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EJM:慢性淋巴细胞白血病中的SF3B1和其他新型癌症基因

2012-02-03 MedSci MedSci原创

  王莉莉(Lili Wang)等 美国波士顿市哈佛大学医学院癌症疫苗中心等   背景 慢性淋巴细胞白血病(一种发生于成人的常见和在临床上异质性的白血病)的体细胞遗传基础仍不清楚。   方法 我们在91例慢性淋巴细胞白血病患者中获取了来自白血病细胞的DNA样本,并且对88个全外显子组和全基因组进行大规模平行测序,以及对匹配的种系DNA进行测序,以鉴定这种

  王莉莉(Lili Wang)等 美国波士顿市哈佛大学医学院癌症疫苗中心等

  背景 慢性淋巴细胞白血病(一种发生于成人的常见和在临床上异质性的白血病)的体细胞遗传基础仍不清楚。

  方法 我们在91例慢性淋巴细胞白血病患者中获取了来自白血病细胞的DNA样本,并且对88个全外显子组和全基因组进行大规模平行测序,以及对匹配的种系DNA进行测序,以鉴定这种疾病的体细胞突变谱。

  结果 我们辨别出了9个以显著频率突变的基因,包括4个在慢性淋巴细胞白血病中有确定作用的基因(15%的患者中的TP53,9%中的ATM,10%中的MYD88,4%中的NOTCH1)和5个作用尚不确定的基因(SF3B1,ZMYM3,MAPK1,FBXW7和DDX3X)。SF3B1(在剪接体催化核心发挥作用)是第二常见的突变基因(突变发生于15%的患者)。SF3B1突变主要发生在染色体11q缺失的肿瘤,这些突变与慢性淋巴细胞白血病患者预后差相关。我们进一步发现了在SF3B1有突变的肿瘤样本在前信使RNA(mRNA)剪接(过程)中有改变。

  结论 我们的研究确定了慢性淋巴细胞白血病体细胞突变的图景,并且强调了前mRNA剪接作为导致慢性淋巴细胞白血病的关键细胞过程。

  (N Engl J Med 2011;365:2497-506. December 29,2012) 

作者:MedSci



版权声明:
本网站所有注明“来源:梅斯医学”或“来源:MedSci原创”的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于梅斯医学所有。非经授权,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不得转载,授权转载时须注明“来源:梅斯医学”。其它来源的文章系转载文章,本网所有转载文章系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转载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不希望被转载的媒体或个人可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进行删除处理。
在此留言
评论区 (5)
#插入话题

相关资讯

Blood:EZH2基因或为白血病治疗新靶点

 新加坡一项研究显示,他们发现了一个3-Deazaneplanocin A(DZNep)介导细胞凋亡的新的分子机制,并提出EZH2基因可能是AML治疗的一个潜在的新靶点。研究报告2011年7月6日在线发表于《血液》(Blood)杂志。   DZNep是一种组蛋白甲基转移酶抑制剂。之前已经有几项研究表明,DZNep可破坏多梳基因抑制复合物2(PRC2),并优先在肿瘤细胞中,包括在急性髓系白血病(

基因疗法首次治愈白血病患者

 美国研究人员8月10日报告说,他们首次成功利用基因疗法治愈两名晚期慢性淋巴细胞白血病患者,为这一疾病的治疗提供了新途径。   在这项有3名患者参加的临床试验中,美国宾夕法尼亚大学的研究人员通过慢病毒载体向提取自患者的T细胞中植入一种基因,然后在实验室中进行培育,随后将经基因修饰的T细胞重新植入患者体内。这些特殊的T细胞可以在患者体内增生,攻击肿瘤细胞。   约两周之后,癌细胞开始死亡。“在3

Cell:研究发现白血病关键信号机制AKT/FOXO

来自麻省总医院再生医学研究所,哈佛大学等处的研究人员发现了白血病中一种关键信号机制,提出了AKT/FOXOs之前未知的新功能,为不同基因型的白血病患者的治疗提出新的思路。这一研究成果公布在《细胞》(Cell)杂志上。 文章的通讯作者是哈佛大学干细胞研究所共同所长David T. Scadden博士,这位著名的研究人员被列入了当今干细胞研究方面的顶尖科学家,作为干细胞研究的中青年骨干,Scadde

2011中国成人急性髓系白血病(非APL)诊疗指南

     在最新一期的《中华血液学杂志》上,中华医学会血液分会发布了2011成人急性髓系白血病(非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中国诊疗指南,文章的通信作者为中国医学科学院血液病研究所的王建祥教授。        中国医学科学院血液病研究所的王建祥、肖志坚、秘营昌,上海交通大学附属瑞金医院的沈志祥、李军民,浙江大学附属第一医院金洁

Blood:周晋等提出亚砷酸抗白血病给药新方式

近日,国际著名杂志Blood刊登了哈尔滨医科大学科研人员的最新研究成果“Phagocytosis by macrophages and endothelial cells inhibits procoagulant and fibrinolytic activity of acute promyelocytic leukemia cells。”,研究人员经过10年攻关,在亚砷酸抗白血病研究中取得了

Nat Med:T-细胞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中的新"罪犯"

纽约大学癌症研究所发表于Nature Medicine 上的一项新研究,揭示了癌症致病基因Notch是如何与突变的Polycomb抑制复合物2(Polycomb Repressive Complex 2 ,PRC2)相互作用导致T-细胞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T-ALL)发生的机制。 T-ALL是一种恶性血癌,主要在儿童中诊断出来。当淋巴母细胞(一种未成熟的白细胞)变成恶性、不受控制地增殖并迅速扩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