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庭医生”离不开有效激励

2017-05-08 佚名 中国网

近日,国家卫计委发布了一则好消息:全国已经有26个省份出台了推进家庭医生签约服务的文件。此前的3月份,李克强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也提出,今年家庭签约服务要扩大到85%以上地市。去年5月份,由国务院医改办等单位印发的《关于推进家庭医生签约服务的指导意见》还提出,到2020年要基本实现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制度的全覆盖。

近日,国家卫计委发布了一则好消息:全国已经有26个省份出台了推进家庭医生签约服务的文件。此前的3月份,李克强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也提出,今年家庭签约服务要扩大到85%以上地市。去年5月份,由国务院医改办等单位印发的《关于推进家庭医生签约服务的指导意见》还提出,到2020年要基本实现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制度的全覆盖。

以2009年3月17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意见》印发为标志,新一轮医改已经推行了8年多,在体系建设和医药控费这两个方面,取得了十分显着的成效。

体系建设方面,医疗卫生服务机构快速地覆盖城乡,特别是基层医疗卫生服务体系迅速构建起来。绝大部分城市社区都建起了卫生服务中心或服务站,几乎每一个行政村都有了自己的卫生室。

医药控费方面,随着基本医疗保障制度、国家基本药物制度、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均等化以及公立医院改革试点的推进,卫生总费用中个人支出的比例大幅度下降,医疗的过度市场化得到了很大程度的纠偏。

在成绩斐然的同时,新的问题也产生了:“看病贵”有所缓解,大医院更加人满为患,“看病难”反而在加剧;基层医疗卫生体系建起来了,但不少机构门可罗雀,对缓解“看病难”发挥不出应有的作用。

2016年1月-11月,全国医疗卫生机构的诊疗量达到70.9亿人次。其中,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和服务站6.1亿人次,村卫生室17.4亿人次——城乡最基层的服务量,仅占总诊疗量的1/3左右。长此以往,基层首诊、分级诊疗的政策难以落实,居民也无法在家门口享受到“健康守门人”的服务。

任何一个到过大医院就诊的患者或家属,都对那种以排队为鲜明程式的服务,有着痛苦的体验:排队挂号、排队分诊、排队就诊、排队检查、排队取片、排队复诊、排队交费、排队取药……在诊室里直接与医生交流的时间,却少得可怜。治疗的方案,难免“***一面”,没有时间来“量身定制”。对于坐诊的医生来说,治疗的后续效果得不到跟踪。对于患者来说,由于缺乏足够的医学知识和技能,有时就连治疗方案本身,也得不到合理的执行,更谈不上及时而必要的调整。

相比之下,家庭医生的服务,具有个性化、便捷化、持续化的比较优势。签约的医生与家庭之间,建立的不仅是关于服务的契约关系,也是一种信任关系,甚至会形成挚友关系。医生了解所服务家庭成员的健康状况,随时可以提供健康咨询和健康管理服务,对预防、治疗、康复、保健的监测及干预也动态的。

真实的需求、有效的供给、良性的互动、整合的资源,是家庭医生服务体系成功的基础。

服务的对象即家庭,必须有健康管理和基层诊疗的真实需求,而非为了配合完成医疗卫生系统的考核“被签约”。服务的提供者即签约医生,必须具备一定的服务能力和水平,同时得到正面的激励,才能使服务协议不沦落为“一纸空文”。需求方要认可供给方,愿意投入时间和经济资源来获得服务;供给方要提供与大医院优势互补的服务,并依托服务来获得合理的回报。家庭医生也无法孤军奋战,上级医院给予的技术指导和对转诊的接纳不可或缺,本身团队中也需要护士、公卫医师、药师、健康管理师、心理咨询师以及社会体育指导员、社工、志愿者等深度参与。

显然,家庭医生签约服务,要真签约、真服务,至少要完成上述复杂的系统工程。在家庭医生大量存在的绝大部分国家,这一服务都是私人服务,很多还与基本医保制度完全隔绝。家庭医生是公共服务的案例,只见于朝鲜等极少数国家。

根据《关于推进家庭医生签约服务的指导意见》,我国现阶段的家庭医生,主要包括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的注册全科医生,以及具备能力的乡镇卫生院医师和乡村医生等。而且,家庭医生为签约服务的“第一责任人”。

要让第一责任人真正负起责任,有效的激励是首当其中要解决的问题。很难想象,服务人数动辄上千、手机要24小时开机、随时都要回应签约对象的家庭医生服务,在很多省份是免费的。更难想象,这种免费的服务会有高质量,会普遍地让人满意。基层医护人员流失严重,尽人皆知。再增加家庭医生的巨大工作量,却不让他们从辛苦的劳动中合理取酬,一定会导致更严重的人员流失,使得政策效果南辕北辙。

要形成有效的激励,第一要废除对基层医疗卫生机构采取的的工资总额控制,建立上不封顶、真正按劳分配的制度。否则,就连这些机构内部,都会产生对新增加的家庭医生业务的抵触。

第二要纠偏“一刀切”的免费服务,除了贫困人口、社会救助和福利对象等需要政策兜底保障的人群以外,对大部分家庭的服务要设定适当的服务收费标准。现阶段,以按年打包收费为主,差额由财政、医保等渠道补贴。

第三要畅通双向转诊的渠道,特别是应赋予家庭医生向上级医院转诊的权限。

第四要加强资源的整合利用,引入智慧医疗、医养结合、医疗与体育融合等方式,让家庭医生成为全民健康、全生命周期健康的枢纽节点。

作者:佚名



版权声明:
本网站所有注明“来源:梅斯医学”或“来源:MedSci原创”的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于梅斯医学所有。非经授权,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不得转载,授权转载时须注明“来源:梅斯医学”。其它来源的文章系转载文章,本网所有转载文章系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转载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不希望被转载的媒体或个人可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进行删除处理。
在此留言
评论区 (5)
#插入话题
  1. 2017-05-09 龙胆草

    学习了,谢谢分享

    0

  2. 2017-05-08 130****4638

    无利不早起是有道理的。

    0

  3. 2017-05-08 baihao215

    还是有点儿空

    0

  4. 2017-05-08 三生有幸9135

    学习一下谢谢分享

    0

相关资讯

上海家庭医生模式将成全国推广模板!

近日,国家卫计委在上海市召开全国家庭医生签约服务现场推进会,部署贯彻落实《关于推进家庭医生签约服务的指导意见》和国务院深化医改电视电话会议精神,学习推广上海等地区经验,进一步做实做好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工作。

入家护理:以支付方为核心的市场

从多个国家的分析来看,入家护理都是护理服务板块最受支付方鼓励的方式,大部分护理需求都可以通过入家护理解决,机构护理的价格昂贵,更适合有重度护理需求的人群。无论是美国、日本还是台湾,护理的支付方都明显导向入家护理。

家庭医生:既要签约数 也要满意度

有媒体实地调查发现,居民对家庭医生签约式服务热情不高,如广州多个社区辖区居民人口签约率不到10%。

英国家庭医生制度 VS 我国分级诊疗制度

寻求社会诚信,重建医患互信实现分级诊疗的信心基础是积极倡导社会诚信,提倡契约精神,增强医患互相信任,尤其是要提高广大居民对社区医师、全科医生的信任度,引导医疗需求转向基层。

推家庭医生签约不是搞“运动”

5月4日,国家卫生计生委发布关于做实做好2017年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工作的通知,要求各省(区、市)在85%以上的地市开展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工作,人群覆盖率达到30%以上,老年人、儿童以及高血压等慢性病重点人群覆盖率达到60%以上。力争实现建档立卡的农村贫困人口和计划生育特殊家庭的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全覆盖。

卫计委强推家庭医生服务,基层信息化市场爆发!

5月4日,《关于做实做好2017年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工作的通知》(以下称《通知》)通过国家卫计委基层卫生司官网发布,为我国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带来了不小的推动力量。此外,从《通知》中也不难嗅到数字化、智能化软硬件设施在基层医疗市场的机会,加之我国基层医疗市场潜力巨大,随着政策的催化,我中基层市场的角逐与争夺战想必会更加激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