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工程院院士中药专家李连达谈活熊取胆

2012-02-17 MedSci MedSci原创

 过去杀熊取胆汁,以供药用,有消灭种群之虑。近年各动物保护组织,对珍稀濒危动物加强保护、严禁捕杀,十分必要。但有些情况需要从实际出发加以考虑。   我们反对为了商业目的,杀象取象牙,杀犀牛取犀角,制造工艺品,谋取暴利;我们反对为了娱乐,猎杀珍稀动物;我们也反对为了食用熊掌、猴脑、鱼翅而捕杀熊、猴及鲨鱼等,甚至造成物种灭绝。   但是为了治病救人,我们可以取用人血(成千上万的献血者多次取血),

 过去杀熊取胆汁,以供药用,有消灭种群之虑。近年各动物保护组织,对珍稀濒危动物加强保护、严禁捕杀,十分必要。但有些情况需要从实际出发加以考虑。

  我们反对为了商业目的,杀象取象牙,杀犀牛取犀角,制造工艺品,谋取暴利;我们反对为了娱乐,猎杀珍稀动物;我们也反对为了食用熊掌、猴脑、鱼翅而捕杀熊、猴及鲨鱼等,甚至造成物种灭绝。

  但是为了治病救人,我们可以取用人血(成千上万的献血者多次取血),通过输血以救治危重病人。我们还取人的骨髓、肝、肾等重要器官进行移植以救治危重患者,为什么不可以取人工养殖熊的胆汁以治病救人?熊比人珍贵?熊是保护动物,人不是保护动物?是应该舍熊而救人?还是舍人而保熊?

  近年人工合成的熊去氧胆酸,有一定药用价值,但不能完全代替熊胆汁。正如人工合成的氨基酸不能完全代替牛、羊、猪肉,维生素C不能代替柑橘。人工合成的化学品仅是熊胆汁有效物质的一部分,而不是全部有效成分,其药用价值有很大区别。

  中药有很多来自天然植物、动物,都含有多种有效物质,不是一两种化学成分所能替代。如人参皂苷不能完全代替人参,丹参素不能完全代替丹参,川芎嗪不能代替川芎,因而熊去氧胆酸不能完全代替熊胆汁。

  保护动物的消极对策是严禁捕杀野生动物,防止濒危动物灭绝。而积极对策则是大规模人工养殖,扩大种群,增加数量,从根本上解决濒危动物的灭绝危机。

  对此问题,我国有足够的经验教训。例如人工养殖孔雀,过去有诸多限制,孔雀园不能自力更生,结果使孔雀园纷纷倒闭,孔雀数量迅速减少。其后改变对策,变消极保护为积极发展,允许合理利用孔雀,使孔雀园重现生机,孔雀种群迅速扩大,数量急剧增加,现在国内已要多少有多少。真正达到保护珍稀动物的根本目的。

  但是人工养殖老虎却是另一种情况,最初养殖几十只虎时,国家拨款,社会捐助,虎园迅速发展。但是老虎繁殖到几百只时,巨额资金消耗难以为继,扩大种群,增殖数量,困难重重,甚至养活现有老虎也成了问题。有些老虎严重营养不良,骨瘦如柴,昔日的雄威不再,成为病猫,虎园长期陷于经济危机,维持现状已经很难,更谈不上发展扩大。

  有些年老自然死亡的虎,如能在严格控制下合理利用,那么每只死虎的合理利用,可以多繁殖养育20~30只幼虎,数年之后人工养殖的虎将成倍增加达到千只以上,将不再是濒危动物,真正达到保护珍稀濒危动物的根本目的。

  因此,使保护动物的消极对策与积极对策相结合,由消极保护野生动物上升为积极发展人工养殖动物。合理调整保护政策应该提到议事日程,认真讨论,加以解决。笔者的具体建议如下:

  一是野生珍稀濒危动物严禁捕杀。

  二是人工养殖珍稀濒危动物,传代繁殖达到千只以上,并有多个养殖厂繁殖成功,大规模扩大种群及数量后,才可合理利用。

  三是使用目的仅限于治病救人,严格控制、监管,特需、特审、特供。绝不允许用于工艺品、食品或娱乐等其他商业目的。

  四是尽快制定相关政策法规、监管办法等。

  作者:中国中医科学院 李连达(中国工程院院士) 李贻奎

附新闻报道:

记者实拍福建熊场“活熊取胆”

记者实拍福建熊场“活熊取胆”

熊胆汁采集舍内,每个熊居所都对接有一个小笼子。“活熊取胆”一直备受争议,如何取胆却鲜见报端。近日,记者来到福建一家有11年历史的正规熊场观摩,用镜头记录了这里如何提取熊胆汁的画面。在一间熊舍内,记者看到3名工作人员推着工作车正准备从适龄的黑熊身上取胆汁。工作人员将一大瓢兑了蜂蜜的牛奶舀入食盆,置于与黑熊居所对接的小笼子前,一只黑熊被引入笼子内,趴下来贪婪地享受眼前的美味。工作人员立即把笼子后的小铁门关上,随即蹲下身用碘酒将熊身上取胆汁的地方消毒,将银针探入熊的体内,黄绿色的熊胆汁立即顺着银针流入容器。当胆汁量达到一定刻度时,工作人员将银针取出。整个过程在10秒钟左右。(图片拍摄于9月13日)

取胆汁前,工作人员用兑了蜂蜜的牛奶来引诱黑熊进笼。该熊场占据了整个一座小山坳,正中间是一个有四个足球场大的熊的活动场所,四周砌着高高的围墙,里面有多个供熊攀爬游戏的设施,足有上百只黑熊在里面活动。工作人员介绍说,国家规定人工饲养2代以上的熊可以取胆汁,目前这里放养的已是人工饲养的第8代,长到3岁以后的熊就可以取胆汁了。

一头黑熊进入小笼子,即将被取胆汁。现场工作人员介绍,熊场取熊胆汁采用的是目前业界通用的第三代的医学造瘘无管引流技术,在熊长到一定年龄后,就可以采取全身麻醉,在取胆汁的地方造瘘连接胆管。由于熊的皮下脂肪特别厚,不取胆汁时,熊体自身的脂肪就能把这个瘘完全堵住,使胆汁不外漏,也不至于因为有瘘而发生感染。

工作人员用银针插入熊身体的瘘口,准备引流胆汁,黑熊的胆汁通过瘘口被引流至容器内。据工作人员介绍,取熊胆汁是有原则的,怀孕的、年龄不够的、生病的、年老体弱的熊都不能取。这里的每一只熊都有“身份证”,生老病死都必须向林业部门上报,熊场没有处置权。

黑熊平时在熊场内自由活动。中国科学院动物研究所专家黄乘明博士称,一头黑熊一年的引流胆汁总量相当于猎杀220头黑熊所获得的总胆汁量,目前国内养熊场从上世纪90年代的400多家已规范到68家。

作者:MedSci



版权声明:
本网站所有注明“来源:梅斯医学”或“来源:MedSci原创”的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于梅斯医学所有。非经授权,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不得转载,授权转载时须注明“来源:梅斯医学”。其它来源的文章系转载文章,本网所有转载文章系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转载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不希望被转载的媒体或个人可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进行删除处理。
在此留言
评论区 (3)
#插入话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