细胞介素17(IL-17)单核苷酸多态性(SNPs)及血浆水平与慢性HCV(丙型肝炎病毒)感染的关系。河北医科大学第三医院中西医结合肝病科研究人员选择慢性丙型肝炎(CHC)患者228例,健康体检者81例。TaqMan探针法检测IL-17 rs 8193036及rs 2275913位点基因多态性,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血浆IL-17水平,分析CHC患者IL-17等位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