幸福生活,“脂”在健康

2017-04-12 张晴丹 科学网

随着生活水平提高,许多人却“吃”出了一身的毛病,肥胖、高血脂、高血糖、记忆衰退等慢性疾病日益成为影响我国人民健康的重要因素,严重影响着生活的质量和人们的幸福指数。看来要想从原来的“吃得饱”变成“吃得好”,“吃”得营养健康也蕴藏着科技内涵。


随着生活水平提高,许多人却“吃”出了一身的毛病,肥胖、高血脂、高血糖、记忆衰退等慢性疾病日益成为影响我国人民健康的重要因素,严重影响着生活的质量和人们的幸福指数。看来要想从原来的“吃得饱”变成“吃得好”,“吃”得营养健康也蕴藏着科技内涵。

油料功能脂质的结构和组成,与人体的营养健康密切相关,尤其对这类慢性疾病具有积极的营养干预和调理作用。由中国农业科学院油料作物研究所(以下简称油料所)副所长黄凤洪研究员主持完成的“油料功能脂质高效制备关键技术与产品创制”,荣获2016年度国家科技进步奖二等奖,该成果是我国在功能脂质领域取得的重大突破,填补了国内多项空白,技术居国际先进水平。

研究滞后:难以满足现实需求

2015年,《中国居民营养与慢性病状况报告》显示慢性疾病患病率增长十分迅速,仅血管病患者即达2.9亿人,目前慢性疾病已经成为我国人口致死的主要诱因。

不过,慢性疾病也并非不可干预和调理。

“蛋白质、脂质、碳水化合物是人体三大营养素,其中的脂质产生的作用十分关键。”黄凤洪在接受《中国科学报》记者采访时介绍,“油料富含天然功能脂质,功能脂质是具有功能活性的特异脂肪酸、脂类伴随物(甾醇、多酚等)及其衍生物的统称,其结构和组成与人体营养健康密切相关,尤其对高血脂、记忆衰退等慢性疾病具有积极的干预、调理作用。”

可见,油料功能脂质研究对提高居民营养健康水平具有重要意义。

关于油料功能脂质与人体营养关系,是国际研究的热点领域。近年来,伴随着慢性疾病的扩张,以及人们对健康的不断追求,油料功能脂质市场需求快速增长。

然而,国内相关的技术并没有追赶上日益增长的市场需求。“油料功能脂质稳定性差、易氧化损失、溶出率低、结构与功能单一、高效制备技术缺乏、产品创制滞后等问题成为制约产业发展的技术瓶颈。”这些都难以满足不同人群对营养健康的需求。

面对这些突出问题,黄凤洪带领团队开始了历时10多年的科研“长跑”。

成果迭出:实现多项技术突破

我国是油料生产大国,全国油料总产量已经达到5700多万吨,食用油总消费量3000多万吨。

如何合理利用实际资源,用油料功能脂质来提高人们的膳食质量和营养健康水平?黄凤洪一直在思索这个问题。

在国家“863”计划等课题的支持下,黄凤洪带领团队联合多方力量,集中攻关,取得了多项重大创新突破。

团队系统收集了草本、木本、微生物等油料脂质核心资源,联用多维色谱/质谱等技术方法进行脂质剖析,建立了油料功能脂质基础数据库。

在此基础上,针对油料功能脂质稳定性差、易氧化损失、溶出率低等问题,研究建立了油料微波调质技术,并开发出了微波自动调质装备,显着提高了油料功能脂质的品质和压榨溶出特性。

此外,团队还创建了微波调质压榨—低温物理精炼制备功能脂质技术,突破了油料功能脂质绿色高效制备的技术瓶颈。

脂质组成复杂,其结构和含量与人体营养健康密切相关。针对慢性疾病、亚健康人群、需要重点改善营养人群(婴幼儿、孕妇、青少年儿童和中老年人等)和普通公众人群的营养健康需求,团队开展了脂质产品的功能设计与组效、量效研究。

然后,团队结合人体试食实验评价,创制出了具有辅助降血脂、改善视力、促进生长发育和改善记忆作用等功能脂质系列产品,可以满足不同人群的需求。具有功能明确、功效显着、多机制协同作用等优点,产品已在企业转化应用,市场前景广阔。

效果显着:市场认可应用广泛

一项研究最大的挑战是接受来自市场的检验。

目前,该项目成果推广效果显着,已成功应用于10 多个省份的油料脂质加工、功能性配料、健康产品等不同领域的30多家企业,产品销往美国、德国、丹麦等全球50多个国家和地区,获得了国际农产品交易会参展产品金奖2项。项目技术整体居国际先进、部分达国际领先水平,为油料产业升级换代、改善国民营养健康和促进农民增收做出了突出贡献。

为了更好地提升科研水平,促进产业发展,油料所十分重视人才队伍建设与国际合作。建立了中—美油料绿色加工与高值化利用联合实验室、中—新脂质化学与营养联合实验室,推动了油料产业的科技创新。

记者了解到,去年5月,由中国农科院油料所发起并领衔的脂质科学与健康国际创新合作联盟在武汉成立。油料所与来自美国、澳大利亚、西班牙、新西兰、英国、芬兰等国脂质科学与健康领域的知名研究院所签署了多边合作协议。

“成立国际创新联盟,加强协同创新,联合国际同行在油料脂质组方法学、脂质功能与代谢和脂质营养与健康等方面开展合作研究。”黄凤洪说。

团队将面向国际前沿,从营养健康出发,以药食同源的理念,服务消费者、服务油料企业和产业,提升我国功能脂质产业竞争力。

作者:张晴丹



版权声明:
本网站所有注明“来源:梅斯医学”或“来源:MedSci原创”的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于梅斯医学所有。非经授权,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不得转载,授权转载时须注明“来源:梅斯医学”。其它来源的文章系转载文章,本网所有转载文章系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转载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不希望被转载的媒体或个人可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进行删除处理。
在此留言

相关资讯

2016肿瘤代谢与营养研讨会

代谢改变是肿瘤的重要特征之一,其与肿瘤的发生发展互为因果。德国科学家 Warburg 发现:与正常的细胞相比,肿瘤细胞即使在氧供充足的情况下,也优先进行糖酵解,为肿瘤细胞提供能量以及生物大分子合成所需要的前体,此即著名的Warburg效应。在转移性肿瘤中也发现糖代谢异常活跃、脂肪酸过度累积等异于正常细胞的代谢反应。已有研究证实靶向肿瘤细胞代谢是抗肿瘤转移的一个积极有效的方向,部分成果已应用于临床治

化疗患者营养治疗指南

简要介绍:恶性肿瘤患者营养不良发生率高,40%~80%的患者存在营养不良,约20% 的患者直接死于营养不良。化疗既可以通过抗肿瘤作用从根本上改善肿瘤患者的营养不良,但又可能因其不良反应引起或加重患者的营养不良,两者之间存在密切联系。几乎所有的化疗药物都可能导致营养相关不良反应。化疗可以直接影响新陈代谢,或因引起恶心、呕吐、腹泻、口腔炎、味觉改变、胃肠道黏膜损伤、食欲减退以及厌食而间接影响营养物质的

丑陋的外表下,是一颗富含营养的“心”

当果园老板Eliza Greenman走过一片苹果树,看到满是凹痕有瑕疵的苹果(这些疤痕是由于对抗真菌、高温和害虫而造成的)时,她感觉到的却是一丝喜悦。她说:“我非常迷恋于果园中的这些苹果的抗压表现。”她在弗吉尼亚州汉密尔顿嫁接和种植无杀虫剂的苹果,她说,这些外表丑陋的苹果,事实上可能更甜。 在一项非正式的实验中,Greenman测试了有疤的和无疤的Parma苹果,这是一种弗吉尼亚州本

石汉平:我为肿瘤营养治疗代言

对石汉平的采访,得到的信息都是“碎片”化的。称之为“碎片”既不是因为肿瘤营养内容单薄——相反这其中还存在很多问题,他急于一下子全部表达出来;更不是因为他思维跳跃——他真的很忙,往往话没说完就有人敲门。同事递给他一听“红牛”,他都一饮而尽——他不舍得在饮食方面“耽误工夫”。

蒋彤:“杜绝”主食健康吗? 专家解读吃的“秘密”

“人是铁,饭是钢,一顿不吃饿得慌。”碳水化合物,也就是糖类,是为人们提供营养的“三大能量物质”之首。关于这每天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伙伴”,你了解多少?有没有什么“误会”?让我们来听听北京市营养源研究所的专家怎么说。

Sci Rep:从营养价值考虑,人吃同类一点都不划算

现代人自相残杀的动机有很多,诸如宗教仪式、仇恨、战争等等。然而旧石器时代人类的祖先又为何要冒极大的风险自相残杀并吃掉自己的同类或近亲呢?Cole的研究表明,生存不应该是这类现象存在的主要理由,也许是我们低估了石器时代我们祖先所处社会(也许只能叫群落)的复杂程度,亦或自相残杀就是人类祖先的天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