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irculation:中国高血压标准暂时不会更改!

2018-02-25 卢芳 中国循环杂志

Circulation杂志刊出了刘力生和王继光两位教授对该指南的看法。他们明确表示,中国现阶段是不会采用美国新定义的。两位教授认为,大概5~10年,中国高血压指南中高血压的定义可能也有必要进行更改了。

Circulation杂志刊出了刘力生和王继光两位教授对该指南的看法。他们明确表示,中国现阶段是不会采用美国新定义的。两位教授认为,大概5~10年,中国高血压指南中高血压的定义可能也有必要进行更改了。

2017年美国高血压指南一经发布即起“千层浪”,其中最令人震惊的改变当属对高血压的重新定义:门槛从140/90mmHg更改为130/80 mmHg。

此外,治疗目标也从之前一般人群的140/90 mmHg和高危人群的130/80 mmHg变化到一般人群的130/80 mmHg。

历史的某些场景总是相似的。想当初,1993年JNC5发布时,高血压定义从160/90 mmHg更改为140/90 mmHg后,也是如此轰动。

这里,大家都关心一个重要问题:中国指南会不会“采用”高血压新定义?

Circulation杂志刊出了刘力生和王继光两位教授对该指南的看法。他们明确表示,中国现阶段是不会采用美国新定义的。

他们表示,中国高血压指南必须考虑的是中国人群高血压的管理,其中重要的一点是提高大众对高血压的认识和知晓。



如果应用130/80 mmHg这一门槛,就中国近期全国性调查数据,高血压患病率将会从约25%上升到50%。

对于血压在130~139/80~89 mmHg的人群,仅冠心病、心衰卒中以及10年动脉粥样硬化疾病风险>10%等心血管病患者需要降压治疗,因此需要治疗的患者人数的增加还是微不足道的。

但如果考虑到中国高血压知晓率不足50%,增加的需要接受降压治疗的患者几乎忽略不计。

王继光等认为,以130/80 mmHg为治疗目标,若按140/90 mmHg评估,血压控制率将会提高,而治疗强度的增加,从理论上会增加医疗成本。

相关研究中就显示,一般人群中需要接受降压治疗的人群增加了2%,老年人群增加了5.5%(图1)。


图1 根据140/90 mmHg和130/80 mmHg两种高血压定义,在一般人群和≥60岁人群中高血压患病率和需要接受降压治疗的比例

但早期强化治疗或会延缓高血压进展,预防顽固性高血压,长远来看,医疗成本还是下降的。

此外,王继光等还认为美国这份新指南还有其他可圈可点之处。

首先,动态血压被首次推荐到成人高血压管理中。动态血压监测有利于鉴别白大衣高血压和隐蔽性高血压,并有效诊断夜间高血压。

其次,新指南重新推荐了根据心血管风险分层来决定是否用降压药,这一点在JNC 6曾提出。

第三是,新指南明确推荐筛查继发性高血压,并明确筛查对象、时机以及筛查手段。这种系统筛查,一则增加了各种继发性高血压的检出率,二则对继发性高血压的治疗模式也从单纯高血压控制以及危险因素管理转变到疾病的治疗。

随着全国社区卫生服务对慢病的加强管理,以及家庭血压监测的推广,中国高血压防控形势已经快速好转,高血压的知晓率和控制率在一些经济发达地区显着改善。一项在上海老年人群中进行的研究显示,高血压的知晓率和控制率分别达到71.2%和25.7%。

两位教授认为,大概5~10年,中国高血压指南中高血压的定义可能也有必要进行更改了。

他们指出,2017年美国新指南中高血压定义的变更主要是基于流行病学证据,而非临床随机对照试验。定义的改变,不仅停留在概念上,最终获益的落脚点在心血管预防。这与2016年柳叶刀高血压委员呼吁的生命早期治疗的观点是一致的。

如何判断新定义的有用性和适宜性,主要观其近期和远期带来的影响。对于远期的影响还需时间考证,而短期效应可观其是否能够有费效比地改善血压控制。

作者:卢芳



版权声明:
本网站所有注明“来源:梅斯医学”或“来源:MedSci原创”的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于梅斯医学所有。非经授权,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不得转载,授权转载时须注明“来源:梅斯医学”。其它来源的文章系转载文章,本网所有转载文章系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转载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不希望被转载的媒体或个人可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进行删除处理。
在此留言
评论区 (11)
#插入话题
  1. 2018-02-28 1209e435m98(暂无昵称)

    学习了.谢谢分享

    0

  2. 2018-02-26 龙胆草

    学习谢谢分享

    0

  3. 2018-02-26 忠诚向上

    好好学习一下

    0

  4. 2018-02-26 1dd8c52fm63(暂无匿称)

    了解了解.继续关注

    0

  5. 2018-02-26 1ddf0692m34(暂无匿称)

    学习了.涨知识

    0

相关资讯

2017全球新药研发大年 中国创纪录

从技术创新、研发管线到临床审批、上市销售,2017年可谓是全球新药研发多点开花之年,也为新药市场给出了更高的期望值。

BMJ:王辰院士盘点中国指南:发表664个指南,三分之一为中医;平均引用36条参考文献,国际指南为400条

《英国医学杂志》是英国老牌杂志,近日在其创刊170多年来首次发表了主题为“中国医学研究”的中国专辑。

Circulation:大数据看中国的高血压现状!

近年来,包括中国在内的发展中国家人群的高血压患病率(HTN)持续上升,但目前仍然缺乏高血压的有关数据。近期,一项发表在杂志Circulation上的一项研究自 2012年10月至2015年12月在全国范围内进行了调查,以评估中国人群的高血压患病率。研究方法采用分层多级随机抽样的方法,对2012年10月至2015年12月来自中国大陆31个省份的451,755名18岁及以上居民的代表性样本进行调查,研

BMJ:中国医疗大数据起步:已有多个“吃螃蟹者”

一提大数据,就像一团希望在燃烧,常会让人眼前发亮。而且随着科技的发展和人们的重视,数据量差不多每两年翻一番,预计到2020年数据量将比2011年扩张50倍。

中国化药市场超过万亿大关 2018将迎“变革年”

精彩内容2017年当之无愧是中国医药领域的政策年,“十三五”规划开局之后,多项医药产业政策相继出台。无论从医政、药政方面,还是从企业竞争来看,2017年都是非常重要的一年,上半年各地医院陆续取消药品加成,代表备案、医院控费、两票制等政策陆续出台,这些政策对药品推广的影响在下半年已经初现,并将持续到2018年。届时,国内药企势将迎来“变革年”。据相关数据显示,中国化药市场达1.05万亿元,其中

中国医改需要主旋律

前一段时间,我们全国的许多医院管理群和医生群对于中国医改的关注,远远超出以往大家的争论和讨论。可以说气氛非常热烈,也针锋相对。出现了许多所谓市场派的言论,也有所谓政府派的言论。还有基于公立医院的观点。也有基于民营医院的观点。另外还有许多跨界交流的观点。大家各抒己见,夜以继日的争论都在为中国医改操心。我个人认为中国医改之所以称之为世界性难题,可能并不仅仅在于这个医改的技术性难度有多大,更重要的是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