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科医生的**境界:做内科医生!

2017-07-17 郭树忠 MedSci原创

然而,内科医生是越来越热衷于用外科手段解决内科问题。


很多外科医生有“嗜刀”的毛病,特别喜欢动刀子,对非手术的方法从心底里排斥,来了病人总琢磨着怎么做手术。

但是,动刀子必然意味着痛苦,伴随着伤口的疼痛、感染、活动受限等一系列问题,患者的精神和肉体都备受折磨。

所以我一直羡慕内科,开几样药物让病人服下,立刻药到病除,患者不受罪,病也好了,这是多么美好的事情。

不过近年来的内科有一些奇怪的迹象,出现了内科外科化的趋势,心脏内科医生张嘴闭嘴是“手术”,往冠状动脉里置放支架已经成为他们的主业,而消化内镜的医生天天在做内镜辅助下的微创手术。总之,内科医生是越来越热衷于用外科手段解决内科问题。

与内科相反,外科医生倒是越来越热衷于内科用药,很多肿瘤医生在手术之外对化疗可以说是情有独钟。

我作为一位整形外科医生,一直有一个原则,那就是尽最大可能减轻患者痛苦。如果能不用手术的就不手术。比方说,我一直积极推动非手术美容技术的应用,有了心得安口服治疗血管瘤的新技术,能不开刀的血管瘤我就尽量不开刀。

最近还出现了硅胶耳牵引支架,这无疑对耳整形大夫的市场是一个冲击,但我积极给患者家属推荐这种方法,有同事质疑我,病人都用支架牵引好了,你那把刀往哪里放。但我觉得,只要是好方法,一定要给病人用,刀用不用,不是需要优先考虑的问题。

耳先天异常包括结构缺损和形态畸形两种,结构缺损包括小耳畸形和无耳畸形,形态异常则很多,包括招风耳、垂耳等多种畸形。

实际上,接近一半的孩子出生时耳朵有一定程度畸形,多数出生后一年畸形自动矫正,但也有一部分人需要借助外力来矫正,这就是耳畸形矫正器的用武之地。

只有非手术方法矫正效果不好,我才用手术进行矫正。

病人的利益高于一切,能用非手术治疗好的最好先尝试非手术方法,动用手术刀应该是不得已而为之。做一个好的外科医生,最高境界是成为“内科医生”。

作者:郭树忠



版权声明:
本网站所有注明“来源:梅斯医学”或“来源:MedSci原创”的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于梅斯医学所有。非经授权,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不得转载,授权转载时须注明“来源:梅斯医学”。其它来源的文章系转载文章,本网所有转载文章系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转载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不希望被转载的媒体或个人可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进行删除处理。
在此留言
评论区 (5)
#插入话题
  1. 2017-07-19 虈亣靌

    学习了,谢谢分享

    0

  2. 2017-07-18 蔬菜

    说得很好,外科医生加上内科的思维就很强大

    0

  3. 2017-07-17 131****1460

    学习了受益匪浅

    0

  4. 2017-07-17 杨利洪

    学习了分享了

    0

相关资讯

外科医生苦练手指:夹上千绿豆 老婆梳妆台当手术台

棉签吃盒饭、针线缝葡萄皮……继医生“花样练习大法”之后,近日一组医生棉签夹豆子的照片再次引发关注。照片中,一位身穿白大褂的男医生坐在一面镜子前,手捏两根棉签在一堆盛有各色豆子的碗碟里挑拣。

Ann Surg:快看看如何挑选你的手术主刀医生!

进行食管切除术的外科医生的经验、身体和心理能力可能随着医生年龄的增长而改变。那么随着外科医生年龄的增加,患者的生存率是否也会提高呢?近期,一项发表在杂志Ann Surg上的文章对这一有趣的问题进行了评估。此项研究是基于人群的队列研究,研究对象包括1987年至2010年在瑞典进行食管癌切除术的所有患者,随访至2016年。进行风险调整累积量(RA-CUSUM)分析,以估计外科医生年龄和患者90天死亡率

内科医生和外科医生的区别,六张图读懂!

内科医生和外科医生到底有什么区别?

内科医生正在进入外科医生的“圈子”

[导读] 做手术一直以来都是外科医生的看家本领。从外科医生这个职业出现之日起,开刀就成了其本职工作。与外科相呼应的内科,按照一般的理解,内科医生是诊断内科疾病、为患者提供非手术治疗的专业人员。但现如今,越来越多的内科医生正在进入外科医生的“圈子”。

外科医生沦为“贪腐校长” 中南大学副校长胡铁辉被判6年

在热播剧《人民的名义》中,当赵德汉蹲在地上痛哭忏悔,说自己是“农民的儿子”时,侯亮平则斥责他说:“你大把大把捞黑钱的时候,怎么没有想到自己是农民的儿子?”

吴孟超:95岁仍站在手术台边的外科医生

他说,要倒下去,就倒在手术室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