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ACC:首发心肌梗死后左心室射血分数改变可影响患者预后

2018-03-08 国际循环编辑部 国际循环

心肌梗死(MI)后早期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降低有助于识别存在不良结局风险的患者,但MI后数周到数月LVEF变化能否为患者预后提供额外信息尚不清楚。近期,JACC发表的一项最新研究探讨了首发MI后LVEF变化对患者预后的影响。

心肌梗死(MI)后早期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降低有助于识别存在不良结局风险的患者,但MI后数周到数月LVEF变化能否为患者预后提供额外信息尚不清楚。近期,JACC发表的一项最新研究探讨了首发MI后LVEF变化对患者预后的影响。



研究者评估REFINE(MI后无创风险评估)研究、CARISMA(MI后心律失常及风险分层)研究及ISAR(自主调节改善分层)研究三大独立队列中首发MI患者MI后早期(2~7天)及晚期(2~12周)LVEF的变化情况,并将患者分为LVEF未恢复(Δ≤0%)、轻度增加(Δ为1%~9%)和大幅增加(Δ≥10%)三类,采用Cox多因素模型评估LVEF变化与心脏停搏(SCA)及全因死亡风险的相关性。

结果发现,在REFINE研究中,校正血运重建情况、基线LVEF、药物治疗情况后,与LVEF恢复的患者相比,LVEF未恢复的患者SCA及死亡风险均明显增加,HR值分别为5.8(95%CI:2.1~16.6,P=0.001)和3.9(95%CI:1.5~10.1,P<0.001)。对其他两个研究队列的分析结果与上述结果相似。此外,研究发现,与早期评估的LVEF相比,MI 6周后再次评估的LVEF对患者结局的预测价值更大。

上述结果表明,首发MI后LVEF的恢复程度能为患者预后提供重要信息,MI后LVEF未恢复的患者存在较高SCA及死亡风险。

原始出处:
Derek S.Chew, Huikuri Heikki, Georg Schmidt, et al. Change in Left Ventricular Ejection Fraction Following First Myocardial Infarction and Outcome. JACC, February 2018 DOI:10.1016/j.jacep.2017.12.015

作者:国际循环编辑部



版权声明:
本网站所有注明“来源:梅斯医学”或“来源:MedSci原创”的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于梅斯医学所有。非经授权,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不得转载,授权转载时须注明“来源:梅斯医学”。其它来源的文章系转载文章,本网所有转载文章系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转载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不希望被转载的媒体或个人可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进行删除处理。
在此留言
评论区 (7)
#插入话题

相关资讯

ST段抬高一定是心肌梗死吗?

尽管急性肺血栓栓塞症(急性肺栓塞)心电图(ECG)改变是非特异性的,但在急性肺栓塞的诊断和鉴别诊断中仍具有重要价值。不少急性肺栓塞的ECG表现为胸前导联的T波倒置,但表现为ST段抬高者非常少见。

收藏| 教你如何看懂心肌梗死心电图

几张美图告诉你,心肌梗死心电图就是这么简单!

Heart:心肌梗死亚型分类的现状!

心肌梗死(MI)常规的定义区分MI主要分为由斑块破裂(1型)导致的MI、由供氧/需求不匹配的(2型)MI以及非缺血性或多因素性心肌损伤导致的MI。近期,一项发表在杂志Heart上的研究旨在调查医师对这种分类的意见以及导致意见一致或不一致的因素。此项研究纳入了2011年瑞典8个不同的医院共1328名诊断为MI的患者。所有患者均由两名受过专门培训的独立医师回顾性分类为不同的MI或心肌损伤亚型,严格遵守

Circulaiton:女性,请更加爱护你的心脏!

精神紧张诱发的心肌缺血(MSIMI)在冠心病患者中很常见,并且与更差的预后相关。既往有心肌梗死(MI)的年轻女性(与年龄相当的男性相比,死亡率高于男性)的MSIMI发生率升高,但其机制尚不清楚。近期,一项发表在杂志Circulaiton上的研究评估了此前8个月住院治疗心肌梗死的306名年龄小于等于61岁的患者(150名女性和156名男性)以及112名性别和年龄相匹配的社区对照者(58名女性和54名

JAHA:一般和中心性肥胖与心肌梗死风险之间关联的性别差异!

由此可见,尽管一般性和中心性肥胖指标对男女的MI风险都有深远的不良影响,但较高的腰围和腰臀比使女性的MI风险比男性高。男女之间腰臀比与体重指数相比跟MI风险之间的相关性更为密切,尤其是女性中。

病例:房颤栓子脱落致急性下壁心肌梗死1例

房颤导致冠脉栓塞引起的STEMI,其诊断依据应包含哪些要点?针对此类患者,应如何制定合理的抗栓药物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