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ur Heart J:β受体阻滞剂能改善心衰伴LVEF降低患者的预后

2018-01-07 MedSci MedSci原创

近期,指南推荐心衰伴左室射学分数(LVEF)40%-49%患者的管理方法应与LVEF≥50%的患者一样。本研究目的旨在通过分析回顾随机双盲安慰剂对照临床试验评估β受体阻滞剂在不同LVEF人群中的作用。本研究对11个临床试验进行荟萃分析,并通过基线的LVEF和心律水平进行分层。主要终点事件是1.3年随访事件后的全因死亡率和心血管死亡。在14262名窦性心律的个体中,平均LVEF是27%,包括575名

近期,指南推荐心衰伴左室射学分数(LVEF)40%-49%患者的管理方法应与LVEF≥50%的患者一样。本研究目的旨在通过分析回顾随机双盲安慰剂对照临床试验评估β受体阻滞剂在不同LVEF人群中的作用。

本研究对11个临床试验进行荟萃分析,并通过基线的LVEF和心律水平进行分层。主要终点事件是1.3年随访期间全因死亡率和心血管死亡。在14262名窦性心律的个体中,平均LVEF是27%,包括575名LVEF为40%-49%的个体和244名LVEF≥50%的个体。与安慰剂组相比,β受体阻滞剂能降低窦性心律个体的全因死亡率和心血管死亡,在不同LVEF层次中结果均一致。在LVEF为40%-49%的个体中,β受体阻滞剂组的死亡率为7.2%,安慰剂组的是12.4%,HR为0.59,95%Cl 0.34-1.03。β受体阻滞剂组的心血管死亡率为4.5%,安慰剂组为9.2%,HR为0.48,95%Cl 0.24-0.97。经过1年时间的随访,窦性心律个体中,除了LVEF大于等于50%组外,β受体阻滞剂组的其余患者的LVEF均有所增加;房颤个体中,β受体阻滞剂能增加基线LVEF<50%个体的LVEF,但不能改善预后。

研究结果显示,β受体阻滞剂能改善窦性心律心衰伴左室射血分数降低患者的LVEF和预后。

原始出处:

John G et al.Beta-blockers for heart failure with reduced, mid-range, and preserved ejection fraction: an individual patient-level analysis of double-blind randomized trials.Eur Heart J.2018 Jan.

本文系梅斯医学(MedSci)原创编译整理,转载需授权!

作者:MedSci



版权声明:
本网站所有注明“来源:梅斯医学”或“来源:MedSci原创”的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于梅斯医学所有。非经授权,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不得转载,授权转载时须注明“来源:梅斯医学”。其它来源的文章系转载文章,本网所有转载文章系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转载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不希望被转载的媒体或个人可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进行删除处理。
在此留言

相关资讯

JAMA Intern Med:台湾学者发现慢阻肺患者起始应用支气管扩张剂30天内心血管病风险增加,

我国台湾学者发现,COPD患者在起始应用长效β2受体阻滞剂或者长效毒蕈碱拮抗剂的30天内,其心血管病包括冠心病、心律失常、心力衰竭或缺血性中风的风险大约增加50%。

JACC:血小板在外周动脉疾病发生中的机制研究

外周动脉疾病(PAD)是动脉粥样硬化血栓形成的一种弥漫性病变,对患者心血管有潜在风险。血小板虽然是动脉粥样硬化血栓形成的关键因子,但其在PAD中的发病机制尚未阐明。本研究有症状的PAD患者和正常对照进行血小板活性、mRNA和效应器活性的检测。血小板RNA测序结果显示粒细胞相关蛋白(MRP)-14 mRNA在PAD患者中有明显的上调,循环中火化的血小板富含MRP-14蛋白,它可以促进黏附介质(P-选

Heart:先心病患者有较高的感染性心内膜炎发生率和死亡率

感染性心内膜炎(IE)有较高的发生率和死亡率,成年先天性心脏病(ACHD)患者患IE的风险更高,本研究的目的旨在评估ACHD患者发生感染性心内膜炎的发生率、死亡率和预测结局的相关因素。本研究纳入了1999-2013年诊断为感染性心内膜炎的成年先心病患者,主要终点事件是心内膜炎相关死亡率。最终,共有144名患者发生了164例感染性心内膜炎(男性有102名,占70.8%),平均年龄为32.3±22.7

心血管经典病例推荐——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

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是指起源于心房或房室交界区的心动过速,大多数是由于折返激动所致,少数由自律性增加和触发活动引起。心电图连续3次以上室上性过早搏 动称为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包括房性和交界区性心动过速,有时二者心电图上难以鉴别,则统称为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 病史: 患者为一38岁中年女性,既往体健。患者4年前无明显诱因下出现心慌、胸闷,伴有头晕,全身麻木

JAHA:传统心血管危险因素随着年龄增加反而“不危险”

目前,人们对心血管危险因素在不同年龄段对人体的影响尚未形成统一定论。本研究的目的旨在通过对一个队列进行长达40年的随访,观察心血管危险因素在不同年龄段对个体影响的变化。本研究在1970-1974年纳入了2322名男性,随访至2013年,并观察其心血管疾病结局情况。本研究在几个不同的年龄段:50,60,70,77和82岁对体重指数(BMI)、低密度脂蛋白和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甘油三酯、收缩压、舒张压

Heart:慢性炎症能明显增加心血管疾病发生风险!

本研究的目的旨在评估慢性炎症性疾病(类风湿性关节炎、系统性红斑狼疮或慢性免疫介导的炎症等)与冠心病、卒中和心血管疾病的发生率与死亡率的关系。本研究纳入了991546名年龄在35-85岁无心血管疾病史的个体,并对每种结局通过2种模型进行Cox回归分析,模型1是在经性别、年龄和心血管危险因素进行调整后分析,模型2是在模型1的基础上进一步按药物使用进行调整后分析。最终分析结果显示,心血管疾病风险在全身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