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HJ:复旦大学葛均波/翁鑫宇发现心肌梗死驱动单核细胞的训练免疫,加速动脉粥样硬化

2023-12-17 iNature iNature

该研究证明心肌梗死驱动单核细胞的训练免疫(trained immunity),加速动脉粥样硬化。

尽管先进的医学治疗,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的幸存者仍面临着动脉粥样硬化相关血管事件复发的高风险,其根本原因尚不清楚。

2023年12月12日,复旦大学葛均波及翁鑫宇共同通讯(第一作者董正)在European Heart Journal在线发表题为“Myocardial infarction drives trained immunity of monocytes, accelerating atherosclerosis”的研究论文,该研究证明心肌梗死驱动单核细胞的训练免疫(trained immunity),加速动脉粥样硬化。在MI和IR小鼠中,暴露于HFD或氧化低密度脂蛋白(oxLDL)刺激后,血液单核细胞和骨髓源性巨噬细胞表现出脾脏酪氨酸激酶(SYK)、赖氨酸甲基转移酶5A (KMT5A)和CCHC型锌指核酸结合蛋白(CNBP)表达升高。

MI诱导的训练免疫可通过骨髓移植传播,加速初代受者的动脉粥样硬化。KMT5A特异性地将组蛋白H4的Lys20单甲基化(H4K20me)募集到SYK的基因体上,并与CNBP协同反激活SYK。体内小干扰RNA (siRNA)抑制KMT5A或CNBP可能减缓心肌梗死后动脉粥样硬化。6-羟多巴胺去交感神经能减少心肌梗死后动脉粥样硬化和炎症。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晚期冠状动脉病变患者的经典单核细胞表达更高的SYK和KMT5A基因水平。这些发现强调了单核细胞训练免疫在心肌梗死后加速动脉粥样硬化中的关键作用,这意味着血液经典单核细胞中的SYK可能是STEMI患者动脉粥样硬化进展的预测因素。

图片

尽管由于心血管医学技术的进步,越来越多的急性心肌梗死(MI)患者得到了及时有效的治疗,但心肌梗死后动脉粥样硬化相关血管事件复发的高风险仍持续多年。先前的研究已经证实,在心肌梗死、下肢缺血或中风等缺血事件后,动脉狭窄伴动脉粥样硬化作为潜在病理过程的发生率显著增加。动脉粥样硬化是一种以脂质和免疫细胞在血管内膜逐渐积聚,导致动脉粥样硬化形成为特征的病理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单核细胞和巨噬细胞在浸润到动脉病变后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目前的临床研究也表明,调节单核细胞的表型可以减轻动脉粥样硬化及其临床并发症在小鼠中,心肌梗死通过刺激骨髓(BM)肾上腺素能受体加速动脉粥样硬化的进展,从而驱动单核细胞进入循环,进而促进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生。虽然单核细胞的循环寿命约为一周,但心肌梗死后动脉粥样硬化复发的风险可持续数年甚至数十年,其中的机制尚不完全清楚。

最近,有研究表明,先天免疫细胞保留了先前暴露于微生物或炎症损伤的记忆,使它们能够对未来遇到相同或不相关的刺激产生更强的反应。这种被称为“训练免疫”的现象受到表观遗传机制和代谢重编程的强烈调节,这可能导致先天免疫细胞持久的促炎表型。在病理条件下,慢性炎症性疾病可以通过训练免疫增加对另一种炎症引发疾病的易感性。例如,来自牙周炎患者或实验性牙周炎模型小鼠的单核细胞受到适应性不良的脑卒中介导的免疫过程的训练,从而促进骨关节炎的发生。

图片

机理模式图(图源自European Heart Journal 

经过训练的免疫力也会促进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生和发展先前的研究表明,抗炎疗法可以降低复发性心血管事件。该发现缺血后小鼠经历了明显的免疫训练,激活全身炎症,并通过赖氨酸甲基转移酶5A (KMT5A)和cchc型锌指核酸结合蛋白(CNBP)在单核细胞中增加SYK(脾酪氨酸激酶)的表达。这些发现在从人外周血中提取的经典单核细胞中得到进一步验证。该研究证实单核细胞的免疫训练加速心肌梗死后动脉粥样硬化,单核细胞中的SYK可能是预防心肌梗死后动脉粥样硬化进展的分子靶点。

原文链接:

https://doi.org/10.1093/eurheartj/ehad787

作者:iNature



版权声明:
本网站所有注明“来源:梅斯医学”或“来源:MedSci原创”的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于梅斯医学所有。非经授权,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不得转载,授权转载时须注明“来源:梅斯医学”。其它来源的文章系转载文章,本网所有转载文章系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转载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不希望被转载的媒体或个人可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进行删除处理。
在此留言
评论区 (1)
#插入话题

相关资讯

Circulation 中国医学科学院阜外医院聂宇教授课题组与胡盛寿院士团队合作鉴定心肌再生新靶点Versican

该研究通过单细胞RNA测序和液相色谱-质谱联用分析,鉴定了心脏中一种可以促进心肌细胞增殖的调控因子versican,并进一步揭示了versican在促进内源性心肌细胞增殖和心肌修复中的作用及机制。

AM:浙大王慧明教授团队采用金属有机框架+骨髓干细胞用于梗死心肌恢复

浙江大学王慧明教授、俞梦飞教授和Miao Sun提出由金属有机框架(MOFs)组成外骨骼,以产生部分涂层的骨髓干细胞(BMSCs),以克服低细胞存活率导致的基于细胞心脏治疗令人失望的效果。

上海交大杨宇、吴连明/苏大刘庄AM:纳米酶在心肌梗死中打破炎症-自由基循环

在小鼠和临床前比格犬MI模型中,Fe-Cur@TA纳米酶保留了心脏功能并减少了疤痕的大小,这表明其在心血管疾病的临床转化方面具有很好的潜力。

心绞痛和心肌梗死别再傻傻分不清楚,这些区别要点要牢记

心绞痛和心肌梗死的要点区分,不可不看

Sci Adv 南开大学赵强课题组与合作者通过细胞内递送外源性一氧化氮提高间充质干细胞对心肌梗死的治疗效果

该工作通过对MSC进行基因工程改造,进而催化一氧化氮(NO)供体化合物在细胞内分解释放NO。与细胞外NO递送相比,细胞内产生的NO有效延长了MSC的存活时间,增强了MSC的旁分泌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