压力反射刺激疗法(BAT)治疗顽固性高血压的新进展

2012-05-06 第三军医大学大坪医院心血管病医院曾春雨(报告) 王嘉玲(整理 医学论坛网

  最近,来自第三军医大学大坪医院心血管病医院、重庆市心血管病研究所的曾春雨在第二届中国高血压大会暨中国医师协会高血压专业委员会年会上报告了压力反射刺激疗法(BAT)治疗顽固性高血压的新进展。   BAT降压机制   刺激颈动脉压力感受器,影响大脑自主神经系统,从而抑制交感神经活性,增强副交感神经活性,最终使心率下降,血管舒张、僵硬度下降,尿钠排出增加,肾素分泌减少。   

  最近,来自第三军医大学大坪医院心血管病医院、重庆市心血管病研究所的曾春雨在第二届中国高血压大会暨中国医师协会高血压专业委员会年会上报告了压力反射刺激疗法(BAT)治疗顽固性高血压的新进展。

  BAT降压机制

  刺激颈动脉压力感受器,影响大脑自主神经系统,从而抑制交感神经活性,增强副交感神经活性,最终使心率下降,血管舒张、僵硬度下降,尿钠排出增加,肾素分泌减少。

  第一代B AT

  第一代BAT采用的是Rheos系统,其开展的研究有可行性(Feasibility)研究、DEBUT-HET试验和Rheos 枢杻(pivotal)试验。

  可行性研究结果表明,采用Rheos系统的BAT能连续4年减少患者的收缩压,并能长期保持压力反射的敏感性。

  DEBUT-HET试验入选了>21周岁的顽固性高血压患者(血压≥160/90mm Hg),排除标准包括:压力感受器衰竭,直立性低血压,心率失常,慢性房颤,颈动脉狭窄>50%,颈动脉窦区域接受放疗或手术,及置入电子设备的患者。主要研究终点是患者的血压;次要研究终点是设备及手术相关的严重事件(SAE)和心肾功能。

  结果显示:无论是诊室血压还是动态血压,BAT后3个月、1年和2年患者的收缩压、舒张压及心率均显著下降;治疗12个月后患者的6分钟大厅步行距离也较治疗前显著增加(P=0.01),血清肌酐值显著升高(>90µmol/L,P=0.04);安装Rheos系统后1年、2年,约90%和100%的患者没有出现设备相关的SAE及手术相关的SAE;手术组与非手术组相比,随访1-2年时未出现不相关SAE的患者比例相似。

  Rheos 枢纽试验是一项随机双盲安慰剂对照试验。研究人员将患者以2:1的比例随机分成A组和B组,并对2组患者随访1年。A组BAT设备在随访1年内均保持”开”的状态。B组BAT设备在随访6个月时保持”关”的状态,随访6~12个月时设备保持”开”的状态。研究主要终点是短期、长期有效性,手术安全性及BAT安全性。次要终点是收缩压达标率。

  结果显示:随访6个月时,A、B组收缩压下降>10mmHg的患者比例分别为54%对46%,绝对差值为8%,低于目标值20%;随访30天时,A组+B组未发生不良事件的患者比例为75%,低于客观性能标准(objective performance criteria)82%;随访6个月时,A组无不良事件患者比例显著高于B组(91.7%对87.6%,P<0.001)(注:原设计随访6个月时B组无不良事件患者比例为72.6%,A-B的目标差异值<15%);6个月时,A组和B组的收缩压达标(≤140mmHg)率分别为42%和24%(P=0.005); 12个月时,两组收缩压达标率基本相当(53%对51%,P=0.70)。

  第二代B AT

  第二代BAT采用的是Barostim neo系统。与第一代BAT Rheos系统的区别:Barostim neo系统采用的是单侧导线,而非双侧导线;颈动脉窦刺激器更小巧,直径仅1mm;脉冲发生器也更小巧,电池容量也更大。研究结果表明,采用Barostim neo系统的降压效果与Rheos系统无差异。

  目前有一项正在开展的Barostim neo系统BAT的相关临床试验,采用的是随机对照设计,计划在30个欧美医学中心入选120名顽固性高血压患者安装Barostim neo系统(1;1随机分组)。近期研究终点是:安装3、6个月时的血压下降;安装6个月后的安全性评价及并发症。   



    

作者:第三军医大学大坪医院心血管病医院曾春雨(报告) 王嘉玲(整理



版权声明:
本网站所有注明“来源:梅斯医学”或“来源:MedSci原创”的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于梅斯医学所有。非经授权,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不得转载,授权转载时须注明“来源:梅斯医学”。其它来源的文章系转载文章,本网所有转载文章系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转载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不希望被转载的媒体或个人可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进行删除处理。
在此留言
评论区 (3)
#插入话题