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 Hepatol:使用和未使用IFN的慢性丙肝患者HCC早期发生和复发风险竟然相似!
2017-11-28 顾歆纯 环球医学
2017年11月,发表在《J Hepatol》上的一项回顾性评价,考察了使用干扰素(IFN)和未使用IFN治疗对慢性丙肝(CHC)患者肝细胞癌(HCC)早期发生和复发的作用。
2017年11月,发表在《J Hepatol》上的一项回顾性评价,考察了使用干扰素(IFN)和未使用IFN治疗对慢性丙肝(CHC)患者肝细胞癌(HCC)早期发生和复发的作用。
背景&目的:尽管直接抗病毒药物(DAAs)的开发已显着改善了丙肝的治疗,但未使用IFN的治疗是否能与使用IFN的治疗相同地减少肝癌的发生仍存在争议。本研究旨在评估DAAs治疗的CHC患者中肝细胞癌HCC的发生率和复发率,并识别出抗病毒治疗后HCC进展的生物标记物。
方法:对一个1897名CHC患者的前瞻性数据库进行了一项回顾性评价,其中使用IFN有1145例,未使用IFN治疗有752例。采用倾向性评分匹配分析对比累积HCC发生率和复发率。采用多变量分析识别出病毒清除后HCC进展的预测因素。
结果:倾向性评分匹配分析显示使用IFN或未使用IFN治疗的两组间HCC发生率(p=0.49)和复发率(p=0.54)没有显着差异。在多变量分析中,较高水平的治疗后甲胎蛋白(AFP)或多花紫藤凝集素阳性Mac-2结合蛋白(WFA+M2BP)与病毒清除后HCC发生率和复发率独立相关。仅治疗后WFA+M2BP水平与无严重纤维化患者的HCC发生率和复发率显着相关。在ROC分析中,WFA+M2BP水平的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下面积大于AFP水平。
结论:使用IFN和未使用IFN治疗间的病毒清除后早期HCC发生和复发风险是相似的。治疗后WFA+M2BP水平可能有助于筛选评估未使用IFN治疗后HCC风险的生物标志物。抗病毒治疗后高WFA+M2BP水平的患者必须对HCC进展进行仔细地随访,即使没有严重的纤维化。
原始出处:
Nagata H, Nakagawa M, Asahina Y,et al.Effect of interferon-based and -free therapy on early occurrence and recurrence of hepatocellular carcinoma in chronic hepatitis C.J Hepatol. 2017 Nov;67(5):933-939. doi: 10.1016/j.jhep.2017.05.028. Epub 2017 Jun 14.
作者:顾歆纯
版权声明:
本网站所有注明“来源:梅斯医学”或“来源:MedSci原创”的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于梅斯医学所有。非经授权,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不得转载,授权转载时须注明“来源:梅斯医学”。其它来源的文章系转载文章,本网所有转载文章系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转载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不希望被转载的媒体或个人可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进行删除处理。
在此留言
#慢性丙肝#
72
#复发风险#
58
#HCC#
56
#EPA#
67
#IFN#
6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