Oncotarget:我国学者发现具有食管癌标志特征的嵌合RNA

2013-11-22 生物谷 生物谷

从汕头大学获悉汕大医学院肿瘤研究中心和附属肿瘤医院科研团队首次在食管癌中发现具有标志特征的嵌合RNA。 据课题组负责人张灏教授介绍,融合基因及其产物在肿瘤诊断和靶向治疗中的作用日益凸显。而此前在食管癌中尚未有这方面的研究报道。张灏教授回国后针对国内特别是当地食管癌高发并且无理想分子标志物和治疗靶点的特点,开展了从食管癌分子机制到转化的研究。课题组根据前期转录组测序和生物信息分析,筛选出一批在食管

从汕头大学获悉汕大医学院肿瘤研究中心和附属肿瘤医院科研团队首次在食管癌中发现具有标志特征的嵌合RNA。

据课题组负责人张灏教授介绍,融合基因及其产物在肿瘤诊断和靶向治疗中的作用日益凸显。而此前在食管癌中尚未有这方面的研究报道。张灏教授回国后针对国内特别是当地食管癌高发并且无理想分子标志物和治疗靶点的特点,开展了从食管癌分子机制到转化的研究。课题组根据前期转录组测序和生物信息分析,筛选出一批在食管癌中异常表达的嵌合RNA。进一步分析发现了在食管癌标本和细胞中特征性表达的嵌合RNA GOLM1-MAK10。研究人员发现这种RNA不是染色体转位所致的融合基因产物,而是由不同染色体上各自的RNA在转录水平切割和错读所导致的嵌合RNA。大样本检测分析发现这种嵌合RNA与食管癌恶性进展高度相关。进一步研究发现这一嵌合RNA可以翻译成分泌性蛋白产物并可以在细胞分泌液中检查到。这一发现为食管癌发病和进展提供一个新的层面分子机制。其转化的意义不仅在于可以用常规的方法在RNA和蛋白水平检测这一标志物,而且类似于融合基因可以做为分子治疗靶点。这一成果发表在国际癌症学术期刊《Oncotarget》上。这项课题是和美国Baylor Medical College(贝勒医学院)的研究人员合作完成。

鉴于食管癌预后非常差,目前尚无早期筛查诊断标志物和理想分子治疗靶点,课题组将对这种嵌合RNA的功能,以及作为食管癌早期诊断分子标志物和治疗靶点的临床转化进一步研究和开发。

原文出处:

Zhang H, Lin W, Kannan K, Luo L, Li J, Chao PW, Wang Y, Chen YP, Gu J, Yen L.Aberrant chimeric RNA GOLM1-MAK10 encoding a secreted fusion protein as a molecular signature for human esophageal squamous cell carcinoma.Oncotarget. 2013 Nov 1.

作者:生物谷



版权声明:
本网站所有注明“来源:梅斯医学”或“来源:MedSci原创”的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于梅斯医学所有。非经授权,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不得转载,授权转载时须注明“来源:梅斯医学”。其它来源的文章系转载文章,本网所有转载文章系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转载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不希望被转载的媒体或个人可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进行删除处理。
在此留言
评论区 (3)
#插入话题

相关资讯

Cancer:未成年人体重或影响其未来患癌概率

最近来自于以色列的一项研究表明,超重的未成年人罹患食管癌的概率是体重正常者的两倍,该项研究成果发表在美国癌症协会同行评审期刊《癌症》(Cancer)上,他们还发现较低的社会经济地位以及生活在高患癌风险的国家是未来患胃癌的决定因素。 Zohar Levi来自于以色列Rabin医学研究中心,他和他的同事在1967-2005年间测量了100万名平均年龄为17岁的未成年男性的的体重指数,并通过国家癌症注

PNAS:寒冷实验室条件会促进小鼠肿瘤生长

室温环境下(20-26°C)会对老鼠造成应激反应,并抑制它们的免疫反应,从而使这些动物的肿瘤更易增长。在常温下,实验室养殖的小鼠,通常会影响它们在抗癌药物研究时的实验结果。 按照国际准,通常小鼠是室温下养殖的。然而,在20-26°C的温度范围内,小鼠会患上感冒,纽约市罗斯威尔帕克癌症研究所(Roswell Park Cancer Institute)免疫学家Elizabeth Repasky这样

Cancer Res:EGFR亚型 EGFRvA能增强肿瘤细胞侵袭力

来自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复旦大学等处的研究人员在新研究中发现了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GFR)的一个新亚型,证实其可提高癌细胞的侵袭力。这一研究成果在线发表在11月15日的《癌症研究》(Cancer Research)杂志上。 文章的通讯作者是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仁济医院的李宗海(Zonghai Li)研究员,其长期致力于研制高效安全的抗肿瘤生物药物(主要为抗体药物、靶

PNAS:居住温度可能影响实验室小鼠的肿瘤生长

一项研究发现,在多数动物研究机构小鼠生活的地方的温度可能扭曲癌症免疫疗法研究的结果。小鼠天然地寻找温暖的巢环境从而让产热代谢活动的能量开支最小化,并且已知健康的小鼠喜爱30到31摄氏度的环境温度。 然而,大多数动物研究机构的实验室小鼠生活在20到26摄氏度的环境中,这部分是为了减少对笼子清洁的要求并且增加技术人员的舒适度。尽管低于最优的温度导致了轻微的冷压力,实验室小鼠通常维持了正常的体温。

清华大学罗永章:“一滴血检测肿瘤”很不准确

针对近日网上有关“一滴血检测肿瘤”的传闻,有关专家11月19日澄清称,这种说法很不准确,实际上是“监测肿瘤”。 清华大学17日召开新闻发布会宣布,学校罗永章教授课题组在国际上首次发现热休克蛋白90α是一个全新的肿瘤标志物,自主研发的定量检测试剂盒已通过临床试验验证。当天,这个情况被某些媒体解读为“一滴血检测肿瘤”在网络上大量转载,引发网友热议。 对此,发现该方法的清华大学生命学院教

STM:微芯片装置通过扭曲细胞来发现癌症

据一项新的研究报道,对从肺部周围液体中获取的细胞进行物理检测可对早期癌症诊断有助。这种诊断可用一种自动化的技术完成,这种方法比细胞分析的黄金标准——细胞学检查更快,而细胞学检查需要专家来筛检细胞。 由Henry Tse及其同事研发的一种新的微芯片装置可通过将细胞挤入充满液体的微通道并追踪它们将如何改变形状来发现恶性细胞。细胞的变形能力长期以来就一直与疾病挂钩,但科学家们常常一次只能研究一个细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