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AMA:急性缺血性卒中和大血管闭塞治疗——接触穿刺vs摘取支架

2017-08-02 zhangfan MedSci原创

对接受手术前的循环缺血性卒中患者,接触穿刺与血栓摘取支架在血管重建成功率、预后以及不良事件方面不存在显著差异

近日研究人员考察了不同的中风后血管重建方法对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的影响。

ASTER研究是一项随机、开放标签、盲终点的临床试验,在法国的8个综合卒中中心开展。研究比较了2种一线血管内治疗手段:接触穿刺技术与标准血栓摘取支架对急性缺血性卒中和大血管闭塞患者血管重建的效果以及不良事件。参与患者在症状出现后6小时内接受相应治疗,其中穿刺组192人,支架组189人,主要终点是血管重建成功率,次要终点为90天的预后评分,24小时NIHSS评分,90天内全因死亡率以及术后严重不良事件。

381名患者,平均年龄69.9岁,女性45.7%,95.3%的患者完成研究。症状出现到接受动脉穿剌的平均时间为227分钟。主要终点方面,患者血管重建的成功概率:穿刺组vs支架组,85.4%(n=164) vs 83.1%(n=157)(OR,1.20,95% CI 0.68-2.10,P=0.53,差异性2.4%)。组间的临床受益(24小时的 NIHSS改善以及90天预后)与严重术后不良事件无显著差异。

研究认为,对接受手术前的循环缺血性卒中患者,接触穿刺与血栓摘取支架在血管重建成功率、预后以及不良事件方面不存在显著差异。

原始出处:


本文系梅斯医学(MedSci)原创编译整理,转载需授权!

作者:zhangfan



版权声明:
本网站所有注明“来源:梅斯医学”或“来源:MedSci原创”的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于梅斯医学所有。非经授权,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不得转载,授权转载时须注明“来源:梅斯医学”。其它来源的文章系转载文章,本网所有转载文章系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转载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不希望被转载的媒体或个人可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进行删除处理。
在此留言
评论区 (12)
#插入话题

相关资讯

Neurology:2型糖尿病、血糖、胰岛素、体重指数和缺血性卒中亚型相关性分析!

由此可见,该研究支持T2D可能与大血管卒中存在因果关系。

Eur Heart J:缺血性卒中患者的血压和住院预后之间的相关性分析!

在入院缺血性脑卒中住院患者中,可以观察到血压与短期结局之间存在J形或U形的关系。溶栓治疗后出血并发症随血压降低而较低。

Stroke:P波指数与缺血性卒中风险分析!

由此可见,V1导联P波终端阻力、P波持续时间和P波最大面积是有用的心电图标记可用于缺血性卒中发生的风险分层。

Stroke:缺血性卒中:r-tPA是否合用阿加曲班差异巨大

2017年6月,发表在《Stroke》的一项由美国科学家进行的随机、多中心ARTSS-2试验发现缺血性卒中患者中,重组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r-tPA)合用阿加曲班不增加症状性颅内出血的风险,且增加获得有利结局的可能性。

Stroke:抗凝药预防缺血性卒中复发 对房颤、高龄老人区别对待?

2017年6月,发表在《Stroke》的一项由瑞典科学家进行的研究,考察了患有房颤的高龄(80岁以上)老人用抗凝药预防缺血性卒中复发是否能获益。

Drug Saf:急性心梗/IS患者:强效缓释阿片类药物会引发缺血性心脑血管事件?

2017年6月,发表在《Drug Saf》的一项由德国科学家进行的巢式病例对照研究,考察了与羟考酮-纳洛酮及其他强效缓释阿片类药物相关的缺血性心脑血管事件的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