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MJ:首例人际H7N9禽流感病毒传染病例

2013-08-07 koo bio360

8月7日,在研究禽流感新菌株的江苏省疾控中心科学家表示,很可能发生了首例人与人之间的所谓 H7N9 病毒的传染。 这一发现星期二发表在英国医学杂志BMJ上,重点介绍的是一名成年妇女和她 60 岁的父亲的病例。这名父亲三月份在去过活禽市场后染病,尽管接受了治疗并最后又住院,但还是在六星期后不治身亡。 研究人员表示,大多数病人看来都在去过活禽市场、或者与活禽有过密切接触的7到10天后开始发病。自从

8月7日,在研究禽流感新菌株的江苏省疾控中心科学家表示,很可能发生了首例人与人之间的所谓 H7N9 病毒的传染。

这一发现星期二发表在英国医学杂志BMJ上,重点介绍的是一名成年妇女和她 60 岁的父亲的病例。这名父亲三月份在去过活禽市场后染病,尽管接受了治疗并最后又住院,但还是在六星期后不治身亡。【原文下载

研究人员表示,大多数病人看来都在去过活禽市场、或者与活禽有过密切接触的7到10天后开始发病。自从三月份禽流感发生以来,已经有100多人感染,其中43人死亡。

在上述的父女病例中,那位先前健康的32岁妇女没有直接接触过活禽,但是她一直在生病父亲的床边直接照料护理,并且未曾采取防护措施,大约在她与父亲最后一次接触的一星期后,她也病倒了。她在一个月后死亡。

研究人员强调,尽管发生了这两起死亡病例,但是这两起病例却表明,这种病毒的自我传播能力显然还是“有限而且不能持续的”。

医务调查人员访问了43名跟这对父女有过密切接触的人,并让所有这些人作了禽流感病毒测试,全部结果都是阴性反应。

一些中国科学家4月份说,他们担心H7N9病毒在某些情况下在人与人之间传播。但是世卫组织稍后说,还没有确凿证据证实这种情况。

James W Rudge, Richard Coker. Human to human transmission of H7N9. BMJ 6 August 2013; doi: 10.1136/bmj.f4730

【原文下载】Xian Qi, Yan-Hua Qian, Chang-Jun Bao, Xi-Ling Guo, Lun-Biao Cui, Fen-Yang Tang, Hong Ji, Yong Huang, Pei-Quan Cai, Bing Lu, Ke Xu, Chao Shi, Feng-Cai Zhu, Ming-Hao Zhou, Hua Wang. Probable person to person transmission of novel avian influenza A (H7N9) virus in Eastern China, 2013: epidemiological investigation. BMJ 6 August 2013; .doi: 10.1136/bmj.f4752

作者:koo



版权声明:
本网站所有注明“来源:梅斯医学”或“来源:MedSci原创”的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于梅斯医学所有。非经授权,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不得转载,授权转载时须注明“来源:梅斯医学”。其它来源的文章系转载文章,本网所有转载文章系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转载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不希望被转载的媒体或个人可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进行删除处理。
在此留言
评论区 (5)
#插入话题

相关资讯

H7N9重症女患者有生命危险 密切接触者无异常

昨天,河北来京就医的H7N9重症女患者病情仍极为危重。北京朝阳医院专家会诊表示,该患者有生命危险。前日,该患者出现感染中毒性休克,胆囊也被切除。 另悉,由北京负责监测的患者密切接触者未发现异常。而河北方面,目前已解除首批2名密切接触者的医学观察。 H7N9患者病情不见好转 7月20日,北京市卫生局宣布新确诊一例H7N9患者,为河北廊坊120转至北京求医的61岁农村女患者张某,经北京市级专家组

Nature :H7N9禽流感病毒分离物研究

2013年2月H7N9禽流感病毒在中国大陆人群中出现,到7月的第一个星期,世界卫生组织已记录到133个病例,其中包括43个死亡病例。迄今为止大部分病例都被发现与活禽市场有关。在本期Nature上,两个小组报告了H7N9的受体结合性质。这两个小组都发现,该病毒已获得了结合人“2,3-linked唾液酸受体”的能力,但却保留了与禽“2,3-linked受体”相结合的偏好,后者是一个可能限制其朝向在人类

香港大学揭开H7N9短期感染人类之谜

图片显示人类支气管上皮组织,棕色部分显示被病毒感染的细胞,蓝色部分显示非感染的细胞。研究指H7N9病毒与2009年的甲型流感(H1N1)病毒相似。 H7N9禽流感病毒于今年年初肆虐内地多个省份,香港大学研究发现病毒在短时间内感染人类的原因。研究指,H7N9病毒能高度适应在人类呼吸道感染和复制,较H5N1病毒更易引发人类流感大流行的威胁。研究更指出,H7N9病毒专门感染人类肺部的关键细胞“二型

Nature:H7N9病毒通过识别唾液酸受体更易感染人

大量生物特征表明,H7N9禽流感病毒对人类已构成重大威胁。最近,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病毒病预防控制所国家流感中心主任舒跃龙所带领的团队对H7N9的生物学特点进行了系统研究,相关研究成果发表在7月4日出版的《自然》杂志上。 “这些研究成果进一步说明H7N9病毒对人类健康可能产生的威胁,以及对该病毒进一步开展研究,加强对病毒流行和变异的监测是十分必要的。”舒跃龙在接受《中国科学报》记者采访时表示。

Science:H7N9病毒或可在空气中高效传播

H7N9电镜扫描图,图片由中国疾病与预防中心提供 中国一个病毒学家团队的研究报告发现,近几个月感染132人并导致43人死亡的新型禽流感病毒可在哺乳动物之间通过空气传播,这再次引发了对于这种病毒最终可能在人际传播的担忧。 该研究报告上周四发布在《科学》(Science)杂志的网站上。据发布在《科学》杂志网站上的研究摘要说,研究发现,从中国安徽省一位感染了H7N9禽流感病毒的患者体内分离出来的

女性比男性更易遭受病毒感染

今年2月份以来,中国内地共报告132例H7N9确诊病例,其中43人死亡。H7N9流感病毒引起了社会各界的普遍关注。那么男性和女性谁更容易受到病毒感染呢?近日据Nature报道,来自马里兰州Johns Hopkins Bloomberg大学公共卫生学院的免疫学专家Sabra Klein教授在内分泌生殖研究年会上宣布了一项最新研究成果:与男性相比,女性更易遭受病毒感染。Sabra Klein说,这是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