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ACC:睡眠不足与动脉粥样硬化风险增高呈独立相关性!

2019-01-16 MedSci MedSci原创

睡眠时间和质量与心血管危险因素的增加呈相关性,本研究的目的旨在评估活动心电图测量的睡眠参数与亚临床动脉粥样硬化的相关性,并且评估睡眠、传统危险因素、社会心理因素和炎症之间的相互作用。本研究对PESA临床研究中的3974名(平均年龄45.8 ± 4.3,男性占62.6%)参与者进行了7天的睡眠活动记录,并将其分为睡眠时间很少(<6 h)、少(6-7h)、良好(7-8h)和长(>8h)四组,睡眠

睡眠时间和质量与血管危险因素的增加呈相关性,本研究的目的旨在评估活动心电图测量的睡眠参数与亚临床动脉粥样硬化的相关性,并且评估睡眠、传统危险因素、社会心理因素和炎症之间的相互作用。


本研究对PESA临床研究中的3974名(平均年龄45.8 ± 4.3,男性占62.6%)参与者进行了7天的睡眠活动记录,并将其分为睡眠时间很少(<6 h)、少(6-7h)、良好(7-8h)和长(>8h)四组,睡眠碎片指数定义为运动指数和碎片指数之和。分析结果显示,在调整传统危险因素分析后,与睡眠时间良好组相比,睡眠时间很少组的动脉粥样硬化风险更高(OR:1.27; 95% cl: 1.06-1.52; p=0.008)。另外,不同睡眠时间组之间的冠脉钙化评分无明显差异。


研究结果显示,睡眠时间不足与亚临床动脉粥样硬化风险增高呈独立相关性。


原始出处:

Fernando D et al.Association of Sleep Duration and Quality With Subclinical Atherosclerosis.JACC.2019 Jan.


本文系梅斯医学(MedSci)原创编译整理,转载需授权

作者:MedSci



版权声明:
本网站所有注明“来源:梅斯医学”或“来源:MedSci原创”的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于梅斯医学所有。非经授权,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不得转载,授权转载时须注明“来源:梅斯医学”。其它来源的文章系转载文章,本网所有转载文章系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转载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不希望被转载的媒体或个人可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进行删除处理。
在此留言
评论区 (9)
#插入话题

相关资讯

JACC:自发性冠脉夹层的遗传易感因素研究

自发性冠状动脉夹层(SCAD)被认为是导致年轻-中年女性急性冠脉综合征(ACS)的主要原因之一,有研究报道了该类疾病冠脉以外的血管畸形,尤其是纤维肌肉发育不良(FMD),并少量病例伴有动脉粥样硬化。PHACTR1/EDN1基因是许多血管畸形的遗传易感位点,包括FMD和冠脉疾病,并且推测位于EDN1基因增强子上的一个非编码突变(rs9349379)为主要原因。本研究的目的旨在探究rs9349379与

JAHA:冠脉钙化在不同种族人群中的比较

南亚人群患冠脉钙化(CAC)的概率要高于其他种族,本研究的目的旨在评估南亚人群CAC的发病率和进展情况,并与其他4个种族进行比较。本研究共纳入了MASALA 临床研究中的698名南亚人群,并对CAC进行了详细评估,在无基础CAC疾病的人群中,年龄校正后的CAC发病率在男性为8.8%((95% CI, 6.8–10.8%),在女性为3.6% (2.5–4.8%) 。CAC平均每年的进展在男性中为26

Eur Heart J-Card Img:夜间收缩压与亚临床脑血管疾病

由此可见,升高的夜间SBP与亚临床脑血管疾病密切相关。ABPM确定的夜间SBP可识别风险较高的高血压性脑损伤个体。

盘点:JACC一月第一期研究一览

1.急诊入院患者心脏肌钙蛋白升高与非心血管并发症也相关!DOI: 10.1016/j.jacc.2018.09.082http://www.onlinejacc.org/content/73/1/1 心脏肌钙蛋白(cTn)的升高在急性入院患者中是常见的,即使患者没有急性冠脉综合征。在这些患者中,肌钙蛋白升高的原因不明确,我们往往称这种状态为肌钙蛋白血症。本研究对数据库中的48872名

JACC:利伐沙班联合阿司匹林不能减少冠脉搭桥术后移植失败率

接受冠脉搭桥(CABG)手术的病人早期容易发生移植失败,且会增加心梗和死亡的风险。在COMPASS 临床研究中,利伐沙班2.5mg一天两次联合阿司匹林100mg一天一次比阿司匹林100mg一天一次更能减少主要心血管不良事件(MACE)的发生,而利伐沙班5mg一天两次不能明显减少MACE的发生。本研究的目的旨在比较和评估COMPASS 疗法和单独服用阿司匹林对CABG术后预防移植失败的有效性。本研究

Nature Chemical Biology:新型NO靶向递送系统 为治疗血管损伤提供新策略

一氧化氮(NO)是心血管系统的一个重要气体信号分子,在维持血管正常生理功能中发挥重要作用,并对血管稳态进行精密调控。人们所熟知的经典心血管药物——硝酸甘油,就是通过释放一氧化氮发挥扩张血管作用的。但是,过高剂量的NO会导致细胞凋亡,产生毒性。如果NO全身性释放还会导致血压下降、心跳加速等副作用。因此,发展精准的NO递送系统,实现靶向传输是目前该领域研究热点,也是制约NO生物材料临床应用的“瓶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