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ut:激活铁死亡,增强肝癌免疫治疗效果

2023-02-26 王聪 “生物世界”公众号

免疫疗法已经成为对抗癌症的一有效治疗选择,尤其是以PD-1/PD-L1为代表的免疫检查点的发现及免疫检查点抑制剂为代表的癌症免疫疗法的出现,可以说是彻底改变了癌症治疗格局,为癌症患者带来了生的希望。

多细胞生物在发育过程中,存在着多种预定的、受到精确控制的细胞程序性死亡,例如细胞凋亡(Apoptosis)、程序性坏死(Necroptosis)、细胞焦亡(Pyroptosis),以及铁死亡(Ferroptosis)等。

铁死亡是2012年由哥伦比亚大学 Brent Stockwell 实验室发现的一种铁依赖性的新型细胞程序性死亡方式,由过度堆积的过氧化脂质(peroxidized lipids)诱导发生,其形态特征,作用方式以及分子机制与其他程序性死亡方式截然不同。同时,细胞中也有多个对抗铁死亡的防御途径,其中最主要的一个是由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4(GPX4)所介导的,通过谷胱甘肽(GSH)特异性催化过氧化脂质来抑制铁死亡的发生。

近年来,免疫疗法已经成为对抗癌症的一有效治疗选择,尤其是以PD-1/PD-L1为代表的免疫检查点的发现及免疫检查点抑制剂为代表的癌症免疫疗法的出现,可以说是彻底改变了癌症治疗格局,为癌症患者带来了生的希望。

但不幸的是,免疫检查点抑制剂只对部分癌症患者有效,例如肝癌等癌症,患者对免疫检查点抑制剂的反应很低。如何提高癌症患者对免疫检查点抑制剂的反应成为当前重要的研究方向。

近日,德国法兰克福大学的研究人员在 Gut 期刊发表了题为:Combining ferroptosis induction with MDSC blockade renders primary tumours and metastases in liver sensitive to immune checkpoint blockade 的研究论文。

该研究表明,激活铁死亡、抑制髓源性抑制细胞(MDSC)联合抗PD-1单抗,三管齐下,能够极大地提高肝肿瘤小鼠模型的存活率,减少其他原位肿瘤的肝转移。这项研究强调了特定肿瘤为环境下铁死亡诱导的免疫反应,为治疗原发性肝肿瘤和肝转移开辟了新的思路。

在这项研究中,研究首先在患有结直肠癌的小鼠中发现,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4(GPX4)的缺失会导致T细胞的激活,然而,这些T细胞并未抑制肿瘤的发生发展。这是因为它们被两个独立的机制所阻断:首先,癌细胞通过其表达的PD-L1抑制了这些T细胞;其次,免疫系统的髓源性抑制细胞(MDSC)抑制了身体的免疫反应。

研究团队对小鼠模型同时给药铁死亡激活剂(Withaferin A)、免疫检查点抑制剂(α-PD-1)和髓源性抑制细胞抑制剂(SB225002)的三重组合时,显着降低了肝脏肿瘤的生长。进一步实验显示,这种联合疗法还能够减少由转移性结直肠肿瘤引起的肝转移,但结直肠肿瘤本身对联合治疗没有反应。

研究团队认为,这种联合疗法的疗效依赖于肝脏的微环境,而不是原发肿瘤。试验结果表明,这种联合疗法可以有效对抗任何类型的癌症的肝转移。通过这种联合疗法,能够从三个方面攻击肿瘤,首先让T细胞对癌细胞产生反应;然后消除了T细胞在抗击癌细胞时面临的两个障碍,即肿瘤细胞上的PD-L1的抑制作用和髓源性抑制细胞(MDSC)的抑制作用。

论文通讯作者、法兰克福大学 Florian Greten 教授表示,这项研究强调了肿瘤微环境在癌症治疗中的关键作用,这些在临床前模型中的数据为改善肝细胞癌和肝转移癌症患者的免疫治疗方案提供了令人鼓舞的基础。

原始出处:

Claire Conche, et al. Combining ferroptosis induction with MDSC blockade renders primary tumours and metastases in liver sensitive to immune checkpoint blockade. Gut, 2023.

作者:王聪



版权声明:
本网站所有注明“来源:梅斯医学”或“来源:MedSci原创”的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于梅斯医学所有。非经授权,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不得转载,授权转载时须注明“来源:梅斯医学”。其它来源的文章系转载文章,本网所有转载文章系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转载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不希望被转载的媒体或个人可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进行删除处理。
在此留言
评论区 (1)
#插入话题
  1. 2023-03-06 lifestar

    激活#铁死亡#,增强#肝癌##免疫治疗#效果。这里使用的是铁死亡激活剂#Withaferin A#。Withaferin A ,可以译为魏菲灵A或#醉茄素A#,是从#睡茄#中分离到的甾体内酯,可以对硫代*基化敏感的#氧化还原#机制阻止#肿瘤坏死因子#诱导的IκB激酶β的激活,从而抑制#NF-kB#的活性,靶作用于#波形蛋白# (vimentin),具有抗炎,#抗肿瘤#等功效。Withaferin A 是#内皮蛋白C受体#(EPCR)脱落的抑制剂。 此前发现Withaferin A(WA)目前已被认为是一种#神经保护剂#,WA在#帕金森病#中的神经保护作用的相关机制尚不清楚,现在看来可能与铁死亡有关

    0

相关资讯

Journal of Gastroenterology:血制品输注对肝细胞癌肝切除术患者预后的影响

肝癌即肝脏恶性肿瘤,可分为原发性和继发性两大类。原发性肝脏恶性肿瘤起源于肝脏的上皮或间叶组织,前者称为原发性肝癌,是我国高发的,危害极大的恶性肿瘤;后者称为肉瘤,与原发性肝癌相比较较为少见。

Lancet 等连发多篇!不要喝酒,不要喝酒,不要喝酒,饮酒容易引起食管癌,肝癌,心血管等疾病

饮酒与多种癌症有因果关系。该研究提供了 2020 年酒精所致癌症负担的全球、区域和国家估计,以为全球不同环境中的酒精政策和癌症控制提供信息。

Hepatology:浙江大学徐骁团队发现DOCK2可能是肝癌免疫治疗耐受的关键机制

该研究表明,恢复DOCK2 介导的效应 T细胞杀伤能力有助于增强肝癌免疫治疗效果。

80%的肝癌患者确诊时已经是中晚期,如何治疗才能实现临床治愈?

我国是肝癌发病大国,且由于肝癌症状不明确,多数患者确诊时已经是中晚期。那么,中晚期肝癌还有机会治愈吗?应该如何治疗才能获得治愈呢?

Signal Transduction and Targeted Therapy:上海交大杭化莲/王存团队通过空间多位点测序,为肝癌异质性评估和患者免疫分型提供新思路

该研究提出了评估肝癌瘤内异质性的新方法,同时也为解决单位点采样导致的异质性偏倚提供潜在解决方案。

Gastroenterology:同济大学向代民/海军军医大学杨平华/姜小清/李恒宇发现肝细胞癌乐伐替尼耐药的潜在机理

该研究发现FZD10在肝CSCs中表达上调,并在肝癌细胞自我更新、致瘤性、转移和乐伐替尼耐药中发挥重要作用,提示FZD10是一种新的肝CSCs生物标志物,是HCC治疗的潜在靶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