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建国家骨科手术机器人应用中心技术指导委员会成立大会暨建设工作研讨会在京召开

2018-02-08 袁昊 中华医学信息导报

创建国家骨科手术机器人应用中心技术指导委员会成立大会暨建设工作研讨会在中国科技会堂召开(以下简称技术指导委员会)。


会议合影

2月2日,创建国家骨科手术机器人应用中心技术指导委员会成立大会暨建设工作研讨会在中国科技会堂召开(以下简称技术指导委员会)。工业和信息化部装备工业司副司长罗俊杰,国家卫生计生委规划与信息司基建装备处处长李军,国家卫生计生委医管中心医疗标准处处长王强,北京积水潭医院院长田伟教授,副院长吴新宝教授和脊柱外科副主任刘波教授,解放军总医院唐佩福教授,四川大学华西医院宋跃明教授,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二医院严世贵教授,中华骨科杂志胡永成教授和来自全国各地牵头医院及联合医院专家参加会议。北京积水潭医院副院长蒋协远教授主持会议开幕式,罗俊杰副司长、李军处长、田伟教授在开幕式上致辞。


罗俊杰副司长致辞

罗俊杰副司长在致辞中表示,党的十九大以来,我国先进医疗装备进入快速发展新时代。国家卫计委与工信部近年来推动医企协同,强化质量提升,促进医疗装备产业发展,取得了积极成效。我国先进医疗装备经历了从无到有、从有到新的过程,一些医疗装备已经从跟跑迈向并跑、领跑行列。罗副司长认为,创建国家骨科手术机器人应用中心技术指导委员会对促进先进医疗装备的发展具有重要的推动作用,他希望委员会中的委员医院与专家能发挥示范带头作用,完善技术标准,展示技术亮点,推动骨科手术机器人技术的发展。


李军处长致辞

李军处长在致辞中指出,对于创建国家骨科手术机器人应用中心技术指导委员会的各位专家来说,这个委员身份是份荣誉也是份责任。荣誉是因为入选的专家以及其团队都是骨科界的知名学者,是受到国家卫计委与工信部认可的重要学术力量。而责任则是因为,骨科手术机器人的发展与先进医疗设备的技术水平息息相关,各位委员都要承担起这份责任,认真落实工作,发挥专业作用。李处长希望,创建国家骨科手术机器人应用中心技术指导委员会能在田伟教授的带领下,稳步发展,在两年的时间里,完成一份满意的答卷。


田伟院长致辞

田伟教授在致辞中指出,随着现代骨科向着微创、精准、智能化的方向不断发展,骨科手术机器人作为核心装备,起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国家卫计委和工信部决定成立创建国家骨科手术机器人应用中心技术指导委员会是一项英明的决策,为创建骨科手术机器人应用中心奠定了技术、标准和组织保障,对规范和推广骨科手术机器人的临床应用,建立统一的骨科手术机器人技术、人员、质控标准,促进骨科手术机器人持续创新具有重要的作用。创建国家骨科手术机器人应用中心技术指导委员会汇聚了国内骨科行业中具有丰富的临床科研经验的专家。田伟教授希望,委员会中的专家们能结合自己的经验对如何开展好骨科手术机器人的应用和研究认真思考,不断总结经验,形成具有战略性、前瞻性和可操作性的决策和建议。最后,田伟教授也表示,将和全体委员一道,为持续推动我国骨科医学事业的前进做出自己的贡献。

罗俊杰副司长和李军处长为田伟院长颁发证书


罗俊杰副司长和李军处长为副主委颁发证书

开幕式上,罗俊杰副司长和李军处长为创建国家骨科手术机器人应用中心技术指导委员会主委田伟教授和副主委唐佩福教授、吴新宝教授、宋跃明教授、严世贵教授等专家颁发证书。

开幕式后,田伟教授、王强处长、胡永成教授、唐佩福教授、吴新宝教授等领导与专家分别就骨科手术机器人的中国机会、中国医疗标准与临床实践、医学指南的制定流程、未来骨科机器人的发展方向、机器人在创伤骨科的应用及展望等热点学术问题进行了精彩的学术报告。

作者:袁昊



版权声明:
本网站所有注明“来源:梅斯医学”或“来源:MedSci原创”的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于梅斯医学所有。非经授权,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不得转载,授权转载时须注明“来源:梅斯医学”。其它来源的文章系转载文章,本网所有转载文章系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转载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不希望被转载的媒体或个人可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进行删除处理。
在此留言
评论区 (5)
#插入话题

相关资讯

COA 2014:展现未来骨科发展美好愿景

2014年11月20日至23日,中华医学会第十六届骨科学术会议暨第九届COA学术大会在京隆重召开。 11月23日上午,以“骨科30年”为主题的大师讲坛在脊柱、创伤、关节、足踝、显微、微创与导航、小儿骨科会场举行,上述各专业学组邀请25名国内外知名学者,回顾骨科相关领域30年来所经历的成功与失败,并对未来的发展给予展望。 30年来,我国脊柱外科发展迅速,某些脊柱病变的诊治达到国际

3D打印——骨科手术“新宠”

如今,“3D打印”技术在医疗领域已取得惊人进展。借助3D打印技术高级订制版的人工全骶骨假体,北京大学人民医院于7月8日成功救治了一名骶骨恶性肿瘤患者,记者了解到,这也是3D打印技术在世界骶骨肿瘤治疗领域中的首次应用。也是在今年7月,湖南省第二人民医院成功进行全球罕见的“全脑缩小整形”手术,患者3岁,手术历时17个多小时,患者膨大的整个头盖骨被3D打印的颅骨所替代。 3D打印技术有多神?在

我国完成首例“3D打印+AR技术”骨科手术

近日,威海市中心医院通过“AR(增强现实)技术”和“3D打印技术”高科技手段,顺利完成了一例骶尾部巨大梭形细胞瘤切除及椎体置换手术,这是该院3D打印技术在骨科手术上的一次成功尝试。在此次手术过程中,把AR技术与3D打印技术应用到骨科领域,在全国尚属首例。

中国骨科手术加速康复—围术期血液管理专家共识

骨科手术出血量大、异体输血率高,骨科手术患者术前及术后贫血的发生率高。围术期贫血增加术后感染风险,延长住院时间,影响术后功能康复和生活质量;异体输血存在输血相关不良反应风险,增加血液资源紧张局面及患者医疗负担。因此,加强骨科大手术围术期血液管理(perioperative blood management, PBM)是实施加速康复的重要环节。通过查阅文献,基于国家卫生计生委公益性行业科研专项《关节

J Clin Diagn Res:单侧腰麻和连续腰麻-硬膜外联合麻醉用于下肢骨科手术的疗效和安全性的比较

我们的研究结果显示,单侧单次腰麻是一种具有成本效益且快速进行的麻醉技术。10 mg布比卡因单侧单次腰麻和5mg腰麻以及硬膜外腔补充的连续腰麻-硬膜外联合麻醉都为下肢骨科手术提供了良好的感觉和运动阻滞,但连续腰麻-硬膜外联合麻醉提供更稳定的血液动力学,具有延长阻滞的优点。因此,在高风险患者中,特别是下肢骨科手术中,连续腰麻-硬膜外联合麻醉优于单侧单次腰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