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nn Rheum Dis:IFN-K治疗系统性红斑狼疮的疗效和安全性

2020-01-05 xiangting MedSci原创

IFN-K诱导抗IFN-α2b抗体的中和,明显减少IFN基因标记,并且安全性可接受。

这项研究旨在评估一项为期36周(W)的IIb期随机、双盲、安慰剂(PBO)对照试验中活动性系统性红斑狼疮(SLE)成年患者在标准治疗外,接受干扰素-αKinoidIFN-K免疫治疗疫苗的疗效和安全性。

将疾病活动性中至重度且干扰素(IFN)基因标记阳性的SLE患者(185)随机分配接受IFN-KPBO肌肉注射(第0728天以及W12W24)。W36的主要共同终点是IFN基因标记的中和,以及强制皮质类固醇(CS)减量改良的基于BILAG狼疮综合评估指数(BICLA)。

IFN-K91%的患者中诱导了抗IFN-α2b血清抗体的中和,并减少了IFN基因标记(p<0.0001)。W36IFN-K41%)与PBO34%)组间的改良BICLA反应无统计学差异。IFN-K组系统性红斑狼疮应答者指数-4的趋势占优,其中包括W36时的类固醇减量,当分析仅限于出现抗IFN-α2b抗体中和患者时差异变得有显著性(p<0.05)。W36时两组达到狼疮低疾病活动状态(LLDAS)的比率有差异,其中IFN-K组占优(53vs 30%,p=0.0022)。从W28开始观察到IFN-K组明显的CS节约效应,与PBO相比,W36IFN-K组的每日泼尼松剂量减少24%(p=0.0097)。IFN-K的安全性可接受。

IFN-K诱导抗IFN-α2b抗体的中和,明显减少IFN基因标记,并且安全性可接受。尽管未达到临床主要终点,但IFN-K组达到了相关次要终点,其中包括达到LLDAS和类固醇减量。

原始出处:

Frederic A Houssiau. IFN-α kinoid in systemic lupus erythematosus: results from a phase IIb, randomised, placebo-controlled study. Ann Rheum Dis. December 2019.

本文系梅斯医学(MedSci)原创编译整理,转载需授权!

 

 

 

作者:xiangting



版权声明:
本网站所有注明“来源:梅斯医学”或“来源:MedSci原创”的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于梅斯医学所有。非经授权,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不得转载,授权转载时须注明“来源:梅斯医学”。其它来源的文章系转载文章,本网所有转载文章系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转载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不希望被转载的媒体或个人可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进行删除处理。
在此留言
评论区 (7)
#插入话题

相关资讯

Ann Rheum Dis:疾病临床静止超过1年的SLE患者是否应停用低剂量泼尼松?

非活动性的SLE患者长期维持5mg泼尼松治疗可以预防复发。

葛兰素史克的贝利木单抗Benlysta治疗狼疮销量增加,2020年将向FDA申请用于治疗狼疮性肾炎

葛兰素史克(GlaxoSmithKline)的Benlysta(贝利木单抗)长期以来一直是作为系统性红斑狼疮治疗领域唯一生物制剂。但是随着竞争者的涌入,GSK希望将Benlysta带入另一个尚未尝试的适应症--狼疮性肾炎,可以帮助该药物达到重磅炸弹的门槛。

NEJM:anifrolumab用于治疗系统性红斑狼疮

研究认为,对于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 anifrolumab治疗后应答率高于安慰剂,在减少糖皮质激素剂量,改善皮肤病严重程度方面有显著效果

Clinica Chimica Acta:系统性红斑狼疮的潜在生物标志物?

系统性红斑狼疮(SLE)是一种自身免疫性、多系统疾病。目前的诊断仍主要基于美国风湿病学会制定的复杂标准。此外,特异性生物标志物的缺乏也对诊断提出了挑战。

J Rheumatol:中性粒细胞胞外陷阱可识别有活动性升高和心血管合并症风险的SLE患者

SLE患者的NET水平升高,并与IC驱动疾病有关。NET水平在识别有活动性疾病和/或严重疾病风险的患者时具有重要临床价值。

2019年EULAR/ACR系统性红斑狼疮分类标准解读

欧洲抗风湿病联盟(EULAR)和美国风湿病学会(ACR)近日在风湿病年鉴(Ann Rheum Dis)和风湿病与关节炎(Arthritis Rheumatol)杂志上正式发布了最新的系统性红斑狼疮(SLE)分类标准。该标准于2017年提出后经过为期2年的临床验证显示了较高敏感性和特异性。相较于1997年ACR标准和2012年系统性红斑狼疮国际临床协助组(SLICC)分类标准,新标准运用了更加严谨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