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静教授:CTC与ctDNA在肿瘤中研究现状与思考

2018-06-15 佚名 ioncology

液体活检由于实时、无创、便捷、及时等优势成为近几年新宠,其中CTC和ctDNA是研究最热的两大液体活检手段。CTC很早就被认识,直到2004年得到爆发式认识与快速发展。

液体活检由于实时、无创、便捷、及时等优势成为近几年新宠,其中CTC和ctDNA是研究最热的两大液体活检手段。CTC很早就被认识,直到2004年得到爆发式认识与快速发展。十余年来,CTC研究方向历经了CTC计数、亚型分析、组学探索、CDX模型的演变,目前逾40种的CTC捕获手段被开发,这也为CTC检出率差异较大(如胃癌检出率18.4-90.5%)埋下伏笔,很多因素会影响CTC的检出结果,如循环内皮细胞(CEC)的干扰、CTC判读误差、上皮型/间质型/混合型CTC及CTM的比例等。基于整个CTC捕获现状,理想的捕获原则是“高低多少”原则(捕获效率高、花费成本低、细胞类型多、杂质细胞少)。

肿瘤组织高度的异质性导致CTC的异质性也很高,关于CTC的形态异质性笔者建议需要与不同凋亡阶段的CTC区分开方可下形态异质性的结论,关于CTC的分子分型异质性,组学手段提供坚实的证据,基于已有的报道,可能不同层面(染色体拷贝数、蛋白表达等)的分子分型异质性具有较大差异,尚需深入探索。虽然CTC来源的CDX模型对研究耐药、转移非常重要,但CTC的成瘤率低是一个自然现象,毕竟大部分成瘤的都是CTM,而且大部分患者中捕获不到CTM。

ctDNA作为另一种液体活检手段,来源于肿瘤细胞凋亡或坏死的DNA碎片,半衰期大约2h,二代测序的快速发展,引领了ctDNA研究热潮,众多前瞻性临床研究也已纳入ctDNA的分层分析。关于ctDNA研究,肺癌一如既往走到最前列,胃癌的研究很少,我们团队的结果证实晚期胃癌中ctDNA可以克服内镜活检取材的空间异质性,并且ctDNA中的HER2拷贝数监控靶向治疗疗效方面不劣于常规肿瘤标志物,这提示ctDNA在晚期患者中的巨大潜在应用价值。

虽然最近JCO发文对ctDNA研究的过度热潮提出质疑,但同时肯定了ctDNA的未来应用前景,尤其最新发表的一篇纳入目前最大ctDNA样本量的文章,也对ctDNA的应用进行了客观评价。总之,ctDNA在癌症筛查、肿瘤复发预测、指导药物选择、动态监测疗效方面具有应用价值,尤其在耐药发现中具有独特优势,并且检测ctDNA中TMB有望成为免疫治疗的新型疗效预测marker。

由于ctDNA具有克服组织异质性特点,因此相对于组织,对ctDNA中的肿瘤驱动克隆、亚克隆分析具有独特优势。当然,在ctDNA研究火热的当下,很多问题尚需冷静对待,由于检测方法、覆盖基因区域、分析方法等的多样性,对样本分析方法有效性及结果解读带来很大的挑战,尤其ctDNA的临床有效性和实用性验证、以及覆盖液体活检的新型TNMB分期验证尚需较长路要走。

作为两大液体活检手段,CTC和ctDNA看起来非常相似,但两者的可比较性很低。基于现有手段,ctDNA的研究较CTC相对容易,且已有证据提示ctDNA在早癌筛查、晚期肿瘤疗效监测方面优于CTC,但在更深层次的研究方面,CTC具有ctDNA无可比拟的优势。肿瘤的精准治疗时代离不开对肿瘤的分子水平认识,这需要各个层面多种手段的齐头并进,除CTC和ctDNA之外,越来越多的液体活检手段被广为研究,如外泌体、各种循环RNA、肿瘤细胞驯化的血小板等,我们期待更多的埋藏在水面之下的冰山露出水面。

作者:佚名



版权声明:
本网站所有注明“来源:梅斯医学”或“来源:MedSci原创”的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于梅斯医学所有。非经授权,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不得转载,授权转载时须注明“来源:梅斯医学”。其它来源的文章系转载文章,本网所有转载文章系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转载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不希望被转载的媒体或个人可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进行删除处理。
在此留言
评论区 (6)
#插入话题
  1. 2019-01-14 kalseyzl
  2. 2018-06-16 kafei

    学习了谢谢

    0

  3. 2018-06-16 易水河

    知之为知之.学习学习

    0

  4. 2018-06-15 惠映实验室

    学习了.谢谢分享.

    0

相关资讯

液体活检大热点之CTC

随着CTC分离和鉴定技术的发展,对于CTC的研究再次成为肿瘤领域的焦点。FDA批准上市了cellsearch掀起了新一轮的热潮。今天就带大家一起走进这个大热点。

Nat Commun:血液检测癌症又向前迈进一大步

3月23日的Nature Communication上报道了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的研究人员通过检测属于循环系统中肿瘤细胞上的蛋白,在实现通过对病人抽血来监测他们对癌症治疗反应的梦想上又向前迈进一步。

Ann Oncol:都是NSCLC,不同分子亚型CTC表现不同

循环肿瘤细胞检测简便,可以多时间点检测,监测动态变化。自CellSearch CTC检测技术于2004年被美国FDA认证后,过去10年中有关CTC研究与临床检测应用的进展非常迅速。本研究探索了CTC+细胞计数对晚期NSCLC患者的预测作用,并根据不同分子亚型分层分析了CTC+患者的比例及CTC计数值。 背景 循环肿瘤细胞(CTC)仅需要简单的血标本即可检测,并且可以在不同的时间点多次监测纵

J Thromb Haemost:转移性乳腺癌患者循环肿瘤细胞计数与血栓形成有关!

这项研究表明,在一线化疗前进行CTC检测是MBC患者发生TE的独立危险因素。

Cell Biol Toxicol:循环内肿瘤细胞测序与分析新近进展和挑战!

循环肿瘤细胞(CTC)从原发性肿瘤组织脱落并被循环系统中的血液冲走。 这些CTC可以在循环系统中长存或殖民于新位置,并在远端器官形成转移性克隆。 目前,CTC分析已经成为临床上有效检测肿瘤进展和预后的工具。随着下一代测序(NGS)和单细胞测序(SCS)技术的进步,科学家可以获得CTC的完整基因组,并将其与相应的原发和转移性肿瘤进行对比。

Trends Biotechnol:新型肿瘤细胞富集系统,让循环肿瘤细胞无处可逃!

在血流中对循环肿瘤细胞(CTC)进行计数可以预测癌症患者的预后和存活率。 然而,CTC的稀有性和异质性使它们在作为生物标志物使用时产生巨大的困难。 最近的研究报道了癌症患者中存在的新型循环非癌性肿瘤衍生细胞, 包括癌症相关巨噬细胞,肿瘤 - 内皮簇(TEC)和癌相关成纤维细胞(CAF)。目前的标记依赖性CTC富集系统对这组循环细胞并无特异性。 为了最大限度地发现癌症患者中有用的循环生物标志物,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