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ell Research:中科院大肠杆菌抗药性研究新进展

2015-08-11 佚名 生物谷

2015年8月4日,中国科学院生物物理研究所的张凯和赵永芳等人最近合作在Cell Research发表了题为“Substrate-bound structure of the E. coli multidrug resistance transporter MdfA”的研究成果,报告了他们在大肠杆菌MFS家族的多药物外排蛋白MdfA结构方面的最新研究。众所周知,细菌感染是困扰全人类的健康问题之一。

2015年8月4日,中国科学院生物物理研究所的张凯和赵永芳等人最近合作在Cell Research发表了题为“Substrate-bound structure of the E. coli multidrug resistance transporter MdfA”的研究成果,报告了他们在大肠杆菌MFS家族的多药物外排蛋白MdfA结构方面的最新研究。

众所周知,细菌感染是困扰全人类的健康问题之一。虽然自从青霉素问世以来,人类凭借抗生素的发明有效缓解了这一问题。然而,随之而来的细菌抗药性却让许多努力付之东流。因此,抗药性相关的机制研究及对策已成为世界卫生组织和各国政府共同关注的问题。经过多年研究,国内外科学家发现在细菌众多抗药机制中,最普遍的一种机制是利用细胞膜上的多个药物外排泵,将抗生素外排出细胞。因此,研究抗生素相关转运机制在开发新型抗生素和克服细菌抗药性的课题中有着重要意义。

由于大肠杆菌MFS家族的多药物外排蛋白MdfA是抗药机制研究中的经典模型,因此对该蛋白结构的解析有助于深入认识细菌的药物外排机制。张凯课题组成功解析了MdfA-氯霉素以及MdfA与多个底物类似物复合物的高分辨率晶体结构(最高2.0 埃)。这在MSF家族中,药物底物与转运蛋白复合物的晶体结构的报道仍属首次。MdfA形成12次跨膜螺旋的拓扑结构,含有由3次跨膜螺旋重复结构形成的两个结构域,底物结合口袋位于两个结构域的界面处。通过突变实验,该研究组在细胞水平上对氯霉素的结合位点进行了研究,验证了多个对底物结合及质子化位点起关键作用的氨基酸残基。同时赵永芳课题组利用单分子荧光共振等方法验证了晶体结构中的观测。基于对该家族蛋白中多个保守的序列模体进行的结构和功能分析,张凯、赵永芳等人提出了一个基于膜电位的、底物-质子逆向转运的分子机制,为进一步认识广谱性抗药转运蛋白的一般工作原理奠定了实验和理论基础。

原文出处:

Jie Heng1,2, Yan Zhao.et al.Substrate-bound structure of the E. coli multidrug resistance transporter MdfA.Cell Research.2015

作者:佚名



版权声明:
本网站所有注明“来源:梅斯医学”或“来源:MedSci原创”的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于梅斯医学所有。非经授权,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不得转载,授权转载时须注明“来源:梅斯医学”。其它来源的文章系转载文章,本网所有转载文章系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转载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不希望被转载的媒体或个人可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进行删除处理。
在此留言
评论区 (10)
#插入话题
  1. 2016-08-15 忠诚向上

    好好学习一下

    0

  2. 2016-05-29 明崖

    大肠耐药是个不错的话题点

    0

  3. 2015-12-27 忠诚向上

    很值得学习

    0

相关资讯

Lancet:针对“元凶”进行干预 减少低收入国家儿童中重度腹泻

  多国联合研究表明,针对5种病原体[轮状病毒、志贺菌、耐热肠毒素-肠产毒性大肠杆菌(ST-ETEC)、隐孢子虫、典型肠致病性大肠杆菌]的干预措施,可大大减少低收入国家儿童中重度腹泻。论文5月14日在线发表于《柳叶刀》(Lancet)杂志。   研究纳入9439例中重度腹泻儿童及13129名无腹泻对照。结果为,多数中重度腹泻病例由轮状病毒、隐孢子虫、ST-ETEC(伴或不伴不耐热肠毒素共表达)和

大肠杆菌同人体胖瘦密切相关

欧盟第七研发框架计划(FP7)提供1200万欧元资助,总研发投入2150万欧元,由法国农业科学研究院(INRA)牵头总负责,欧盟8个成员国13家科研机构与医药企业组成的欧洲Metarit研发团队。经过4年的研究发现,寄生在人体肠道内微生物同人体的胖瘦密切相关。大肠杆菌(Gut Bacteria)的菌株种类与浓度,显著影响着肥胖症及其相关疾病,如糖尿病II型和动脉脂肪性硬化症(Atheroscler

Nature:研究揭示噬菌体攻击大肠杆菌机制

科学家们发现了,某种类型的病毒在感染过程中会暂时形成一种管状结构传递它的DNA,而在完成任务后则会将这一管状结构溶解。这项研究工作发表在12月15日的《自然》(Nature)杂志上。 在新文章中,研究人员揭示了phiX174病毒攻击大肠杆菌的机制。由于phiX174病毒能够感染细菌,它实质上是一种噬菌体。这种病毒缺乏一段明显的、将DNA转移到宿主细胞中去的尾部。 普渡大学杰出生物科

PLOS Pathogens:良性细菌如何进化为致命病原菌

细菌能够迅速进化为使自己适应环境的变化。当“环境” 是一个感染宿主的免疫反应时,这种进化可以使无害的细菌变成威胁生命的病原菌。发表在12月12日的PLOS Pathogens杂志上的一项研究,深入探讨了这一过程是如何发生的。【原文下载】 葡萄牙Gulbenkian de Ciencia 研究所的Isabel Gordo和同事们,

Gut:研究揭示胃肠道细胞如何与大肠杆菌互动

华盛顿大学医学院研究人员开发出一种新方法,可以培养从病人胃肠道移除的组织中获得的人体细胞,最终可能会帮助科学家开发出个性化疗法,治疗炎症性肠疾病和其他胃肠道疾病。 相关研究发表在Gut杂志上,华盛顿大学医学院研究人员表示,他们已经在短短两个星期内,用47例患者常规内镜检查程序如结肠镜检查中移除的组织,他们创造了65多个这样的细胞系。科学家表示,这些培养的细胞系能够帮助他们了解个别患者胃肠

Science:细菌可改造成长期记忆存储设备?

据科学日报报道,美国麻省理工学院的工程师们已经将大肠杆菌的基因组转化成为长期的记忆存储设备。他们设想这个稳定、可消除、易取回的记忆将适合一系列应用,例如用于环境和医学监测的传感器。“你可以存储长期信息,”麻省理工学院电子工程、计算机科学和生物工程副教授卢冠达(Timothy Lu)这样说道。“你可以想象一下生活在你肠道里的细菌或者环境细菌拥有这样的系统。” 工程师们已经将大肠杆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