骨质疏松骨折患者治疗严重不足

2013-09-27 MedSci原创 MedSci原创

在10月20日“世界骨质疏松日”来临前夕,中国健康促进基金会携手国内知名骨科专家于9月24日在京发布《2013中国骨质疏松骨折防治蓝皮书》。《蓝皮书》披露,近年来,我国骨质疏松骨折发病率居高不下,但由于认识不足和诊断条件所限,只有约1/5的骨质疏松骨折患者得到了相应的抗骨质疏松治疗。与会专家呼吁,关注骨质疏松骨折,提高骨质疏松诊断率和治疗率,尤其是对已发生骨折的患者进行抗骨质疏松治疗,预防严重致残

在10月20日“世界骨质疏松日”来临前夕,中国健康促进基金会携手国内知名骨科专家于9月24日在京发布《2013中国骨质疏松骨折防治蓝皮书》。《蓝皮书》披露,近年来,我国骨质疏松骨折发病率居高不下,但由于认识不足和诊断条件所限,只有约1/5的骨质疏松骨折患者得到了相应的抗骨质疏松治疗。与会专家呼吁,关注骨质疏松骨折,提高骨质疏松诊断率和治疗率,尤其是对已发生骨折的患者进行抗骨质疏松治疗,预防严重致残甚至致死。

《蓝皮书》显示,骨质疏松症是一种退化性疾病,随年龄增长,患病风险增加,严重者可导致骨质疏松骨折。目前, 我国50岁以上人群中,骨质疏松症总患病率为15.7%,随着老龄化进程加快,骨质疏松症发病率呈快速增长态势。

《蓝皮书》指出,骨质疏松骨折是一种脆性骨折,即在受到轻微创伤时或日常活动中发生骨折。骨折发生的常见部位是脊椎、髋部和前臂远端,可导致患者病残和死亡率增加。研究发现,髋部脆性骨折患者1年内致残率高达50%,死亡率达15%~33%。此外,骨质疏松骨折还会导致慢性疼痛、行动不便和长期残疾,严重影响日常生活。

北京医院骨科主任薛庆云指出,一旦发生骨质疏松骨折未经治疗,很可能再次发生骨折。在我国,医患都没有对此给予足够重视。不少人没有意识到严重腰背痛很可能是由脊椎压缩性骨折引起的,这也是最常见的骨质疏松骨折,绝大部分老人采取卧床、制动、止痛等保守治疗。有调查显示,在因骨质疏松骨折就诊的男性患者中,只有3%接受了骨密度检查,10%~15%接受了抗骨质疏松治疗。抗骨质疏松治疗没跟上,可能会导致再次骨折。

专家呼吁,应建立有效、规范的治疗模式,对骨质疏松骨折进行全程管理。中老年人应每年进行一次骨密度(BMD)检测,以便进行早诊断;其次,对已有骨质疏松症、已发生过骨质疏松骨折或已有骨量减少并伴有骨质疏松症危险因素者,可通过补钙和药物治疗,阻止骨丢失并降低骨折风险。

专家指出,我国临床专业的本科生、研究生教育,都没有专门针对骨质疏松症的专业性内容和教材,应尽快将骨质疏松症列入医学生教材。过去骨科医生临床中很少见到的骨质疏松症及骨质疏松骨折的发生越来越多,在继续医学教育中也应将相关内容作为必修内容。



版权声明:
本网站所有注明“来源:梅斯医学”或“来源:MedSci原创”的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于梅斯医学所有。非经授权,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不得转载,授权转载时须注明“来源:梅斯医学”。其它来源的文章系转载文章,本网所有转载文章系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转载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不希望被转载的媒体或个人可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进行删除处理。
在此留言
评论区 (2)
#插入话题

相关资讯

NEJM:Wnt-1基因突变可导致骨质疏松

    芬兰研究人员识别出一种可导致骨质疏松症的基因新突变。这一发现对进一步研发治疗骨质疏松症的药物具有重要意义。    自2006年开始,芬兰分子医学研究所、赫尔辛基大学和赫尔辛基中心医院等机构的研究人员,对遗传基因与骨质疏松症的关联进行了研究。他们在最新一期《新英格兰医学杂志》(NEJM)上报告说,研究者在人体第12号染色体的Wnt-

骨转换标志物助于骨质疏松症疗效监测

2013年6月21日,骨转换标志物临床应用研讨会在上海召开。 来自美国新墨西哥大学医学院、新墨西哥阿尔伯克基临床研究及骨质疏松中心的迈克尔·莱维茨基(Michael Lewiecki)教授与国内多位骨质疏松治疗领域的知名专家齐聚一堂,共同对骨转换标志物的临床应用进展进行了深入探讨。 骨质疏松症的防治现状 随着生活方式改变及人口老龄化加剧,骨质疏松症已跃居中国最常见慢性疾病的第四位。目前,我国骨

CORR:老年肱骨近端4部分骨折半肩置换和保守治疗效果相当

肱骨近端骨折是老年骨质疏松病人常见的肩关节损伤,老年患者出现肱骨近端四部分骨折的危险因素包括:女性、白种人、高龄及骨质疏松。因此,随着人口老龄化社会的到来,肱骨近端四部分骨折的发病率在逐步上升。 目前关于老年患者肱骨近端四部分骨折标准治疗措施仍存在较大的争议,关节外科医生倾向于对这类患者进行半肩置换,而创伤骨科医生则习惯于进行内固定治疗,也有学者建议对这类患者进行保守治疗,上述三种治疗方式均

JNS:胸腰椎骨折PVP联合微创椎弓根内固定疗效良好

随着人均预期寿命的增加,骨质疏松性骨折的发病率越来越高,骨质疏松骨折患者典型的骨折部位主要包括髋关节周围及椎体。未行治疗的椎体骨质疏松骨折可造成严重的后果,严重者可至截瘫。 自1985年骨水泥应用于骨质疏松患者椎体骨折的治疗后,其应用已经日渐发展。目前PVP已经作为老龄人群骨质疏松性椎体骨折的一个标准治疗术式,多项前瞻性随机对照研究表明PVP术后患者疼痛改善,功能恢复等较传统开放手术均有

Osteoporos Int:吗啡治疗与骨质疏松症的发生无关

通过比较用和没有吗啡治疗的女性癌症患者骨质疏松症发病率,探讨吗啡使用相关的骨质疏松风险,来自台湾中国医药大学C H Kao教授及其团队进行了一项研究,该研究发现吗啡治疗与骨质疏松症的发生无关,而双磷酸盐在台湾女性恶性肿瘤患者的骨质疏松症发生过程中加强吗啡的保护作用。该研究结果在线发表在Osteoporosis International杂志上,该杂志影响因子为

JEM:成骨细胞功能调节研究获进展

 近日,《实验医学期刊》在线发表了中科院上海生物化学与细胞生物学研究所研究员邹卫国团队的最新成果。该小组发现,微管结合蛋白DCAMKL1通过抑制转录因子RUNX2活性进而调控成骨细胞的功能。相关研究有望给骨质疏松症患者带来福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