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viron Sci Pollut Res Int:空气污染与过敏性鼻炎门诊就诊相关性分析

2020-05-02 AlexYang MedSci原创

一些流行病学研究已经调查了空气污染的负面健康影响,但是关于对过敏性鼻炎(AR)影响的研究仍旧较少,尤其是在污染较严重的发展中国家。在中国,虽然有一些关于上述方面的研究,但是结果不一致。

一些流行病学研究已经调查了空气污染的负面健康影响,但是关于对过敏性鼻炎(AR)影响的研究仍旧较少,尤其是在污染较严重的发展中国家。在中国,虽然有一些关于上述方面的研究,但是结果不一致。

最近,有研究人员进行了一个时间序列研究评估了6种空气污染物对AR就诊的急性影响,包括PM2.5、PM10、SO2、NO2、O3和CO,地点为中国新乡,时间为2015年1月1日到2018年12月31日。研究期间总共包括了14965个AR就诊记录。结果发现PM2.5、PM10、SO2、NO2、O3和CO每增加10μg/m3,对应的就诊数量增加比例分别为0.70%(95%CI 0.00-1.41%),0.79%(-1.23%-0.35),3.43%(-5.39%-1.47),4.54% (-6.08%-3.01),0.97% (0.11-2.05%),0.07% (0.02-0.12%)。分层分析中,研究人员发现PM2.5、PM10、SO2、NO2和CO与AR就诊的相关性在小于15岁的患者中的相关性比15-65岁和不小于65岁患者更强,而O3则有相反的结果。另外,PM10、SO2、NO2、O3和AR就诊的相关性在温暖的季节比寒冷的季节更高。

最后,研究人员指出,他们的研究表明了PM2.5、PM10、SO2、NO2和CO与AR风险的增加相关,且小于15岁的患者更加易感。

原始出处:

Wang J, Lu M, An Z et al. Associations between air pollution and outpatient visits for allergic rhinitis in Xinxiang, China. Environ Sci Pollut Res Int. 15 April 2019.

 

作者:AlexYang



版权声明:
本网站所有注明“来源:梅斯医学”或“来源:MedSci原创”的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于梅斯医学所有。非经授权,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不得转载,授权转载时须注明“来源:梅斯医学”。其它来源的文章系转载文章,本网所有转载文章系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转载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不希望被转载的媒体或个人可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进行删除处理。
在此留言
评论区 (6)
#插入话题

相关资讯

多箭齐发 董家鸿如何正中患者满意“靶心”

就诊时间“三长一短”,一床难求,患者满腹牢骚。如今,这些问题正被北京清华长庚医院一一破解。近日,北京清华长庚医院执行院长、中国工程院院士董家鸿做客“市民对话一把手”节目,分享了他以病人为核心的三精建院理念,从多个角度提高患者的就医满意度。生病不知挂哪科?“整合式”服务来帮忙患者到医院就诊的第一步是挂号,北京清华长庚医院已实现了基于移动互联网技术的预约诊疗服务和手机短信导诊服务。不过,究竟要挂哪个科

骨纤维异样增殖症 幸亏就诊及时

35岁男性患者,确诊股骨近端纤维异样增殖症。幸亏患者就诊及时,如果出现股骨颈病理性骨折再来诊疗,不仅增加手术难度,还大大增加术后股骨头坏死的发生率。患者正值青壮年,如何选择恰当的治疗方案?

不是只有癌症患者才看肿瘤内科

问:究竟哪些人需要到肿瘤内科就诊?答:这里的人,不仅指肿瘤病人,也可能是罹患其他疾病的人,甚至是健康人。究竟哪些人需要到肿瘤内科就诊?也许一看到这个问题,有人就会说,这还用问吗?到肿瘤内科就诊的自然是那些肿瘤病人啰,否则还会有谁?诚然,肿瘤病人自然是到肿瘤内科就诊的主力军,但绝不仅仅于此。这里的人,不仅指肿瘤病人,也可能是罹患其他疾病的人,甚至是健康人。首先,我们谈谈肿瘤病人什么时候需要到肿瘤

就诊卡多·反复挂号·支付不畅——国务院大督查**督查组暗访就医环节“堵点”

缓解看病难、看病繁是老百姓最关注的民生问题之一。日前,国务院大督查第一督查组在对国家卫生健康委进行实地督查时发现,医疗机构通过建立预约诊疗、检验检查结果互认等制度,百姓就医便捷程度有所改善,但就诊卡太多、需反复挂号、支付不畅等“堵点”仍然影响就医体验。为了解百姓就医的真实体验,国务院大督查第一督查组成员谢绝相关部门陪同,分成多个小组,乘地铁或出租车来到了北京协和医院、北京儿童医院、中国医学科学院

马上评|高层次人才优先就诊,看病还分三六九等?

在医院就医时看到“老人优先”“军人优先”“残障人士优先”不奇怪,但西安一家医院贴出了“高层次人才优先就诊”的告示,遭到不少网友吐槽。都说生命面前人人平等,为什么看病还分三六九等?争议来自它触碰到了社会最敏感的神经:公平。公共医疗领域,不少人都有过看病排长队的郁闷经历,此时突然发现,有一小部分人比其他人“更平等”,当然会产生强烈的“被剥夺感”。为什么我们可以接受老人优惠、军人优先、残障人士优先,却不

Eur Heart J Acute Cardiovasc Care:瑞士研究:心梗女性症状不典型,比男士延迟就诊长37分钟

一项瑞士研究显示,女性心脏病患者往往会比男性延迟就诊长达37分钟。研究者指出,女性心脏病发作时年龄比男性大8~10岁,而且她们症状不同于男性。女性之所以延迟就诊(从症状出现至首次医疗接触的时间),是因为在心脏病发作时女性和男性的疼痛程度虽然相似,但部位会有不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