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量到质 医联体绩效考核机制计日可待
2017-10-20 马晓蓓 健康界
如果要评选年度医改热词,“医联体”肯定占有一席。10月20日,距离“10月底三级公立医院全部启动医联体建设”的大限仅有11天。在中国整合医疗研究项目结题研讨会上,国家卫计委医政医管局医疗资源处处长王毅透露,“截至目前,全国91.1%的三级医院参与了医联体试点,浙江、江苏和湖北等14个省份实现了三级医院医联体建设‘全覆盖’。”在如火如荼的医联体建设中,存在哪些问题?未来医联体建设,如何实现量变到质变
如果要评选年度医改热词,“医联体”肯定占有一席。
10月20日,距离“10月底三级公立医院全部启动医联体建设”的大限仅有11天。在中国整合医疗研究项目结题研讨会上,国家卫计委医政医管局医疗资源处处长王毅透露,“截至目前,全国91.1%的三级医院参与了医联体试点,浙江、江苏和湖北等14个省份实现了三级医院医联体建设‘全覆盖’。”
在如火如荼的医联体建设中,存在哪些问题?未来医联体建设,如何实现量变到质变的转变?建立哪些合作机制,通过什么工具实现,被与会专家频频提及。
问题
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加剧、慢病患者的增加,居民越来越需要一个整合型的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国家卫计委卫生发展研究中心捕捉到这一需求变化,展开了为期3年的整合型医疗服务体系中,医院间合作的机制、工具与评价研究。
作为实现整合型服务体系的关键,医联体建设中医共体、医疗集团和专科联盟等典型案例,被纳入研究设计中。研究发现“我国医联体建设还处于机构自发阶段,主要依靠医院开发和完善相关工具,在具备一定基础后应进入政府主导的阶段,按患者需要依据相关标准重构服务体系”。
据国家卫计委卫生发展研究中心管理改革研究室副主任黄二丹介绍,大型公立医院向下整合是主流模式,“一家医院可以有多种整合模式,也可以在同一个模式下采取多种合作形式。”自上而下地推进,造成了医联体建设存在重形式轻实质,重数量轻质量的问题。王毅直言,“一些地方医联体处于‘连而不通’的状态,个别大医院‘跑马圈地’,偏离了方向。”
此外,内部机制不健全、配套支持政策不完善等问题也被王毅提及,“部分地区医联体主要依靠行政推动、合作协议约定以及医疗机构自觉性来维系,部门协同推进、机构分工协作、医疗资源共享、利益风险共担等机制尚未建立;部分地区在医保支付方式、人事薪酬激励、服务价格调整等方面的改革力度不强。”同样,国家卫计委卫生发展研究中心的研究发现,包括利益机制、规模效应、成本控制和专科发展机制等在内的经济激励,是医联体合作的核心机制。
评价
关于医联体建设的未来方向,绩效考核机制成为专家建言中的高频词。
评价医联体建设成效,不是仅仅看建了多少个医联体,而是看医联体建设是否促进了医院公益性的回归,提升了基层服务能力。“目前缺乏评价医院合作的指标和标准,医联体的评价体系还需进一步开发。”黄二丹认为,评价要兼顾效率、质量与公平,在考虑如何评价大医院分级诊疗成效时,应该依据患者来源和疾病诊疗疑难程度,建立监测指标体系,可以考虑疑难重症指数、三四级手术比例、CMI值等作为参考指标,并按床位性质、专科进行标准化。
而事实上,国家层面正在推进医联体建设的评价工作。据王毅透露,国家卫计委医政医管局已委托卫生发展研究中心,进行有关医联体考核指标体系的调研,预计将在年底前出台。“该体系将重点考核技术辐射带动情况、医疗资源下沉情况等,同时,三级医院医疗资源下沉情况、与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协作情况以及基层诊疗量占比、双向转诊比例、居民健康改善将作为考核指标。”王毅解释道,考核评价结果将作为人事任免、评优评先等的重要依据,并与医务人员绩效工资、进修、晋升等挂钩。
北京大学第三医院党委书记、副院长金昌晓建议,评价体系应关注患者和医务人员的感受,“就患者而言,同质化的医疗服务是关键,而大医院的医生‘下沉’到基层医院,以往的工作和生活路径被打破,如何评价其付出与所得,关乎其获得感。”
作者:马晓蓓
版权声明:
本网站所有注明“来源:梅斯医学”或“来源:MedSci原创”的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于梅斯医学所有。非经授权,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不得转载,授权转载时须注明“来源:梅斯医学”。其它来源的文章系转载文章,本网所有转载文章系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转载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不希望被转载的媒体或个人可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进行删除处理。
在此留言
#医联体#
49
#绩效#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