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ET诊断早期肺癌N1淋巴结转移准确性欠佳

2015-01-15 baofeichao 丁香园

近年来,早期肺癌的非外科性的局部治疗,如体外定向放射治疗,消融治疗等局部治疗,其应用逐渐增多,虽然肺癌局部治疗患者往往死于远处转移,但也有一部分患者是因为局部淋巴结控制不佳所致。因此局部治疗前需明确患者是否存在N1淋巴结的转移,而PET是判断淋巴结是否存在转移较好的非侵袭性诊断方法,但其用于诊断肺癌N1淋巴结转移评估的报道目前较少。 近日,来自MD-Anderson癌症中心的Swishe

近年来,早期肺癌的非外科性的局部治疗,如体外定向放射治疗,消融治疗等局部治疗,其应用逐渐增多,虽然肺癌局部治疗患者往往死于远处转移,但也有一部分患者是因为局部淋巴结控制不佳所致。因此局部治疗前需明确患者是否存在N1淋巴结的转移,而PET是判断淋巴结是否存在转移较好的非侵袭性诊断方法,但其用于诊断肺癌N1淋巴结转移评估的报道目前较少。

近日,来自MD-Anderson癌症中心的Swisher博士等评估了PET在诊断肺癌N1淋巴结转移中的价值,同时比较了经PET评估的N1阳性和阴性患者的长期生存,该研究结果发表在最先的Annals of Thoracic Surgery。

该研究为回顾性研究,初步纳入877例术前行PET检查的cN0患者,术后病理提示93例(11%)患者为pN1,86例(10%)患者为pN2。PET诊断N1淋巴结是否存在转移的敏感性为22%,特异性为93%,阴性预测值为79%,阳性预测值为50%。

该研究进一步纳入术前行PET检查,术后病理例证实为T1-2N1M0(II期)的肺癌患者104例,其中IIA期(T1aN1,T1bN1或T2aN1)87例,IIB期(T2bN1)17例。

图1.jpg
图1. PET提示周围型肺癌SUV值升高(SUVmax=6),而N1淋巴结SUV值均为见明显升高,术后病理证实患者为N1阳性。

结果发现104例pN1患者中,术前PET检查提示为N1阳性的患者为25例(24%,图1),其余79例术前PET检查N1均为阴性,前者3年生存率为63%,中位生存期为64.7月,而后者3年生存率为66%,中位生存期为54月,两组患者间生存无显著性差异(图2)。
图2.jpg


图2. 术前PET提示N1阳性的患者与N1阴性患者的生存曲线.

(虚线所示为PET提示N1阳性患者,实线则为PET提示N1阴性患者)

综上研究结果,Swisher博士等认为PET诊断肺癌N1淋巴结是否存在转移敏感性欠佳,不能单一的将PET用于评估非外科性局部治疗的肺癌患者是否存在N1淋巴结转移。


作者:baofeichao



版权声明:
本网站所有注明“来源:梅斯医学”或“来源:MedSci原创”的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于梅斯医学所有。非经授权,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不得转载,授权转载时须注明“来源:梅斯医学”。其它来源的文章系转载文章,本网所有转载文章系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转载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不希望被转载的媒体或个人可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进行删除处理。
在此留言
评论区 (7)
#插入话题

相关资讯

J Nucl Med:PET/CT比常规成像更能准确诊断乳腺癌

  发表在《核医学杂志》1月刊上的研究显示,18F-氟代脱氧葡萄糖(18F-FDG)正电子成像术(PET)/计算机断层扫描(CT)可为处在初始阶段的局部晚期乳腺癌患者提供重要的预后分层信息。与传统成像术相比,18F-FDG PET/CT可一次性完整而精确地发现位于胸部、腹部和骨骼内的病变组织,研究中这种方式使超过50%的患者改变了疾病治疗方案。   美国国家综合癌症网(NCCN)指南建议通过体检

中国科学家攻克PET数字化难题 可更早发现肿瘤

  全数字PET成像关键技术5日通过中国工程院士俞梦孙带领的专家组鉴定,认为达到国际领先水平。中国科学家在PET数字化领域的这一技术突破,意味着可更早更灵敏地发现肿瘤,诊断癌症,为人类造福。   诞生于上世纪七十年代的PET(正电子发射断层成像仪)是继超声、CT和核磁共振之后当今先进医学影像技术之一,已成为临床早期诊断和指导癌症治疗的最佳手段之一。但因超高速闪烁脉冲信号难以数字化的技术瓶颈,PE

PET研究显示部分脑区代谢改变与强迫症症状改善相关

  侧前囊切开术治疗难治性强迫症的治疗获益可能是通过破坏皮质-纹状体-下丘脑-皮质通路。我国上海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的管一晖教授等人进行的一项研究,使用PET成像评估了残存脑的代谢情况与强迫症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表明患者的临床改善与双侧背侧扣带前回和中央枕回右侧的代谢改变相关。对那些进行神经外科治疗的强迫症患者,研究强调了内囊对调节腹侧前额部与背侧扣带回前神经元活性的重要性。   研究者对8位强

Lancet:PET扫描大脑可帮助判断植物人苏醒几率

英国医学期刊《柳叶刀》网站16日刊登的一项研究显示,通过正电子放射断层成像技术(Positron emission tomography)来扫描大脑,可以帮助判断重度脑损伤患者恢复意识的几率,有望用来预测“植物人”苏醒的可能性。 据介绍,针对重度脑损伤造成的“植物人”状态,目前并没有十分可靠的临床手段来预判患者恢复意识的可能,现有技术存在的误诊率约为40%。在为期4年的研究中,比利时、加拿大

JAMA:肝切除术前行PET对结直肠腺癌转移外科治疗的影响

意义:结直肠癌肝转移的患者接受根治性肝切除术。正电子发射体层摄影联合计算机体层摄影(PET-CT)通过识别有隐匿转移病变的患者,可能有助于避免非根治性手术。目的:确定与未行PET-CT(对照)相比,术前PET-CT对有可切除性转移病变患者外科治疗的影响,研究PET-CT对生存率的影响,以及标准化摄取值(体重校正的组织放射性与注入放射性的比值)与生存率之间的相关性。设计、场所和参与者:在2005~2

临床上CT、MRI、PET三种检查的比较

CT(X线电子计算机断层扫描)主要是利用X线断层扫描,电光子探测器接收,并把信号转化为数字输入电子计算机,再由计算机转化为图像,是一种无痛苦、无损伤的辅助检查工具。CT的特点:具有检查方便、安全、无痛苦、无创伤的特点。图像清晰、分辩力高、解剖关系明确、病态显影清楚。与MRI比较起来,CT的优点主要在于对骨性疾病、早期脑出血的显示优于MRI,同时成像速度快,器官的运动伪影较小,CT的优势还在对肺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