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at Commun:肿瘤特异的生物正交前药

2018-12-08 佚名 北大化学与分子工程学院

虽然化疗药物是目前抗肿瘤治疗的主要手段之一,但其毒副作用极大地限制了给药剂量,往往导致肿瘤的复发。肿瘤选择性的前药(Prodrug)策略能够在肿瘤靶向区域内特异性活化和释放药物,在改善药物理化、生物及药代动力学性质,降低化疗药物毒副作用等方面具有突出优势。相比于以大分子抗体为代表的主动靶向和以纳米粒子为代表的被动靶向策略,利用肿瘤过表达的酶、活性氧、硫化氢等微环境特点,以小分子给药方式在肿瘤原位构

虽然化疗药物是目前抗肿瘤治疗的主要手段之一,但其毒副作用极大地限制了给药剂量,往往导致肿瘤的复发。肿瘤选择性的前药(Prodrug)策略能够在肿瘤靶向区域内特异性活化和释放药物,在改善药物理化、生物及药代动力学性质,降低化疗药物毒副作用等方面具有突出优势。相比于以大分子抗体为代表的主动靶向和以纳米粒子为代表的被动靶向策略,利用肿瘤过表达的酶、活性氧、硫化氢等微环境特点,以小分子给药方式在肿瘤原位构建超分子组装体是一种全新的靶向模式,在递送效率、生物安全等方面具有独特的优势。

近日,北京大学化学与分子工程学院陈鹏课题组与国家纳米科学中心高远课题组合作,协同利用酶触发的超分子自组装和生物正交断键反应,在肿瘤细胞内部实现原位、特异的前药激活,不仅极大地降低了抗癌药物的毒副作用,而且增强了靶向活化能力。相关成果以“Synergistic Enzymatic and Bioorthogonal Reactions for Selective Prodrug Activation in Living Systems”为题在Nature Communications杂志发表。

该工作设计合成了带有前药激活开关Tetrazine的酶响应组装前体短肽,利用宫颈癌细胞过表达的磷酸酶,在肿瘤原位构建功能纳米组装体,使前药激活开关获得肿瘤靶向性并且大量富集。后续使用的阿霉素前药TCO-DOX(其中TCO为生物正交脱笼基团)在正常细胞或组织内没有激活,不产生毒性,而在肿瘤内则能被高效激活,显着提高了癌细胞的杀伤效果(图1)。该工作通过酶触发的超分子自组装获得肿瘤靶向性,协同生物正交断键反应实现时空可控的前药激活,构建了安全有效的肿瘤抑制策略,为扩大化疗药物的治疗窗口提供了新思路。


图1.协同利用酶触发的超分子自组装和生物正交断键反应,实现肿瘤细胞特异的前药激活。

通过靶向肿瘤细胞过表达的磷酸酶,癌细胞与正常细胞得以有效区分。在宫颈癌HeLa细胞内,由于过表达磷酸酶的作用,当前体浓度高于临界组装浓度时,发生超分子自组装,使前药激活开关Tetrazine分子得以在肿瘤细胞内特异富集。而正常细胞HUVECs的磷酸酶水平较低,则不会发生自组装和Tetrazine富集。因此,通过酶触发超分子自组装实现肿瘤细胞靶向(图2a),为进一步在肿瘤细胞内特异激活前药奠定了基础。阿霉素经TCO修饰后的前药TCO-Dox能显着降低细胞毒性,但癌细胞特异富集的Tetrazine分子能够特异激活TCO-Dox,发挥其杀伤癌细胞的作用,显着抑制癌细胞活性(图2b-d)。


图2.酶触发超分子自组装获得肿瘤靶向性,生物正交前药显着降低了对正常细胞的毒副作用,并可在癌细胞内特异激活。

动物模型研究进一步证明Tetrazine开关能够选择性富集在肿瘤组织内,并特异激活前药释放阿霉素,使得肿瘤组织内阿霉素浓度显着高于肝脏等正常组织。肿瘤治疗实验表明,自组装与生物正交反应的协同效应,能够显着抑制肿瘤生长,并具有良好的生物安全性(图3)。


图3.酶触发的超分子自组装与生物正交断键反应的协同效应,可显着抑制肿瘤生长。

陈鹏课题组在国际上率先提出并发展了生物正交断键反应(Bioorthogonal Cleavage Reactions),相关研究一直处于国际领先水平。

原始出处:

作者:佚名



版权声明:
本网站所有注明“来源:梅斯医学”或“来源:MedSci原创”的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于梅斯医学所有。非经授权,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不得转载,授权转载时须注明“来源:梅斯医学”。其它来源的文章系转载文章,本网所有转载文章系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转载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不希望被转载的媒体或个人可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进行删除处理。
在此留言
评论区 (4)
#插入话题
  1. 2018-12-10 kafei

    学习了谢谢

    0

  2. 2018-12-08 医者仁心5538

    学习了

    0

相关资讯

Nature:汝之蜜“糖”,肿瘤之“砒霜”

甘露糖是一种营养补充剂。发表在11月21日《Nature》上的一项研究发现,它能够延缓肿瘤生长并增强患有多种类型癌症小鼠的化疗效果。这项实验室研究由英国癌症研究中心和全球癌症研究组织资助,它向着了解甘露糖如何被用于治疗癌症迈进重要一步。

BJC:转移性结直肠癌患者原发肿瘤部位对贝伐单抗联合化疗疗效的影响

两项一线贝伐单抗临床试验结果明确了原发肿瘤位置在转移性结直肠癌(mCRC)中的预后价值。BJC近期发表了一篇文章,在回顾性亚组分析中进一步分析了贝伐单抗的预测效果。

探索适合化疗的HR+/HER2-晚期乳腺癌患者治疗新模式

阿斯利康乳腺癌领导力论坛在海口召开。多位专家分享乳腺癌临床实践经验及国内外研究成果。一直以来,晚期乳腺癌难以治愈,但是一部分患者经过有效的治疗可以获得较长时间的生存,同时还能保证较好的生活质量。ASCO会议上,来自中山大学肿瘤防治中心的王树森教授作为PI曾汇报过FANCY研究的结果。FANCY研究持续跟踪显示,适合化疗HR+/HER2-晚期乳腺癌患者一线化疗后氟维司群维持治疗,临床获益率达到76%

西妥昔单抗联合化疗能使中国复发/转移性头颈部鳞癌患者获益

2018年欧洲肿瘤内科学会亚洲年会(ESMO ASIA 2018)于11月23-25日在新加坡举行。欧洲肿瘤内科学会(ESMO)成立于1975年,是欧洲领先的肿瘤内科学专业组织;2018 ESMO亚洲年会致力于使亚太地区肿瘤学专业人士与快速发展的肿瘤学科学与教育保持同步。在今年的ESMO亚洲年会上,来自上海同济大学附属东方医院的郭晔教授就复发/转移头颈鳞癌的III期CHANGE-2研究结果做了口头

百例挑一:新辅助化疗后手术治疗浸润性乳腺癌1例

女,52岁,已婚。 主诉:体检发现右侧乳房肿物1天。

Ann Oncol:肿瘤浸润IL17阳性细胞 激活胃癌抗肿瘤免疫微环境和促进辅助化疗反应性

近期,复旦大学基础医学院徐洁杰课题组发现,在胃癌患者肿瘤组织中,肿瘤浸润IL17阳性细胞能够激活肿瘤微环境抗肿瘤免疫反应,促进胃癌患者术后辅助化疗反应性,该研究结果为胃癌患者的化疗选择和免疫治疗提供了新思路。11月15日,相关研究成果以“Intratumoral IL17-producing cells correlate with anti-tumor immune contexture a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