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troke:急性卒中入院前快速治疗获益定量评估

2015-10-18 MedSci MedSci原创

背景和目的:在急性缺血性卒中患者中,从发病到应用组织类型纤溶酶原激活物溶栓治疗的时间是预后的决定因素。为了减少OTT,已经进行临床试验评估应用移动计算机断层扫描仪进行入院前脑影像检查的收益。入院前,评估生物标志物可能区分缺血性脑卒中和脑出血患者。这种治疗措施怎么转化为临床应用尚未进行调查评估。方法:研究人员建立模型评估OTT较短的临床获益。研究人员评估患者的良好预后和平均生存年龄。结果:在卒中患者

背景和目的:在急性缺血性卒中患者中,从发病到应用组织类型纤溶酶原激活物溶栓治疗的时间是预后的决定因素。为了减少OTT,已经进行临床试验评估应用移动计算机断层扫描仪进行入院前脑影像检查的收益。入院前,评估生物标志物可能区分缺血性脑卒中和脑出血患者。这种治疗措施怎么转化为临床应用尚未进行调查评估。

方法:研究人员建立模型评估OTT较短的临床获益。研究人员评估患者的良好预后和平均生存年龄。

结果:在卒中患者中,OTT减少60分钟,良好预后的可能性增加6.6%。为了对比,组织纤溶酶原激活物本身的平均效应为7.0%。入院前移动计算机断层扫描时间提前25到40分钟,良好预后的可能性增加3.0%到4.6%。扫描发现大血管闭塞的患者直接进行血管内治疗增加良好预后的可能性增加0.2%到1.0%。在应用组织纤溶酶原激活物治疗的时间提前32或40分钟并且脑出血敏感性大于75%到80%,检查血液生物标记物区分缺血性卒中和脑内出血收益可能超过脑扫描的收益。

结论:减少OTT有利于急性卒中患者的预后。可能在许多条件下,未进行脑影像扫描而进行组织纤溶酶原激活物溶栓治疗包括,检测脑出血的敏感性大于75%到80%,时间增益大于32到40分钟。

原文出处:

Lorenz MW, Lauer A, Foerch C. Quantifying the Benefit of Prehospital Rapid Treatment in Acute Stroke: Benchmark for Future Innovative Clinical Trials. Stroke.  2015 Oct 6.

作者:MedSci



版权声明:
本网站所有注明“来源:梅斯医学”或“来源:MedSci原创”的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于梅斯医学所有。非经授权,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不得转载,授权转载时须注明“来源:梅斯医学”。其它来源的文章系转载文章,本网所有转载文章系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转载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不希望被转载的媒体或个人可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进行删除处理。
在此留言
评论区 (9)
#插入话题
  1. 2016-03-02 勇敢的医生

    已读

    0

  2. 2015-11-17 limin0214

    翻译得不好,还是看原文吧

    0

相关资讯

Neurology:PHANTOM-S研究显示急性卒中院前溶栓治疗可行

急性缺血性卒中患者静脉用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tPA)的获益效应存在很强的时间依赖性。溶栓治疗往往在患者入院后才能进行,如果能够在院前的救护车中完成必要的准备或者进行溶栓处理将可能显着改善预后。德国柏林卒中研究中心的Joachim E. Weber博士等人对此进行了一项研究,研究结果在线发表在2012年12月5日的Neurology杂志上。研究结果显示:救护车中进行院前溶栓是可行的,还没有发现安全

Stroke:肺炎可能是急性卒中预后不良的“风向标”

2007-2008 年中国国家卒中登记研究最新数据表明,对于急性缺血性卒中和自发性颅内出血患者来说,出现肺炎意味着很多常见并发症发生风险增加,包括消化道出血、褥疮溃疡、深静脉血栓形成、癫痫发作、尿路感染、房颤或房扑及卒中复发。 研究者指出,该研究是首项评估急性卒中发作后常见并发症之间相互关系的研究。他们认为,“肺炎可能是急性缺血性卒中和脑出血发作后非肺炎并发症的危险因素或风险标志”。根据以往的研

Lancet Neurol:再灌注时间决定急性卒中血管内治疗效果

IMS-III试验显示,和单独静脉溶栓治疗相比,静脉溶栓联合血管内治疗并不进一步改善急性缺血性卒中的预后,提示血管再通后存在明显的“无效灌注”现象。然而,许多研究均显示,溶栓治疗的效果与再灌注时间密切相关。【原文下载】关于有影像学资料支持的血管再通时间和临床预后之间的关系,目前研究较少。基于IMS-III的数据,辛辛那提大学的Khatri教授等探索了血管内治疗后血管再通时间和急性卒中临床预后的关系

Stroke:低eGFR可预测急性卒中糖尿病者转归

北京天坛医院王拥军教授领导的一项研究表明,估计的肾小球滤过率(eGFR)降低[<45 mL/(min 1.73 m2)]是发生急性卒中的糖尿病和非糖尿病患者的全因死亡、卒中复发及卒中致残的强预测指标。eGFR升高(≥120 mL/min 1.73 m2)与糖尿病患者的全部卒中转归及非糖尿病患者的全因死亡有关。论文8月12日在线发表于《卒中》(Stroke)杂志。此项前瞻性队列研究纳入中国国家卒中登

Int J Stroke:急性卒中或TIA患者阿司匹林或替卡格雷抗血小板治疗与预后(试验设计)

背景:缺血性卒中和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急性期时,患者易再发缺血。阿司匹林是指南推荐用药,但是更加强化抗血小板的治疗可能是合理的。目的:研究人员旨在评估非严重缺血性卒中或者高危TIA发生24h后,与应用阿司匹林相比,替卡格雷是否能减少重大血管事件发生的风险。替比格雷是一种阻断P2Y12这种不需要代谢活性受体的药物。设计:应用阿司匹林或替卡格雷治疗急性卒中或者TIA患者以及患者预后(SOCRAT

Ann Emerg Med:邻居不能改变急性卒中患者急诊医疗服用应用

研究目的:延迟到达医院限制了急性卒中的治疗,急诊医疗服务(EMS)的应用是确保及时卒中治疗的关键。研究人员旨在确定邻居和低EMS的应用的关系,并且评估邻居因素与EMS应用相关性。方法:研究人员对科珀斯克里斯蒂计划卒中检测中的数据进行二次分析,这是一项基于群体的脑卒中检测研究,数据来源于Nueces County, TX急诊部的缺血性卒中和脑出血患者。主要预后为应用EMS。主要暴露因素为邻居居民的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