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科医生心酸交班:“守护5号诊室的儿科医生”

2015-08-28 MedSci MedSci原创

近日,一份“心酸的交班”传遍网络,掀起了大家心中的涟漪。交班内容“24/8 18:00 801床:下消化道出血、肠镜,崔教授门诊;702床:右侧输尿管结石并梗阻性肾病......(2)守护5号诊室的儿科医生。这份清晰的交班是由中山一院一名男外科医生在下午六时交班时写的。当天他发现有“医闹”苗头,所以交代夜班年轻医生,如果晚上有突发情况,要守护对面五号诊室值晚班的一名怀孕的儿科女医生。同事之间互相守

近日,一份“心酸的交班”传遍网络,掀起了大家心中的涟漪。


交班内容

“24/8 18:00 801床:下消化道出血、肠镜,崔教授门诊;

702床:右侧输尿管结石并梗阻性肾病......

(2)守护5号诊室的儿科医生。

这份清晰的交班是由中山一院一名男外科医生在下午六时交班时写的。当天他发现有“医闹”苗头,所以交代夜班年轻医生,如果晚上有突发情况,要守护对面五号诊室值晚班的一名怀孕的儿科女医生。同事之间互相守护,确实是感人的事;然而,医生的安全除了同事之间互相守护外,便没有更好的保障,这怎能不让人感到心酸?

“医闹”苗头

家属不配合治疗,患儿死亡

一名患儿在8.20日从湖南省衡阳县转到中山一院就诊。该患儿得了噬血细胞综合征、淋巴细胞增殖性疾病。8月10日至17日发病先后在当地医院接受治疗,后家属不满意治疗效果,将孩子转到广州治疗。中山一院表示,该患儿转入该院时病情已经很重,孩子需要输血,但因广州血液中心血源紧张,医院一直拿不到孩子所需的血小板,动员家属办理互助献血,但家属未执行。8月23日16时50分,患儿突发呼吸心跳骤停,医院专家马上开始抢救。抢救至17时59分,宣告临床死亡。

据了解,患儿死亡后,家属无法接受,拒绝将患儿遗体移送太平间,期间患儿父亲拿出一把水果刀企图威胁在场护士,被保安及时制止。事情发生后,医院科室相关负责人赶到场处理并向街道、公安、医调委报告,相关工作人员就遗体处理、纠纷处理有关程序耐心向患儿家属进行说明,并就家属提出的未输到血小板等疑问进行了回复。但患方仍然拒绝配合,声称“谁动遗体就找谁!”直至24日上午8时,患儿遗体仍停留在急诊科监护室。上午9时,医院相关科室与农林派出所、医调委、街道等部门就遗体处理、纠纷处理有关程序再向患儿家属进行说明,在患者家属拒绝配合的情况下强行移走遗体至太平间。

医院表示,事件处理过程中导致其他急诊病人必须转移,急诊科医疗工作也无法正常开展,患方家属严重扰乱了医院的正常医疗秩序。

这份心酸的交班记录就是在这样的情况下出现的。

在目前的医疗环境下,医生只能相互守护,相互抱团取暖,求夜班之神保佑。这日子该怎么过?

中山一院医生“Vanessa_Chan_小BO”说道,我曾经坐在儿科急诊的对面看儿科的老师们,我真的不知他们是因为什么才能坚持下去……

我也一直在想儿科医生到底要怎样才能坚持下去?

同样是看病,和大人比较起来,给儿童看病要困难得多。首先,孩子不能像大人一样交流,不能准确表达自己的不适,大部分幼儿除了哭就是闹,家长难办,医生更难办。医生要给孩子体检、打针、抽血、治疗那孩子真是拼死反抗,有宁死不屈的架势。家属只知道看着着急,有些还怪医生下手太重,那你叫医生怎么办?除此之外,儿科的医疗暴力事件发生率居高不下;儿童抵抗力低,器官耐受性差,儿科疾病病情变化快,死亡率高,风险大;儿科不仅累,薪水还最低......等等方面的惨状实在是数不胜数。

仍记得曾经上课的一位儿科老师,从刚进来上课就开始抱怨儿科的种种,听了直叫人各种心寒,各种同情。她只用一句话概括自己能坚持下去的原因:孩子虽然病情变化快,但好的也快,看到孩子康复了,活蹦乱跳了,心里是真叫一个高兴。

儿科医生能坚持下去的原因就这么简单,就这么有力:是真的热爱孩子,真的想给孩子带去未来,给家庭带去希望!这也是绝大多数医生对于患者最真挚的感情。

而社会对儿科医生实在是太不公了。

1998年的专业调整,停止儿科专业本科招生;中国的医改几乎没有惠及儿科;今年7月,卫计委曾下发通知变相降低儿科录取难度,也就是说,守护儿童健康的儿科医生短缺,卫生管理部门想到的不是提高儿科医生待遇,而是降低儿科从业门槛,这真是不知从何说起。

再不对儿科医生好点,还有谁给我们的孩子看病?

难道就这么靠降低从业门槛来保证儿科医生的数量?这将是多么可怕的事情!

据《2013中国卫生统计年鉴》显示,包括助理医师在内,中国共有执业医师261.6万,其中仅有3.9%是儿科医师。

研究显示,2012年中国平均每千个儿童只有0.43位儿科医师为他们治疗,而美国平均每千名儿童则拥有1.46位儿科医师。

以此标准衡量,中国儿科医师的短缺数至少达到20万!

请相信儿科医生和家长一样热爱孩子,也请相信我们儿科医生的心灵像孩子一般纯净同时脆弱。请对儿科医生好点,我们需要儿科医生。小编已哭倒在地......

作者:MedSci



版权声明:
本网站所有注明“来源:梅斯医学”或“来源:MedSci原创”的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于梅斯医学所有。非经授权,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不得转载,授权转载时须注明“来源:梅斯医学”。其它来源的文章系转载文章,本网所有转载文章系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转载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不希望被转载的媒体或个人可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进行删除处理。
在此留言
评论区 (6)
#插入话题
  1. 2015-11-04 三三五五

    是啊,国家需要重视,制度需要偏向。

    0

  2. 2015-08-30 Dr.LV

    难医人心啊

    0

  3. 2015-08-30 lecoo

    同情,国家有些制度是应该有偏向性的。。

    0

相关资讯

“意大利儿科医生的忠告”:名为建议,实为误导

流言:一个意大利儿科医生给中国人的忠告:切奇先生是一位意大利儿科专家,他在北京坐诊两年间,观察到了很多“难以理解”的现象,因此留下了这篇文章。文中对药物滥用等现象进行了批评,并表达了发烧要用冰袋降温、儿童腹泻只喝水就会好等观点[1]。真相:这篇“忠告”文最早刊发于2002年6月13日的《南方周末》,至今仍然在网络上广为流传。这篇文章的措辞看似诚恳,但其内容存在不少错误,容易对读者造成误导。下面

日本有一个漫画,描述了儿科医生的痛苦(多图)

为什么大多数医学生不愿意做儿科医生? 我虽然不是学医学的,但是这个问题还是想用故事回答下,有一点点长和图,这也是身为一个传媒和文化影视行业的人唯一能做的。 我珍藏许久日本神作佐藤秀峰画的医学漫画,但是超级冷门的青年漫画【医界风云】贴上来介绍给大家。这部漫画中,儿科医生的痛苦,和儿科为什么这么苦逼,都有很好的解释,我们来看看日本人是怎么用故事来说这个现象的。 漫画里日本医疗现状我觉得和

一位儿科医生说给患儿家属的真心话

原标题《儿科医生对妈妈的真心话》在我多年的行医生涯中,与无数的家长和孩子们打过交道。每当看到一个个孩子来时萎靡不振,治愈后活蹦乱跳的离开医院时,感到无比的欣慰;当一个弱小的生命由于疾病严重而挽救不过来时,我那种难过的心情很长时间不能抚平。那时为了争分夺秒地抢救危重的孩子急需鲜血进行凝血时,我不止一次让护士抽了自己的鲜血给孩子输上(那时还允许医院自己选择血源,患儿父母的血因故不能使用)。虽然有一

一封医生写给病逝患儿的信

致亲爱的东东: 2012年7月10日,是冥冥之中的缘分让我认识了你,一个总是带着腼腆笑容的阳光男孩,凡是接触过你的医生和护士都会觉得这个男孩有着良好的家教,即使经历了多次手术和强烈的化疗放疗,你依然勇敢地面对病魔。 我无法忘记,每次去看你的时候,即使当时化疗反应再难受,你都会欣喜地叫我“袁阿姨”并报以虚弱的笑容;更无法忘记上一次超强化疗后,你对我说:袁阿姨,下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