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ut:各期胃炎患者癌变风险评估

2018-01-08 zhangfan MedSci原创

研究再次确证了可操作的与胃癌风险联系的胃炎评估对胃上皮瘤风险的预测效果,幽门螺杆菌清除后III-IV期胃炎患者的肿瘤进展风险增加

可操作的与胃癌风险联系的胃炎评估(OLGA)可有效评估各期胃炎(0-IV)的癌变风险。近日研究人员开展前瞻性研究考察各期胃炎患者的肿瘤风险。

1755名因消化不良就诊患者接受初始(T-0)胃活检、食管胃十二指肠镜、OLGA以及幽门螺杆菌检查。平均随访55个月, II-IV期胃炎患者接受二次内镜/再狭窄检查(T-1)。研究的主要终点是T1患者OLGA状态以及胃上皮瘤发展。

T-0期,77.6%的患者处于胃炎0阶段,14.4%的患者处于I期,5.1%的患者处于II期,2.1%的患者处于III期,0.85%的患者处于IV期;603名患者幽门螺杆菌阳性,其中602人成功根除。220人有幽门螺杆菌阳性根除史,932人阴性。III-IV期胃炎患者,侵袭性肿瘤发病率为0.4%,低度上皮内瘤变患者4人,高度上皮内瘤变1人,胃癌2人。0-II期胃炎患者上皮内瘤变风险为0,III期患者为每1000患者年36.5,IV期患者为每1000患者年63.1。

研究再次确证了可操作的与胃癌风险联系的胃炎评估对胃上皮瘤风险的预测效果,幽门螺杆菌清除后III-IV期胃炎患者的肿瘤进展风险增加。

原始出处:


本文系梅斯医学(MedSci)原创编译整理,转载需授权!

作者:zhangfan



版权声明:
本网站所有注明“来源:梅斯医学”或“来源:MedSci原创”的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于梅斯医学所有。非经授权,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不得转载,授权转载时须注明“来源:梅斯医学”。其它来源的文章系转载文章,本网所有转载文章系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转载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不希望被转载的媒体或个人可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进行删除处理。
在此留言
评论区 (5)
#插入话题
  1. 2018-01-10 axin014
  2. 2018-01-09 thlabcde

    好资料学习了!

    0

  3. 2018-01-08 随梦飞扬

    0-II期胃炎患者上皮内瘤变风险为0.III期患者为每1000患者年36.5.IV期患者为每1000患者年63.1.

    0

  4. 2018-01-08 海之蓝

    学习

    0

  5. 2018-01-08 1ddf0692m34(暂无匿称)

    学习了.涨知识

    0

相关资讯

Cell host Microbe:新发现幽门螺杆菌引起胃癌的两种机制

胃癌是五种最致命的癌症之一。根据世界卫生组织(WHO)的统计数据,每年大约有75万名患者死于该病。主要原因被认为是幽门螺旋杆菌(幽门螺旋杆菌)。目前,对胃癌没有有效的治疗方法,抗生素耐药性的扩散也使治疗更加复杂。目前,FAU的研究人员已经确定了这种细菌会导致胃癌的两种机制。他们的发现可能会导致新的治疗方法的发展。该研究小组在《细胞宿主与微生物学》期刊上发表了研究成果。

Helicobacter:日本幽门螺杆菌根除治疗对胃癌的影响

在日本,每年大约50000人死于胃癌,持续超过40年且无太大变化。据报道,日本大多数胃癌是由幽门螺杆菌(Hp)感染引起的。

ANN SURG:胃癌Lauren分型是与术后复发有关的重要因素

很少有研究关注西方患者接受根治性胃癌切除术后复发情况。ANN SURG近期发表了一篇文章,研究胃癌患胃食管交界处癌切除后的复发部位。

复旦大学附属肿瘤医院朱晓东:预防胃癌要做到三管齐下

无论是老年人还是年轻人,防癌的那根“弦”都要绷紧,年轻人也不能放松警惕。

Lancet Oncol:奥拉帕尼+紫杉醇 亚洲晚期胃癌患者的理想选择?

2017年12月,发表在《Lancet Oncol》的由韩国、中国和日本等国科学家进行的双盲、随机、安慰剂对照3期试验,考察了1线治疗后进展的晚期胃癌患者中奥拉帕尼联合紫杉醇的疗效和安全性(GOLD)。

Cancer Cell:遗传学研究帮助更好地预测胃癌

最近,来自杜克大学医学院的研究者们利用基因组分析手段深入理解了肠道组织病变(intestinal metaplasia,IM)对于胃癌发生的影响。众所周知,IM是胃癌发生的重要风险因子,患有IM的患者患胃癌的几率是其他人群的六倍。这项研究则着重于其中的机制,相关结果发表在最近一期的《Cancer Cell》杂志上。这项研究同时能够帮助幽门螺杆菌感染的患者诊断癌症的发生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