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m J Kidney Dis:蛋白尿和eGFR对患者静脉血栓栓塞风险有何影响?

2017-08-20 xing.T MedSci原创

由此可见,相比已那些eGFR较低的患者,尿蛋白显著增加了正常eGFR患者的VTE的风险。

静脉血栓栓塞(VTE)的风险随着白蛋白尿或低估计的肾小球滤过率(eGFR)而升高。然而,eGFR和蛋白尿对VTE风险的联合效应仍是未知的。

近日,肾脏病领域权威杂志Am J Kidney Dis上发表了一篇研究文章,研究人员进行了一项以人群为基础的队列研究。参与者为2002年到2012年期间在 加拿大安大略招募的694956名成人。该研究主要研究因素为eGFR和白蛋白肌酐比值(ACR)。主要结局为静脉血栓栓塞。

研究期间15180例(2.2%)患者发生了静脉血栓栓塞事件。蛋白尿和eGFR均与静脉血栓栓塞独立相关。蛋白尿与VTE的相关性随着eGFR水平的不同而有所差异(eGFR×ACR相互作用P<0.001)。在考虑死亡竞争风险后,相比于正常eGFR无白蛋白尿的患者,正常eGFR(eGFRs>90毫升/分钟/1.73平方米)大量蛋白尿(ACR>300mg/g)的患者发生VTE的风险增加61%(亚组风险比为1.61;95%可信区间为1.38-1.89)。在那些肾功能降低的患者(eGFR为15-29 毫升/分钟/1.73平方米),VTE风险只是轻微增加,无论有无蛋白尿(对于ACR<30或>300mg/g的亚组风险比分别为1.23[95%可信区间为1-1.5]和1.09[95%可信区间为0.82-1.45])。

由此可见,相比已那些eGFR较低的患者,尿蛋白显著增加了正常eGFR患者的VTE的风险。

原始出处:

David Massicotte-Azarniouch,et al. Risk of Venous Thromboembolism in Patients by Albuminuria and Estimated GFR. Am J Kidney Dis.2017. http://dx.doi.org/10.1053/j.ajkd.2017.07.003

本文系梅斯医学(MedSci)原创编译整理,转载需授权!

作者:xing.T



版权声明:
本网站所有注明“来源:梅斯医学”或“来源:MedSci原创”的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于梅斯医学所有。非经授权,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不得转载,授权转载时须注明“来源:梅斯医学”。其它来源的文章系转载文章,本网所有转载文章系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转载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不希望被转载的媒体或个人可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进行删除处理。
在此留言

相关资讯

JAHA:肾功能不全和正常患者蛋白尿与阵发性房颤之间的相关性分析!

由此可见,相比于肾功能不全患者,肾功能正常者蛋白尿显著增加了房颤的发生风险。筛查和预防策略应考虑蛋白尿作为房颤的独立危险因素。

J Hypertens:高血压患者蛋白尿两年变化情况和心肌梗死风险有何关系?

由此可见,蛋白尿与心肌梗死发生率增加有关,但如果使用蛋白尿的基线指标,则可能会低估这种相关性。蛋白尿,特别是持续性蛋白尿指标的变化更有可能反映MI的终生风险。

JAHA:蛋白尿可作为糖尿病患者发生心衰的标志

既往研究显示,2型糖尿病和尿白蛋白/肌酐比(ACR)升高的患者心衰发生的风险更高。近日,在国际心血管权威杂志JAHA上发表了一篇旨在探索2型糖尿病和ACR升高引起心衰发生机制的临床研究。 在本次病例对照研究中,共纳入了130名研究对象,包括50名ACR+ve的糖尿病患者伴持续性微量白蛋白尿(男性ACR>2.5mg/mol,女性ACR>3.5 mg/mol,无肾素 - 血管紧张素

蛋白尿和血尿,哪个问题更大?

临床上经常遇到这样的情况,一些人体检后发现尿潜血或者血尿就紧张的不得了,找医生要求治疗,而有些人对检查出来的尿蛋白+却熟视无睹,感觉无所谓。

Circulation:慢性肾病与心脏疾病密切相关,增加了心血管疾病患者的不良预后风险!

慢性肾病(CKD)被认为是全球公共卫生问题。最新的国际临床指南强调肾小球滤过率(GFR)和蛋白尿。CKD与心脏疾病密切相关,增加心血管疾病(CVD)患者的不良预后风险。事实上,大量的研究已经研究了CKD预后与心血管病患者的关系,但大多数研究都集中在肾功能上,对蛋白尿研究的数据有限。

PLoS One:法布里病酶替代疗法期间出现疾病进展的预测因子研究。

法布里病,是一种因α-半乳糖苷酶A缺乏引起糖鞘脂代谢障碍,致使酰基鞘氨酸己之糖苷在组织中积聚进而导致肾脏、心脏、皮肤等系统病变的疾病。尽管有酶替代疗法,但仍在患者中观察到了疾病的进展。因此需进一步识别出能够预测疾病进展的因素以改进酶替代疗法起始和停止时的指导方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