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ging:替格瑞洛vs氯吡格雷对轻微卒中或 TIA 患者血小板反应性的影响

2021-07-09 MedSci原创 MedSci原创

近日,一项随机对照试验测试了替卡格雷与氯吡格雷对轻微中风或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患者的血小板反应性的影响,研究结果已发表于Aging (Albany NY)。

近日,一项随机对照试验测试了替卡格雷与氯吡格雷对轻微中风或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患者的血小板反应性的影响,研究结果已发表于Aging (Albany NY)。

我们对该项随机对照试验进行了预先指定的亚组分析。通过血栓弹力图(TEG)血小板图评估血小板反应性。根据CYP2C19功能缺失(LOF)等位基因的携带状态,将患者分为携带者和非携带者。主要结果是90±7天时具有高治疗期血小板反应性(HOPR)的患者比例。对90±7天内的临床结果进行了跟踪调查。

 

结果,在339名患者中,170人被随机分配到替格瑞洛/阿司匹林组,169 名随机分配至氯吡格雷/阿司匹林组。与氯吡格雷/阿司匹林相比,替格瑞洛/阿司匹林组患者在90±7天内的HOPR比例显著降低(12.2% vs. 30.0%,P<0.001)。在携带者中,替卡格雷尔/阿斯匹林的HOPR比例较低(11.0% vs. 35.6%,P<0.001),但在非携带者中则不然(13.5% vs. 22.4%,P=0.17)。

综上,在抑制急性小卒中或TIA患者中通过TEG血小板图测量的血小板反应性方面,替卡格雷优于氯吡格雷,特别是在CYP2C19 LOF等位基因携带者中。但是,仍需要大型随机对照试验来证实该研究发现。

 

原始出处:

 

Yingying Yang, et al., Effect of ticagrelor versus clopidogrel on platelet reactivity measured by thrombelastography in patients with minor stroke or TIA. Aging (Albany NY). 2020 Oct 16;12(20):20085-20094. doi: 10.18632/aging.103452.  



版权声明:
本网站所有注明“来源:梅斯医学”或“来源:MedSci原创”的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于梅斯医学所有。非经授权,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不得转载,授权转载时须注明“来源:梅斯医学”。其它来源的文章系转载文章,本网所有转载文章系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转载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不希望被转载的媒体或个人可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进行删除处理。
在此留言
评论区 (7)
#插入话题
  1. 2021-07-10 ms6000000196724174

    谢谢分享

    0

  2. 2021-07-10 健健

    卒中虽然是临床上常见病,溶栓,取栓等血管内治疗也很成熟,但是仍然有很多未知问题有待认知!

    0

相关资讯

Circulation:替格瑞洛可增加急性冠脉综合征老年患者的死亡和卒中风险!

自2009年PLATO试验结果公布以来,欧美对于心肌梗死(MI)的治疗指南均推荐用替格瑞洛替代氯吡格雷来联合阿司匹林进行治疗。然而,替格瑞洛与氯吡格雷用于心肌梗死(MI)老年患者中的疗效和安全性的对比

Heart Vessels:冠状动脉支架植入PCI后长期DAPT的患者,从氯吡格雷切换到普拉格雷可使PRU稳定降低

在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并植入冠状动脉支架后,使用阿司匹林和P2Y12抑制剂进行双重抗血小板治疗(DAPT)。一些研究报道了PCI后从急性期到晚期,P2Y12抑制剂之间切换对血小板反应性(P2

Lancet:替格瑞洛是否可取代氯吡格雷减少PCI相关心肌坏死?

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相关的心肌坏死很常见,并且会影响患者的长期预后。据了解,尚未在择期PCI中评估过替卡格雷;与目前推荐的治疗药物氯吡格雷相比,替卡格雷或许可以减少围手术期局部缺血性并发症。

Stroke:卒中后长期服用普拉格雷或氯吡格雷治疗的血压和变异性水平

较高的平均SBP水平和随访变异性与普拉格雷或氯吡格雷长期治疗期间卒中复发的风险显着相关。无论使用哪种抗血小板药物,控制高血压都尤为重要。

Lancet:支持使用血小板功能或基因检测来优化PCI患者的药物选择

与标准的氯吡格雷预防方案相比, PCI患者术后根据肝细胞色素p4502c19基因特征选择抗血小板治疗可改善疗效,提高安全性,减少小出血风险。支持使用血小板功能或基因检测来优化PCI患者的药物选择

Lancet:经皮冠脉介入治疗后需无限期抗血小板治疗的患者请注意,氯吡格雷单药疗法优于阿司匹林!

对于经皮冠脉介入治疗后续无限期抗血小板单药治疗的患者,氯吡格雷单药疗法在预防未来不良临床事件方面优于阿司匹林单一疗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