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ancer Cell:前沿 华人学者新研究有望揭示恶性神经肿瘤新靶点

2018-02-21 佚名 药明康德

恶性外周神经鞘瘤 (malignant peripheral nerve sheath tumors, MPNSTs) 是由于构成神经髓鞘的施旺细胞谱系中的细胞出现癌变形成的恶性肿瘤。大约一半的MPNSTs与NF1基因突变有关,但是对于另一半患者,导致细胞向肿瘤细胞转化的分子机制并不清楚。日前,辛辛那提儿童医院 (Cincinnati Children's Hospital) 鲁青课题组的研究人员

恶性外周神经鞘瘤 (malignant peripheral nerve sheath tumors, MPNSTs) 是由于构成神经髓鞘的施旺细胞谱系中的细胞出现癌变形成的恶性肿瘤。大约一半的MPNSTs与NF1基因突变有关,但是对于另一半患者,导致细胞向肿瘤细胞转化的分子机制并不清楚。日前,辛辛那提儿童医院 (Cincinnati Children's Hospital) 鲁青课题组的研究人员通过对MPNSTs肿瘤中表达的基因特征的分析,发现了导致施旺细胞癌变的全新信号通路。这可能为治疗MPNSTs提供新的靶点。

MPNSTs是侵袭性非常强的恶性肿瘤,而且对化疗和放疗都会产生抗性,目前没有合适的疗法对它们进行治疗。患者的预后不良,复发率和死亡率都很高。在这项发表在《Cancer Cell》期刊上的研究中,辛辛那提儿童医院鲁青教授率领的研究团队通过对MPNST患者的基因表达数据进行分析,发现在人类MPNST中TAZ和YAP蛋白的表达量升高。TAZ和YAP蛋白是一对转录调控子,它们调控的基因对控制细胞生长非常重要。TAZ和YAP蛋白控制的信号通路过度激活会导致施旺细胞生长不受控制,从而演变为肿瘤细胞。那么是什么原因导致TAZ和YAP蛋白过度表达呢?

对基因表达数据的进一步分析发现在MPNST肿瘤中Lats1/2基因表达水平严重下降。Lats1/2是在HIPPO信号通路中起到重要作用的蛋白激酶,它们通常有抑制癌症发生的功能。Lats1/2缺失会导致TAZ/YAP高度活跃,并且直接激活一系列致癌基因表达,其中包括PDGF信号通路。在这种情况下施旺细胞会转化成为具备祖细胞特征的肿瘤细胞,并且细胞高度增生。在施旺细胞谱系中敲除Lats1/2基因会导致小鼠产生MPNST。

▲该研究的图示(图片来源:《Cancer Cell》)

当研究人员通过使用siRNA或者药物阻断TAZ/YAP信号通路时,他们能够在细胞培养环境中抑制Lats1/2缺失的MPNST细胞系的生长。同时靶向TAZ/YAP信号通路和PDGF信号通路能够显着抑制Lats1/2基因缺失的小鼠模型中MPNST肿瘤的生长。

“我们的研究发现了以前没有想到的治疗这一致命癌症的新靶点,“辛辛那提儿童医院脑瘤中心的科学主任鲁青教授说。

下一步,鲁教授和他的团队将致力于发现能够抑制TAZ/TAP和他们的下游致癌靶点的小分子抑制剂。同时研究人员需要发现MPNST细胞表面的成药靶点或HIPPO信号通路中的靶点。这可以让小分子抑制剂能够附着并且攻击肿瘤细胞。

原始出处:
Lai Man Natalie Wu, Yaqi Deng, Jincheng Wang, et al.Programming of Schwann Cells by Lats1/2-TAZ/YAP Signaling Drives Malignant Peripheral Nerve Sheath Tumorigenesis.Volume 33, Issue 2, p292–308.e7, 12 February 2018 .Cancer CellDOI: https://doi.org/10.1016/j.ccell.2018.01.005

作者:佚名



版权声明:
本网站所有注明“来源:梅斯医学”或“来源:MedSci原创”的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于梅斯医学所有。非经授权,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不得转载,授权转载时须注明“来源:梅斯医学”。其它来源的文章系转载文章,本网所有转载文章系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转载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不希望被转载的媒体或个人可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进行删除处理。
在此留言
评论区 (28)
#插入话题
  1. 2018-03-13 lofter

    学习了感谢分享

    0

  2. 2018-03-10 陈方郑

    行不行继续继续江西九江妲己

    0

相关资讯

谁是近20年癌症治疗贡献重大的华人科学家?

英国小说家阿道司·赫胥黎( Aldous Huxley )曾说过:“越伟大、越有独创精神的人越喜欢孤独。”不过对大多数学者来说,他们会将孤独拒之门外,并害怕被其他人孤立起来,能否进入主流学术圈被其视为学术成功与否的标准之一。自然而然,这些学者也甘愿在主流学术圈里埋没自己的天赋,亦步亦趋,一生鲜有独特的科学发现。 耶鲁大学教授、威廉·科利奖( William B. Coley Award

Nature:点赞!同日上线4篇Nature,华人学者们真给力!

今日,权威学术期刊《自然》杂志在线刊登了4篇来自华人学者的文章。它们有的找到了预防黑色素瘤的新策略,有的发现了常见mRNA修饰在动物发育中的关键作用,有的则通过解析蛋白结构,解决了迟迟未得到阐明的生物难题。华人学者近年来在生命科学领域不断做出卓越的突破。今日《自然》在线刊登的4项研究,则是对科学家们辛勤科研的最好回报!

Cell Rep:华人学者找到控制癌细胞沉睡的开关

为什么癌症容易复发?许多研究人员将其归咎于“沉睡的癌细胞”。这些癌细胞对抗癌疗法不敏感,往往能躲过医生的精心治疗。而当它们从沉睡中苏醒,癌症也就卷土重来。

Nature:重磅:华人学者联手阐明黑色素瘤复发机制

黑色素瘤是一种致命的皮肤癌,威胁了大量患者的生命。2014年,针对BRAF与MEK的组合疗法进入市场,给了患者新的希望——即便是黑色素瘤出现转移的晚期癌症患者,也能从这些疗法中受益。然而好景不长。医生们发现,尽管能控制病情,尽管能延长患者的生命,黑色素瘤却总能在治疗的几个月后卷土重来,这也让研究人员们百思不得其解。

Nature:同日四篇,华人学者们又有了哪些新发现?

在12月14日出版的最新一期《自然》上,有四篇论文来自华人学者们的研究。这些研究涉及了哪些新知呢?我们在今日一道来看下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