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ancet oncol:口服砒霜+全反式维甲酸或可代替标准三氧化二砷+全反式维甲酸治疗非高风险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

2018-06-06 MedSci MedSci原创

静脉注射三氧化二砷联合全反式维甲酸(ATRA)(无化疗)是非高风险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白细胞计数≤10x109/L)的标准疗法,可治愈95%以上的病例。但是,一试验性研究,采用口服砒霜(RIF)联合ATRA(无化疗)治疗,比标准静脉疗法更方便,疗效显着。现研究人员对RIF+ATRA与标准静脉三氧化二砷+ATRA疗法治疗非高风险急性早幼粒白血病的效果进行对比。研究人员在中国14个中心进行一非劣效性

静脉注射三氧化二砷联合全反式维甲酸(ATRA)(无化疗)是非高风险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白细胞计数≤10x109/L)的标准疗法,可治愈95%以上的病例。但是,一试验性研究,采用口服砒霜(RIF)联合ATRA(无化疗)治疗,比标准静脉疗法更方便,疗效显着。现研究人员对RIF+ATRA与标准静脉三氧化二砷+ATRA疗法治疗非高风险急性早幼粒白血病的效果进行对比。

研究人员在中国14个中心进行一非劣效性、开放标签的随机对照3期临床试验,招募18-70岁的新确诊(7天内)的非高风险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要求WHO表现评分≤2分。将患者按2:1随机分至RIF-ATRA组或三氧化二砷+ATRA组作为诱导和巩固治疗。用药方案:RIF(60mg/kg·日,分次口服)或三氧化二砷(0.15mg/kg·日,静滴)+ATRA(25mg/m2·日,分次口服),直至获得完全缓解。巩固治疗:RIF(60mg/kg·日,分次口服)或三氧化二砷(0.15mg/kg·日,静滴),连续用药4周、停4周,持续4个疗程;ATRA(25mg/m2·日,分次口服),用2周、停2周,持续7个疗程。主要结点:2年时无事件存活率。

2014年2月13日-2015年8月31日,共招募了109位患者,随机分至RIF-ATRA组(72人)和三氧化二砷-ATRA组(37人)。RIF-ATRA组有3位患者和三氧化二砷-ATRA组1位患者未进行既定的治疗。在校正意向治疗人群中,中位随访32个月(IQR 27-36)后,RIF-ATRA组69位患者中有67位(97%)、三氧化二砷-ATRA组36人中有34位(94%)获得2年无事件存活期。无事件存活期百分比差异 2.7%(95% CI -5.8~11.1)。无事件存活期差异的95% CI下限高于-10%非劣效性边界,证实为非劣性性(p=0.0017)。非劣性性同时在每个协议人口中得到证实。在诱导治疗过程中,RIF-ATRA组和三氧化二砷-ATRA组分别有6位(9%)和5位(14%)患者出现3-4级肝毒性(肝天冬氨酸转氨酶或丙氨酸转氨酶升高);分别有15位(23%)和15位(42%)患者出现3-4级感染。三氧化二砷-ATRA组有两位患者在诱导治疗中死亡(1位死于出血、1位死于血小板减少)。

口服RIF+ATRA治疗非高风险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患者的效果不比三氧化二砷+ATRA的疗效差。本研究提示对于非高风险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患者,或许可用完全口服、无化疗的治疗方式代替标准静脉疗法。

原始出处:


本文系梅斯医学(MedSci)原创编译,转载需授权!


作者:MedSci



版权声明:
本网站所有注明“来源:梅斯医学”或“来源:MedSci原创”的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于梅斯医学所有。非经授权,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不得转载,授权转载时须注明“来源:梅斯医学”。其它来源的文章系转载文章,本网所有转载文章系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转载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不希望被转载的媒体或个人可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进行删除处理。
在此留言
评论区 (7)
#插入话题

相关资讯

标准与讨论:国内外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指南解读

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APL)年龄调整后的年发病率为0.23/10万,中位年龄为44岁,比其他类型的白血病中位发病年龄早。与其他类型白血病不同的是,APL可以在各个年龄组中发病,年轻患者的治愈率高于年长患者。APL主要表现为以血小板数降低和凝血紊乱为主的出血,典型体征为皮肤黏膜出血。在没有应用全反式维甲酸(ATRA)和三氧化二砷(ATO)治疗前,APL是最凶险的急性髓系白血病。我国最早将ATR

Blood: 5年长期联合使用全反式视黄酸+三氧化砷+吉妥珠单抗药物治疗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的跟踪报道

联合使用全反式视黄酸+三氧化砷+吉妥珠单抗药物治疗的5年长期跟踪调查

JCO:“砒霜”可减少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中蒽环类药物剂量

众所周知三氧化二砷(ATO)已成为白血病治疗的有效成分。近日在JCO上发表的一篇文章则通过新诊断的儿童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APL)儿童肿瘤学组AAML0631试验的一项III期历史对照试验,来确定接受ATO巩固和减少剂量蒽环类药物治疗的患者的生存率。

2017 ASH:三氧化二砷联合全反式维甲酸在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临床实践中的效果评估

在三氧化二砷(ATO)疗法之前,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APL)的标准治疗长期依赖于全反式维甲酸(ATRA)联合化疗。三氧化二砷疗法可显著提高APL患者缓解率和生存率,减少骨髓抑制副作用。近期的APL0406研究中,ATRA 和 ATO联合治疗,较ATRA联合化疗,对中低风险APL患者的治疗效果更为显著。近日研究人员对德国APL患者临床实践中的ATO-ATRA联合用药的实际疗效进行了考察。 

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治愈率高达90%!国人新发现再获国际大奖!

2018年2月5日晚,2018年度舍贝里将公布。获奖者为:陈竺教授、安娜.德让(Anne Dejean)、修格.德.特(Hugues De The)。其中陈竺教授为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瑞金医院终身教授。

Blood:减少蒽环霉素、增加全反式维甲酸剂量,不影响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患儿预后

中心点:用风险适应性疗法治疗儿童APL可获得很高的治愈率。减少蒽环霉素的累积剂量、延长ATRA应用时间,不影响APL患儿预后。摘要:小儿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APL)是一种罕见的儿童肿瘤,可通过全反式维甲酸(ATRA)和蒽环霉素治愈。但是,迄今为止,大多已发表的临床试验都是使用了高累积剂量的蒽环霉素。Anna Maria Testi等人开展一国际性临床试验(ICC-APL-01),评估减少蒽环霉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