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BioMedicine:与非产后妇女相比,新型冠状病毒mRNA疫苗诱导了针对相关变异体的更高的抗体亲和力和IgG滴度

2022-04-13 从医路漫漫 MedSci原创

随着最近出现的快速传播的高传染性变异体,VOC的种类也在不断演变和增加。多项研究正在评估新型冠状病毒疫苗对流行的新型冠状病毒菌株和新兴VOC的有效性。

背景:全球范围内新型冠状病毒挥发性有机化合物的快速出现与恢复期血浆、中和单克隆抗体以及疫苗接种后血清对中和的不同水平的抗性有关。在我们2020年和2021年上半年的研究期间,循环VOCs包括b . 1 . 1 . 7(α)、b 1.351(β)、p . 1(γ)和b . 1 . 617 . 2(δ)菌株。随着疫情的持续,随着最近出现的快速传播的高传染性变异体,VOC的种类也在不断演变和增加。多项研究正在评估新型冠状病毒疫苗对流行的新型冠状病毒菌株和新兴VOC的有效性。有趣的是,几种挥发性有机化合物在RBD(即N501、K417和E484)中有一个或多个共同突变,这可能会影响宿主免疫系统中和挥发性有机化合物的能力。

在SARS-COV-2疫苗评估期间,孕妇和哺乳期妇女没有包括在一些大规模临床试验中。最近,有研究表明,孕妇和哺乳期妇女受益于SARS-COV-2疫苗,并且与非孕妇相比,诱导了数量相当的针对疫苗株的体液应答。然而,关于产后阶段的生理变化对产后与非产后妇女新型冠状病毒疫苗接种诱导的抗体亲和力成熟的影响,以及针对令人担忧的新型冠状病毒病毒变异体的抗体的持久性,知识有限,因为抗新型冠状病毒抗体亲和力与人类对抗新冠肺炎病毒的临床益处相关。

在目前的研究中,我们对产后哺乳期妇女与非产后哺乳期妇女的mRNA疫苗诱导的抗体反应进行了纵向定量和定性分析,以确定RBD结合抗体的任何潜在差异以及中和跨新型冠状病毒变异体的有效性。在疫苗接种前后收集血浆和母乳。假病毒中和试验(PsVNA)用于测量疫苗诱导的针对新型冠状病毒WA-1株和几种挥发性有机化合物的抗体中和滴度。使用表面等离子体共振(SPR)来测量抗体结合、IgG结合和抗体亲和力成熟,以刺突RBDs,所述RBDs经工程改造以在接种后表达新型冠状病毒VOCs的关键氨基酸突变。

方法:我们阐明了13名产后和13名非产后妇女(对照组)的纵向mRNA疫苗接种诱导的抗体谱。

结果:产后和非产后妇女的抗新型冠状病毒WA-1株的抗体中和效价是相当的,并且在两组中,这些水平在第二次疫苗接种后持续达4个月。然而,针对几种挥发性有机化合物(包括β和δ)的中和效价下降。与对照组相比,当用来自产后妇女的第二次疫苗接种后血浆测试时,观察到针对具有关键VOC氨基酸的新型冠状病毒受体结合域(RBD)突变体的更高抗体结合。重要的是,与对照组相比,产后妇女对VOCs RBDs的疫苗接种后血浆抗体亲和力显著更高。

图1 中和产后妇女和非产后妇女接种后血浆或母乳中针对各种新型冠状病毒菌株的抗体滴度。(a)疫苗接种队列概览,包括非产后妇女(对照;n = 13)和产后妇女(n = 13)。(b)两个女性队列中新型冠状病毒疫苗接种和样本收集的时间表。(c-i)在293-ACE2-TMPRSS2细胞中用新型冠状病毒WA-1株、B.1.1.7变体、P.1变体、B.1.351变体或B.1.617.2变体通过假病毒中和试验(PsVNA)测定的13名非产后妇女的血浆(黑色)与13名产后妇女的血浆(红色)或乳汁(绿色)中的新型冠状病毒中和抗体滴度。接种前(Vx-1的D0)、第一次接种后(D14)或第二次接种后不同时间点(Vx-2)对照血浆样品(c)或产后妇女血浆(d)和母乳(e)针对疫苗匹配的WA-1株的PsVNA50 (50%中和滴度)滴度。平均PsVNA50滴度值显示为蓝色三角形,并针对新型冠状病毒WA-1在每个接种时间点显示在面板顶部。(f-g)显示非产后对照(f)或产后妇女(g)的第一次疫苗接种后血浆和第二次疫苗接种后2周的PsVNA50中和滴度的平均值范围的图。(h,I)psvna 50(50%中和)滴度与WA-1和B.1.1.7、P.1、B.1.351和B.1.617.2第一次(h)和第二次(mRNA接种后VOCs的比较来自非产后对照的血浆(n = 13黑色)或产后妇女(n = 13红色)。组上方的数字显示了每个变量的平均值,并对与图中颜色匹配的每个组进行了颜色编码。

图2 产后女性与非产后女性的mRNA疫苗接种后血浆或母乳中针对疫苗同源新型冠状病毒受体结合结构域及其突变体的结合抗体。(a-c)接种前(Vx-1的D0)、第一次接种后(D14)或第二次接种后(Vx-2)不同时间点的13份非产后(a;黑色)对等离子体(b;红色)或母乳(c;绿色)到纯化的WA-1 RBD (RBD)和RBD突变体:RBD-K417N,RBD-N501Y和RBD-E484K。平均抗体结合值显示为蓝色三角形,并为每个RBD提供。(d,e)来自非产后对照的10倍稀释的第一次(d)或第二次(e)接种后样品的总抗体结合(最大RU)的平均值范围(n = 13黑色)或产后妇女(n = 13红色),通过SPR针对纯化的WA-1 RBD (RBD)和RBD突变体:RBD-K417N、RBD-N501Y和RBD-E484K。每个RBD的最大RU平均值由各组进行颜色编码。所有的SPR实验都是一式两份进行的,进行分析的研究人员对样本的身份一无所知。SPR重复运行的变异小于5%。显示的数据是两次实验运行的平均值。变量之间的统计显著性使用控制年龄作为协变量的R进行。当p值小于0.05时,差异被认为具有统计学显著性,置信区间为95%。(*p<0.05,**p<0.01,***p<0.001,***p<0.0001).

图3。非产后妇女与产后妇女接种新型冠状病毒mRNA疫苗后人类抗体应答的抗体亲和力成熟。(a-b)多克隆抗体对新型冠状病毒RBD蛋白的亲和力成熟(通过每秒解离速率测量)用于后第一(Vx-1;a)或第二次疫苗接种后(Vx-2;b)非产后对照的每次接种后峰值滴度(第14天)的血浆样品(n = 13黑色)或产后妇女(n = 13红色)是由SPR决定的。描述每秒钟抗体-抗原复合物衰减比例的抗体衰减常数是直接从连续稀释的接种后样品与新型冠状病毒RBD蛋白的相互作用中确定的,在解离阶段使用SPR,如材料和方法中所述。仅计算并显示了SPR中可测量(> 10RU)抗体结合的样本时间点的偏离率。由于这些样品的RBD结合抗体< 10RU,因此未测定来自非产后妇女的第一次疫苗接种后血浆对RBDE484K (a)的抗体亲和力。(c,d)来自非产后对照的第一次(c)和第二次(d)接种后血浆的抗新型冠状病毒·RBD及其突变体的RBD特异性IgG(n = 13;黑色)或产后妇女(n = 13红色)。平均值由每组进行颜色编码。所有的SPR实验都进行了两次,进行分析的研究人员对样本身份一无所知。在两次SPR运行中,每个样品的变化小于5%。显示的数据是两次实验运行的平均值。使用控制年龄的R作为协变量,对各组或不同时间点样本之间的统计学显著性进行分析。当p值小于0.05时,差异被认为具有统计学显著性,置信区间为95%。(*p<0.05,**p<0.01,***p<0.001,***p<0.0001).

结论:这项研究表明,产后妇女与非产后妇女相比,存在不同的疫苗接种诱导的免疫反应,这可能有助于为这些群体的未来疫苗接种策略提供信息。

原文出处:   Lee Y,  Grubbs G,  Ramelli SC,et al.SARS-CoV-2 mRNA vaccine induced higher antibody affinity and IgG titers against variants of concern in post-partum vs non-post-partum women.EBioMedicine 2022 Mar;77

作者:从医路漫漫



版权声明:
本网站所有注明“来源:梅斯医学”或“来源:MedSci原创”的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于梅斯医学所有。非经授权,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不得转载,授权转载时须注明“来源:梅斯医学”。其它来源的文章系转载文章,本网所有转载文章系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转载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不希望被转载的媒体或个人可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进行删除处理。
在此留言

相关资讯

CELL:托泊替康可以抑制新冠相关的致命炎症反应

研究人员使用了两种剂量的拓扑替康(TPT),一种FDA批准的TOP1抑制剂进行治疗,发现其可抑制仓鼠感染诱导的炎症。在转基因小鼠模型中,晚至感染后4天开始TPT治疗,都可以降低发病率并减少死亡率。

国家卫健委发布《医疗机构内新型冠状病毒感染预防与控制技术指南(第二版)》

国家卫生健康委办公厅关于印发医疗机构内新型冠状病毒感染预防与控制技术指南(第二版)的通知。

郑州新增无症状85例,是确诊病例的5倍!群体免疫梦破灭?

虽然国内新冠疫苗整体接种率逐步提高,但是仍然有少数人这样认为:只要周围人都接种疫苗,形成群体免疫了,我就安全了!但在Delta突变株面前,没有群体免疫的说法!

JNNP:冠状病毒疾病不会增加多发性硬化临床复发的短期风险

多发性硬化症(MS)是最常见的一种中枢神经脱髓鞘疾病。本病急性活动期中枢神经白质有多发性炎性脱髓鞘斑,陈旧病变则由于胶质纤维增生而形成钙化斑,以多发病灶、缓解、复发病程为特点,好发于视神经、脊髓和脑干

围妊娠期女性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苗接种的专家共识(2021)

在最初的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ronavirusdisease2019,COVID-19)疫苗3期临床试验中,妊娠及哺乳期女性并未被纳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