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irculation:颅内出血后口服抗凝药物治疗可行

2015-06-12 崔倩 译 MedSci原创

背景:颅内出血是口服抗凝药物治疗最可怕的并发症。房颤患者避免颅内出血的最佳治疗方案仍然不明。研究人员假设,与不重新开始口服抗凝药物治疗相比,重新开始口服抗凝治疗与中风和死亡的低风险相关。    方法和结果:在1997和2013期间,丹麦的3个全国登记机构登记的,在口服抗凝药治疗期间发生颅内出血的房颤患者参与了此项研究。患者按治疗方案(不治疗,口服抗凝药物治疗或抗血小板

背景:颅内出血是口服抗凝药物治疗最可怕的并发症。房颤患者避免颅内出血的最佳治疗方案仍然不明。研究人员假设,与不重新开始口服抗凝药物治疗相比,重新开始口服抗凝治疗与中风和死亡的低风险相关。
    
方法和结果:在1997和2013期间,丹麦的3个全国登记机构登记的,在口服抗凝药治疗期间发生颅内出血的房颤患者参与了此项研究。患者按治疗方案(不治疗,口服抗凝药物治疗或抗血小板治疗)进行分层。事件发生率在出院6周后进行了评估,用Cox比例风险模型进行了比较。口服抗凝治疗的1752例患者中(一年随访)缺血性卒中/系统性栓塞率和全因死亡率(每100人年)为13.6,非治疗的患者27.3,接受抗血小板治疗的患者为25.7。对于复发性颅内出血:口服抗凝药物治疗的患者为8,未经治疗的为8.6,抗血小板治疗为5.3。缺血性卒中或全身性栓塞和全因死亡率调整后的危险比口服抗凝治疗/不治疗为0.55(95% Cl 0.39-0.78)。对于缺血性脑卒中或全身性栓塞和全因死亡率的风险比分别为0.59(95% Cl 0.33-1.03)和0.55(95% Cl 0.37-0.82)。
    
结论:口服抗凝药物治疗与显著减少缺血性卒中/全因死亡率相关,颅内出血后口服抗凝药物治疗是可行的。未来的试验通过指导这些患者临床实践还需要进一步进行。

原始出处:


作者:崔倩 译



版权声明:
本网站所有注明“来源:梅斯医学”或“来源:MedSci原创”的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于梅斯医学所有。非经授权,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不得转载,授权转载时须注明“来源:梅斯医学”。其它来源的文章系转载文章,本网所有转载文章系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转载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不希望被转载的媒体或个人可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进行删除处理。
在此留言
评论区 (10)
#插入话题

相关资讯

Neurology:华法林增卒中患者颅内出血危险

一项多国联合研究表明,与未治疗者相比,阿司匹林与颅内出血(ICH)风险不相关。长期小剂量的阿司匹林治疗可能对蛛网膜下腔出血(SAH)风险具有保护效应;华法林应用者比未治疗者的ICH风险更高,其与国际标准化比值(INR)>3有显著相关性。相关论文7月10日在线发表于《神经病学》(Neurology)。 该研究共纳入1797例突发ICH和1340例SAH确诊病例。基于密度样本选取了10000例无出血

Stroke:卒中前残疾不增溶栓后颅内出血风险

波兰一项研究表明,卒中前残疾未升高溶栓后症状性颅内出血风险。尽管死亡率较高,但1/3的既存残疾患者有可能恢复至卒中前功能状态。论文于2月4日在线发表于《卒中》(Stroke)。【原文下载】 此项研究共纳入7250例卒中患者。以无卒中前残疾(改良Rankin量表评分[mRS] 0)的患者作为对照,利用多变量Logistic回归评估卒中前残疾水平对静脉溶栓后患者转归的影响

JAMA Neurol:芬戈莫德能够减轻颅内出血患者神经功能缺损及促进神经功能恢复

颅内出血(ICH)后明显的炎症反应会导致血肿周围水肿(PHE)形成、进展并引起继发性脑损害;因此调节ICH患者脑部炎症应该能够减轻水肿,改善临床预后。而芬戈莫德(FTY720,一种鞘氨醇-1-磷酸受体(S1PR)调节器)能够抑制淋巴细胞从淋巴结外出并阻止他们再循环,于2010年被FDA通过用于治疗多发性硬化(MS)。 为了观察芬戈莫德对治疗ICH患者是否安全及能否减轻PHE和神经功能缺损,来

Neurology:艾滋病患者颅内出血风险高

为比较艾滋病患者与健康对照人群颅内出血的发生风险,并评估颅内出血的危险因素,来自美国加州大学旧金山分校的科研团队进行了一项大型的临床队列研究,研究结果于近日在线发表在Neurology杂志上。 本试验纳入HIV感染患者,以及未感染HIV的对照人群。研究结果显示,HIV感染组脑出血的发病率为每年2.29/1000人,而未感染HIV组脑出血的发病率为每年1.23/1000人,调整后的发生率比

Circulation:亚洲人使用他汀类药物颅内出血的风险

背景   他汀类药物的使用和颅内出血(ICH)的风险增加的报道是不一致的。本研究检测了他汀类药物的使用和以前没有卒中史非主体风险之间的潜在关联。 方法和结果  来自台湾的国民健康保险数据库鉴定,在2005年到2009年间使用他汀类药物治疗的患者无缺血性或出血性中风的病史。参与者通过先进的年龄(≥70岁),性别和确诊高血压分层。令人感兴趣的结果是ICH入院结果(ICD

Circulation:他汀不增无卒中史亚洲人群的颅内出血风险?

颅内出血发病率和死亡率均较高。越来越多证据表明,血清胆固醇水平与颅内出血风险呈负相关。低胆固醇水平可能会促进动脉肌坏死,增加内皮发生微动脉瘤的易感性,进而引发颅内出血,而关于降胆固醇药物他汀与颅内出血风险关系的研究报告目前尚无一致结果。我国台湾省一项列队研究对无卒中史的亚洲人群使用他汀类药物发生颅内出血的风险进行评估,研究4月9日在线发表于《循环》(Circulation)杂志。研究共纳入10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